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叁、大衛籌建聖殿(二十一1~二十九30)
一、建殿地基的由來和建殿材料(二十一1~二十二18)
二十一章經文與撒下二十四所記相同。
(一)撒但激動大衛數點百姓而犯罪(二十一1-6)
「撒但起來攻擊以色列人,激動大衛數點他們。」(1節)
這是本書所記大衛唯一的過犯。
撒但沒有親自動手害百姓,卻藉大衛而加以攻擊。一方面看到撒但的詭詐,另一方面看到屬靈領袖著實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我們要小心,作領袖的更要小心。
這裡說是撒但攻擊以色列人,激動大衛數點人口;撒下二十四章則說,耶和華激動大衛數點以色列人(參撒下二十四1),兩說並不矛盾。是神允許撒但去激動大衛。
神允許撒但去試驗大衛,就像許可撒但去試煉約伯一樣(伯一8-12)。撒但的破壞力量激起大衛驕傲之心,失去對神的單純信靠,反要計算一下王國究有多大的軍力(二十一5)。
於是大衛要求約押和民眾的領袖清查「從別是巴直到但」的總人口。約押勸王說,「他們不都是你的僕人嗎?我主為何吩咐行這事,為何使以色列人陷在罪裡呢?」但是「王的命令勝過約押」,屬點人口行動開始(2-4節)。
「從別是巴直到但」:表示以色列國的南界到北界。意思就是「以色列全國」。
「他們不都是你的僕人嗎」:約押認為人民都是順服的民,大衛核點民數的目的,是要中央集權,然後進一步擴張軍備勢力。
「陷在罪裡」:撒母耳記這樣記錄約押的意見,「我主我王何必喜悅行這事呢?」(撒下二十四3)在對國王的規勸中,約押提出一連串的問題,試圖讓大衛認識到自己行為的愚昧,領袖犯罪所導致的後果是殃及全國。
顯然的,大衛要進行的統計將在全國造成很大的不安,因為在擴大兵力的問題上,必定造成百姓的不安與騷動。為了控制局面,大衛命令軍隊負責統計,而不是通過祭司和各支派的首領(參民一2-18,二十六1,2)。
「勝過」:「堅固」、「堅定」。意思是大衛堅持己見。
約押花了九個月又二十天來數點人數(參撒下二十四8)。
約押把數點人民的數目呈報大衛:全以色列能拿刀的人,共有一百一十萬;猶大能拿刀的人,共有四十七萬。唯有利未人和便雅憫人,他沒有數點在內,因為「約押厭惡王的這命令」(5-6節)。
「約押厭惡王的這命令」:「厭惡」可解釋為「不贊成」。由約押的言論中,可以看出大衛是想知道自己統治多少百姓,這顯出大衛驕傲的動機。
「唯有利未人和便雅憫人,他沒有數點在內」:利未人一向被分開統計,便雅憫人就不知道是因為什麼緣故特別沒有被計算。
本處記載數點結果共有157萬拿刀的,但撒母耳記下則只有130萬(撒下二十四9)。何以有此出入殊難解釋,但和當日核點人數的方法必有關係(參二十七23-24)。
撒母耳記下記載的以色列人數,可能不包括代上二十七章的三十萬,這樣總數便有一百一十萬(如這裏)。猶大的四十七萬可能沒有包括撒下所列的三萬(參撒下六1),這樣總數便是五十萬。假如這樣,兩卷書數據一致。
(二)大衛在神的三樣懲罰中選擇瘟疫之災((二十一7-14)
1.大衛認罪願受懲罰(7-14節)
「神不喜悅這數點百姓的事,便降災給以色列人。大衛禱告神說:我行這事大有罪了!現在求你除掉僕人的罪孽,因我所行的甚是愚昧。」(7-8節)
「不喜悅」:原文是「眼中看為惡」。從約押的勸戒中,可以看出大衛是想知道自己統治多少百姓,這現出大衛驕傲的動機。
「降災給」:「擊打」、「打擊」。
「大有罪了」:「極度犯罪」。
