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第二十四章記錄祭司分為二十四個班次(1-19節),這是亞倫後裔(大衛時代以後)祭司體系和班次的記載(20-31),並扼要重述二十三章所描述的利未人,講述利未支派其餘的人掣籤分派職務的事。
對於人名眾多的經文,讀的人可能會有枯燥的感覺,然而耐心閱讀,會從中有所領受。
(五)祭司的班次(二十四1-19)
「亞倫子孫的班次記在下面:亞倫的兒子是拿答、亞比戶、以利亞撒、以他瑪。」(1節)
這裡加插了亞倫後裔的名字,表明聖殿的事奉是以祭司為主((二十三28、 32),而祭司的二十四班次亦與利未人的編制平行。
23章介紹了全體利未子孫的家譜,本章則記錄了祭司及説明他們的利未人班次。據推測,在確立中央聖所之前,以色列百姓一直在就近的聖所(主要利用丘壇)禮拜和獻祭,祭司則分佈全國,引領以色列百姓敬拜神。
如今,所有獻祭都集中在耶路撒冷聖殿,各個聖所的祭司為了執行職份就都聚集在耶路撒冷。雖然此問題不易解決,但在神的旨意中,以色列確立了24班次制度,如此一來,就能事先阻止所有紛爭和爭執,每一個人忠於自己的職分。
「拿答、亞比戶死在他們父親之先,沒有留下兒子;故此,以利亞撒、以他瑪供祭司的職分。」(2節)
約書亞的兒子中,拿答與亞比戶因擅自獻上凡火被神擊打而死(參利十1-6),因此只剩下以利亞撒與以他瑪承接祭司的職分。他們的子孫共有二十四族長,分列為二十四班,輪流進入聖殿事奉神(7-19)。
但事奉神必須依據條例,此條例是按神的吩咐,由亞倫所傳遞的。事奉神的人必須按規矩,這是我們事奉時要注意的。
本書作者提起拿答與亞比戶之死,是為了教導向神獻祭的人,應當絕對順服神所啟示的話語和方法。指出在耶和華面前犯罪會導致怎樣的結果。
當我們要參加任何事奉,必要了解此工作的特性與規條,以免因疏忽、無知而有損於神的聖工。常見很多參與事奉的弟兄姊妹,只有熱誠而缺乏知識;不單自己的熱誠受挫折,也會影響其他弟兄姊妹,使他們卻步。
「以利亞撒的子孫撒督和以他瑪的子孫亞希米勒,同著大衛將他們的族弟兄分成班次。」(3節)
在撒母耳年幼時,以他瑪的後裔以利擔任大祭司(撒上一9);在大衛的時代,「以利亞撒的子孫撒督」和「以他瑪的子孫亞希米勒同作祭司長(十八16);所羅門登基以後,由「撒督」擔任祭司長。
以利亞撒和兒子非尼哈這一系應該是正統大祭司;但在士師時代,不知何故,大祭司的職任落到以他瑪後裔的身上,這就是撒母耳時代的以利家。
所羅門登基後,因以利之後的亞希米勒曾參與奪位,廢了他大祭司的職務,立以利亞撒之後的撒督接替。此後大祭司就一直由「撒督」的後裔擔任,應驗了神對以利家族的咒詛(撒上二30-36)。
「以利亞撒子孫中為首的比以他瑪子孫中為首的更多。分班如下:以利亞撒的子孫中有十六個族長;以他瑪的子孫中,有八個族長,」(4節)
把祭司分成二十四班,意味每一班每年供職兩個星期。猶太日曆的編訂方法也意味他們的事奉一年到頭不斷地進行。這安排在被擄歸回後再次制定,並一直延續到新約時代。
二十四班次中以利亞撒的子孫佔十六班次,以他瑪的子孫佔八班次。大衛安排祭司的班次,並非按照自己的意思,而是交給神來決定:「掣籤分立,彼此一樣」(5節)。
「書記」(6節)就是「文士」。是當代的會計師、編史家、記者、私人秘書、私人教師、圖書館管理員。
文士所受的主要是語言、文字方面的訓練,見習時期再給他們其他的專長。雖然文士大部分終生都不過是書記或中級官吏,有些卻成為著名的哲人,甚至成為一國首相;烏加列文獻就記載了其中的例證。
接著,按照順序記錄了形成24班次的祭司(7-19節)。這二十四班祭司輪流值班,每班在聖殿事奉八天,從安息日到安息日(《猶太古史記》卷7第14章),每班每年輪值兩次。
這樣的組織井然有序的事奉,能讓眾多的祭司有條不紊地,「照耶和華以色列的神藉他們祖宗亞倫所吩咐的條例,進入耶和華的殿辦理事務。」(19節)
(六)利未人的班次(二十四20-31)