大衛值得欽佩的品格之一,就是在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時願意認罪。他一句也未曾替自己辯白,也沒有將責任推卸給其它人,而是心甘情願地承擔了責任。
神向以色列人降災使大衛立時醒悟,自承此事所行不當,求神赦罪。更進一步,當他眼見百姓受苦時心中實有不忍,從他的禱告可以體會他的悔意何等懇切。
神吩咐先見迦得去告訴大衛,神將降災懲罰他,讓他選擇其中一項:「或三年的饑荒;或敗在你敵人面前,被敵人的刀追殺三個月;或在你國中有耶和華的刀,就是三日的瘟疫,耶和華的使者在以色列的四境施行毀滅。」(9-12節)
申命記記載,當以色列人不謹守遵行神的誡命所當受到咒詛,包括「饑荒」、「瘟疫」和「戰敗」(參申二十八15-25)。
「大衛對迦得說:我甚為難,我願落在耶和華的手裡,因為他有豐盛的憐憫;我不願落在人的手裡。於是耶和華降瘟疫與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就死了七萬。」(13-14節)
神的作為,有時很難測度。這次,祂叫大衛自己選擇災禍:或戰敗、或饑荒、或瘟疫。大衛體驗過戰爭的殘酷,也深知饑荒的遺害;因此放棄做撰擇,他認為最好的選擇,是將一切交託在神的手中。
這是一場非常大的瘟疫,不到一天,「以色列人就死了七萬」,減少了5%的人口。
神要懲罰罪惡,但他仍有愛與恩慈。就是有一日,當我們落在神忿怒的手中時,請切記神願意憐憫,也要赦免一切知罪而求赦的人。所以,我們當以所承受的生活經歷,作為生命提昇的烙印。
2. 大衛祈求使瘟疫止息(15-17節)
神差派一位使者到耶路撒冷去,要毀滅那城;正要施行毀滅的時候,耶和華看見了,就「後悔」所要降的這災,於是對施行毀滅的天使說:「夠了,住手吧!」那時,耶和華的使者站在耶布斯人阿珥楠的禾場那裡(15節)。
「後悔」:原文是「憐憫、後悔」,是用擬人化的方式來表達神的憐憫。
「耶布斯人」:是原來住在耶路撒冷的迦南人,大衛攻佔了耶路撒冷以後,並沒有趕走這裡的原住民。「耶布斯人阿珥楠的禾場」位於大衛城北面的摩利亞山頭,所以大衛從王宮裡就可以「看見耶和華的使者站在天地間」。
「阿珥楠」:亦被稱為耶布斯人亞勞拿(撒下二十四16)。
大衛舉目看見耶和華的使者站在天地中間,手裡拿著出了鞘的刀,指向耶路撒冷。大衛和眾長老都穿上「麻衣」,臉伏於地(16節)。
「麻衣」:是用山羊毛編織成的粗糙黑色的布料做成的衣服,通常是悔改、守喪,或祈求時穿的。通常這種粗糙的布料是用來作袋子的。
大衛禱告神說:「吩咐數點百姓的不是我嗎?我犯了罪,行了惡,但這群羊做了甚麼呢?願耶和華─我神的手攻擊我和我的父家,不要攻擊你的民,降瘟疫與他們。」(17節)
「我犯了罪」:可作「我這作牧人的犯了罪」。
大衛在禱告中不但再次認罪,更求神把刑罰加在自己身上,好讓百姓能得著釋放。大衛作為神的百姓「以色列的君」(十七7),知道自己的職責是服事神的百姓,所以他願意為了百姓而犧牲自己。
(三)神命大衛在阿珥楠禾場築壇獻祭(二十一18-28)
1.吩咐築壇(18-19節)
「耶和華的使者吩咐迦得去告訴大衛,叫他上去,在耶布斯人阿珥楠的禾場上,為耶和華築一座壇。」(18節)
「阿珥楠的禾場」: 在耶路撒冷城所在的摩利亞山上,亞伯拉罕曾在這裡築壇要獻以撒(創二十二1-14),後來所羅門也在這裡建造聖殿(代下三1)。
「禾場」:根據古代近東的習俗,除了在收割的季節外,禾場可用作獻祭的場所。神選定外邦民族耶布斯人阿珥楠的禾場,為將來的聖殿之所的事實,明確地暗示了福音的普世性。
壇是神人相遇的地方,神要求大衛築壇,是要他與自己恢復關係。大衛就照著迦得奉耶和華的名所說的話上去了(19節)。
2.購買禾場(20-25節)
「那時,阿珥楠正打麥子,回頭看見天使,就和他四個兒子都藏起來了。」(20節)
本節原文的意思是「阿珥楠看到天使沒有藏起來,但是跟他一起的四個兒子跑去藏起來」。
大衛照先知的吩咐上阿珥楠的禾場,阿珥楠的四個孩子因為看見拿刀的天使,都躲起來了。阿珥楠則到大衛面前,伏地向大衛下拜,大衛要求購買禾場與及相連之地作為築壇獻祭之用(22節)。
阿珥楠對大衛說:「你可以用這禾場,願我主我王照你所喜悅的去行。我也將牛給你作燔祭,把打糧的器具當柴燒,拿麥子作素祭。這些我都送給你。」(23節)。阿珥楠表示願意盡可能作出犧牲,使瘟疫得到制止。
大衛卻堅持付上價銀:「不然!我必要用足價向你買。我不用你的物獻給耶和華,也不用白得之物獻為燔祭。」(24節)他想要表達對神的完全獻上,不假借別人的物(見撒下二十四24)。因為獻祭必須付上代價。
「於是,大衛為那塊地平了六百舍客勒金子給阿珥楠。」(25節)
「六百舍客勒金子」:重約6.8公斤,價金可能包括禾場週邊的土地。
這裏指出大衛給他六百舍客勒銀子,而撒母耳記下則說:「大衛就用五十舍客勒銀子買了那禾場與牛」(撒下二十四24),五十舍客勒也許是禾場和牛的價格,或是地價的訂約金。
3.神垂聽禱告(26-27節)
「大衛在那裡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獻燔祭和平安祭,求告耶和華,耶和華就應允他,使火從天降在燔祭壇上。耶和華吩咐使者,他就收刀入鞘。」
「耶和華就應允他」:並不是指停止降災,因為在這之前神已經吩咐天使停止不降災(15節)。而是指神已經悅納大衛藉著「燔祭和平安祭」所表明的全然奉獻、與神相交的心志。
天使「收刀入鞘」:指得瘟疫的人逐漸痊癒了。
神應允大衛,與大衛的自卑(16節)、真摯,不無關係。祂表達悅納的方法是從天降火,燒盡燔祭;又使滅命的使者收刀入鞘,使瘟疫平息。神的怒氣在人的知罪下挽回。
無論甚麼時候,當我們犯罪得罪神時請謹記,神願意赦免罪惡,只要你悔改、尋求祂。
本段經文記錄了兩件事實:
(1)聖約得以恢復:
神與大衛所立的王國之約,是出於神主權性旨意的永恆之約,任何人的毀謗都不能廢除此約(十七1-27)。因此,因著愛我們的大愛,神總是願意這約得到恢復。
事實上,歷史的大衛王朝後來隨著耶路撒冷的被毀而蕩然無存(王下二十五8-12),然而神所應許那永恆的王國,卻藉著大衛的後裔耶穌基督重新建立(路一27;約十八36)。
我們可以用謙卑、順服與委身來扼要說明大衛的信仰,同時也教導我們今日的聖徒何為真正的悔改。
(2)聖殿之根基得以確立
大衛付了價銀得到獻祭之地,能夠作為將來建造聖殿之所,為耶和華而築祭壇之阿珥楠的禾場,具有重大的意義。自22章之後,大衛開始正式關注聖殿與事奉職分等。
從內容上,可以相信本段經文是上一段(15-17節)的詳細記述。大衛與長老上阿珥楠的禾場向神俯伏禱告,而天使由手握刀以至收刀入鞘,上面的事件重複顯示二者的密切關係。
(四)以阿珥楠禾場取代基遍作為建殿地基(二十一28-31)
那時,大衛見耶和華在耶布斯人阿珥楠的禾場上應允了他,就在那裡獻祭(28節)。
「摩西在曠野所造之耶和華的帳幕和燔祭壇,都在基遍的高處。只是大衛不敢前去求問神,因為懼怕耶和華使者的刀。大衛說:這就是耶和華神的殿,為以色列人獻燔祭的壇。」(29-31節)