本段是大衛對哥轄族(20-25節)和米拉利族(26-30節)班次的安排。他們都是祭司的助手,負責「管理耶和華殿的事」(二十三4),同樣是按著神的心意「掣籤」(31節)。
這裡的名字大部分已在二十三6-23中出現了,新的名字顯示寫作的時期又晚了一代,因此有學者認為這些是後人補上去的。
「他們在大衛王和撒督,並亞希米勒與祭司利未人的族長面前掣籤,正如他們弟兄亞倫的子孫一般。各族的長者與兄弟沒有分別。」(31節」
「沒有分別」:一致地,意思是他們與作祭司的弟兄一樣摯籤。所列的利未人家族與祭司的家族在平等的條件下摯籤,祭司的家族沒有特權,所有的利未人都是平等對待的。
從節看來,作者有意把利未人分成二十四班,配合祭司的編制,可是真正的分配究竟如何則不得而知了。
也就是說,不單祭司要分班,利未人也要分成班次,輪流分擔作工。分班事奉的期間相信是以一週為單位,即由安息日進班,至下一安息日出班(參王下十一9)。
以二十四班排列,即每年每班要當值二星期。這樣看來,利未人、祭司的工作十分輕省,從這點上可以有兩方面的反省:
1.事奉人員的數量:
三萬多人同事奉於聖殿,平均每班有一千人參與工作,不可謂不龐大。
這也讓我們反省一下,今日在教會中委身事奉的人常常是少得可憐,以致神的工作常有青黃不接的情況。
2.事奉人員的工作量:
每年工作約二星期,可見工作量並不多;但神要求的,是最好的事奉,也蒙主喜悅。並且也作適度的安排,免致因事奉多得使人透不過氣;更不應凡事參與,卻凡事馬虎。
《分班事奉》
「以利亞撒的子孫撒督和以他瑪的子孫亞希米勒,同著大衛將他們的族弟兄分成班次。」(代上二十四3)
神家的工作,有兩種病態,必須避免:一種情形是誰都不肯作,另一種情形是大家都作,卻是既沒次序,又沒人負責。
從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到大衛以前,你看到利未人作了甚麼事?幾乎完全沒有。這就難怪異教猖行,聖工荒涼了。
游手好閒的利未人,不僅是失業的社會問題,而是很危險的。
一個利未人,受雇作米迦的偶像祭司,造成但支派的淪落(士十八13-31);另一利未人,不事奉神而坐擁妻妾,引起殘酷的內戰,幾乎使便雅憫全支派滅絕(士十九1至二十一25),可見其影響多大!
大衛不是個事必躬親,把持著權柄不放的人。他的軍國大事,以至統兵作戰,都可以交託別人辦理,但對於安排祭司和利未人分班事奉神,老人家在燈殘油盡,臨終之前,還要親自同利未人的領袖們,看著編組掣籤!
這顯明他愛神的心;凡是為神作的,都要作到盡善盡美。
曾有人說,組織是出於人意的,是不屬靈的,是神所不喜悅的。不論組織是否算作缺點,大衛是個善於組織,注重組織的人。
有生命的物體,都是有組織的;有規模的建築物,也都是有組織的;而且歷來教會影響深遠的事工,莫不是有組織的成果。
教會的運作,是由於聖靈的恩賜,卻不只是個別的,更不是雜亂的,而是「神隨自己的意思,把肢體俱各安排〔組織〕在身上了。」(林前十二18)真正領袖的責任,是發現這些恩賜,按部就班的運用,才可以避免混亂,而彰顯神的榮耀。
大衛把祭司分為二十四班次,「要照耶和華以色列的神藉他們祖宗亞倫所吩咐的條例,進入耶和華的殿,辦理事務。」(代上二十四1-19)也把其餘的利未人,掣籤分了班次。
掣籤是表示公平允當的意思,表示不是輕此重彼,可免推諉抱怨。而且「各族的長者與兄弟沒有分別。」(代上二十四31)這也是教會事工上的原則。
恩賜雖然不同,功能雖然不同,職任雖然不同,卻都是同屬基督身上的肢體,要彼此相顧,互相配合,在地上成就神的旨意。
身體上的肢體,如果不能彼此相顧,或互相衝突,攻擊,是極嚴重的病徵,更不必說有甚麼生活目標,作甚麼有益的事工了。神的兒女,多麼需要一同和諧事奉啊!
–引自于中旻《歷代志上箋記》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 本書為何提起拿答與亞比戶之死?有何重要教導?
2.祭司排班井然有序的事奉有何重要?對今天的教會有何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