「摩西所築的會幕還在基遍」(29節):基遍是便雅憫支派的一個城市。掃羅毀滅祭司城挪伯以後,就將耶和華的會幕移到基遍。然而,大衛在耶路撒冷另築一個祭壇,使得可以在兩處獻祭。
「高處」:可譯作「邱壇」。
「大衛不敢前去求問」(30節): 「不敢」應作「不能」。本節是對16節的補充和解釋,可能大衛原想去基遍獻祭求問神,因見天使拔刀的異象而領悟到此地乃獻祭的地方。
「基遍」位於耶路撒冷的西北,而天使站在北面「耶布斯人阿珥楠的禾場」(15節),擋住了前往「基遍」獻祭的道路,所以大衛「因為懼怕耶和華使者的刀」,不能前往基遍「求問神」。
既然神如此顯著地表明祂的臨格,並接納了大衛在阿珥楠禾場的祭壇上所獻祭,大衛就認定這裡是建造聖殿,讓百姓來獻祭和敬拜的地點(31節)。
這一段經文配合大衛獻祭蒙應允的事,表達阿珥楠禾場的特殊地位,且表明這裏是建殿的理想位置。也解釋大衛為什麽把祭祀的中心由基遍遷到耶路撒冷。
《合神心意的悔改》
「大衛禱告神說:我行這事大有罪了!現在求你除掉僕人的罪孽,因我所行的甚是愚昧。」(代上二十一8)
犯罪是違背神,不合神的心意;悔改是轉換方向,回到合神心意的道路。大衛犯的是驕傲的罪。(參耶九23-24)
驕傲是自己至上,是無神主義的證據。人都不喜歡別人驕傲,卻喜歡自傲,誇口自己,不歸榮耀給神。
當以色列經濟起飛,國勢強盛的時候,全國就患上了「國病」,驕傲自滿起來。人就是這樣的敗壞;在弱小低微時,會埋怨神,當強盛富足時,又自滿忘記神,成了「醜惡的以色列人」。
這就是器小易盈,不能夠容納神更多的賜福。於是「撒但起來攻擊以色列人,激動大衛數點他們。」(代上二十一1)
在表面看來,這也沒有甚麼不對;數點可以動員的軍隊總數,豈不是好?但在深心處,實在是由於自己的光榮,是為了顯揚領袖的成功,連口裏說:「感謝神的恩典」,都可以用作誇張自己的煙幕。
也許是大衛的神情語氣,使狡黠現實的約押都厭惡不滿。
大衛不久也覺悟,向神禱告:「我行這事大有罪了!」這是不常見的禱告,自認罪深孽重;在認罪之後,大衛選了落在神的手裏,仰望祂豐盛的憐憫,神還是「降瘟疫與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就死了七萬。」
單從遭公義的神刑罰死亡的人數來看,就顯出是聖經中歷來最重的紀錄,可見其情況的嚴重,與得罪神之深了。(代上二十一2-14)
大衛知道得最清楚,悔改也最徹底。他說:「吩咐數點百姓的不是我嗎?我犯了罪,行了惡,但這群羊作了甚麼呢?」
當然,百姓不是無辜,但作民牧的大衛,不隱瞞,不推諉,承認犯罪行惡的是我。他沒有像亞當說:「是你賜給我」的百姓崇拜我(創三12)、慫恿我。
當大衛向阿珥楠表示,要用他的禾場獻祭的時候,場主阿珥楠表示,他可以隨意用,連祭物也可以完全免費奉送。
有些人最喜歡「我愛主,你犧牲」的方式了;但是,大衛王絕不是那樣的人,對阿珥楠說得明白:「不然,我必要用足價向你買,我不用你的物獻給耶和華,也不用白得之物獻為燔祭。」(代上二十一16-31;代下三1)
雖只有主耶穌的寶血可以除去人的罪,認罪還是要肯犧牲,付代價,不是輕易的事。
有恩典的神,「使火從天降在燔祭壇上」,表明悅納所獻的祭,不僅赦免,而且那禾場成為神人相交的地方。
–引自于中旻《歷代志上箋記》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撒但起來攻擊以色列人,激動大衛數點他們。」神為何允許撒但胡作非為?
2.大衛核點人數,錯誤在哪裡?他如何悔改?你學到甚麼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