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四)大衛將約櫃安頓於耶路撒冷中(十六1-43)
再迎約櫃是經過細心預備的事,因此神悅納他們,眾人也歡歡喜喜地一同稱謝神。當大衛照著正確的律法行事時,基本上整個搬運約櫃的結局是皆大歡喜的,每個參與活動的人都得到喜樂作為報償。
神照樣要求我們按祂的吩咐生活,謹守神的誡命做事。思想一下,約櫃事件的兩次遭遇,對我們的生活有甚麼意義?你是否願意更熟知神的命令而努力遵行嗎?
1.典禮的尾聲: 獻祭與祝福(1-3節)
「眾人將神的約櫃請進去,安放在大衛所搭的帳幕裡,就在神面前獻燔祭和平安祭。大衛獻完了燔祭和平安祭,就奉耶和華的名給民祝福。」(1-2節)
此處的「燔祭」與「平安祭」都是複數形式,且聖經說是「眾人」獻上的,不單單只是大衛一個人的敬拜與獻祭。撒母耳記下僅記載大衛個人的獻祭行動(撒下六17)。
這一段搬運約櫃的盛典,因約櫃順利安放在大衛為它所支搭的帳幕中,使慶典氛圍達到了頂點。現在最後的高潮來到,大衛主持整個儀式,包括獻祭、祝福和分享祭物。大衛顯然是在指揮,或暫時接替了祭司『給民祝福』的任務(2節,請比較申十8)。
祝福以色列人,這個行動一般都是祭司來執行(申十8;代上二十三13),但偶爾也有其他領袖執行,如摩西(出三十九43 )、所羅門王(王上八14,55)。不過聖經的記載中,君王僅有大衛與所羅門為百姓祝福過。
「並且分給以色列人,無論男女,每人一個餅,一塊肉,一個葡萄餅。」(3節)分派各種食物並非只是表明王的慷慨,還有一種象徵的性質,就是向百姓重新證實,上帝讓他們享受應許之地的美意。
這正如前面所說的,本書作者筆下的大衛,他是王也是祭司,是那將要來的彌賽亞的預表(亞六12-13)。
大衛在安放約櫃過程的始與末都獻祭給耶和華(十五26),這體現了他將凡事都交托給神的信仰原則。
今日,有一些聖徒認為將自己的一部分時間或熱情分配在福音事工上,就以為已盡了作為基督徒的所有責任。然而,我們所有盡是從神來,理當由神掌管才是。因此,聖徒也當作好將自己的所有獻給神,而為神盡忠的準備。
2.設立樂團(4-6節)
「大衛派幾個利未人在耶和華的約櫃前侍奉、頌揚、稱謝、讚美耶和華以色列的神。」(4節)
約櫃被迎接到耶路撒冷以後,利未人只抬過兩次約櫃(撒下十五24;代下五4)。大衛改變了利未人在約櫃前的事奉,設立了詩班和守門的,讓利未人從用肩膀來高舉約櫃,變成以讚美來高舉神:「頌揚,稱謝,讚美耶和華」。
大衛宗教改革的一個特色是創立音樂的事奉,他任命了專門事奉耶和華約櫃的人員來承擔音樂的事奉。他們的職分是將頌讚歸給神,從他們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唱詩班的重要。他這樣做主要的目的包括兩方面:
(1)為了使會幕敬拜的氣氛煥然一新。
(2)發現更加專業化的人力,在為神作工時可以使用各自的恩賜。
「為首的是亞薩」,亞薩是革順族的利未人(5節,參六39-43),大衛時代聖殿裡謳歌者的總長;他的後裔歷代掌管詩歌侍奉(25章;代下二十14;三十五15;拉三10;尼十一17;十二35)。他也是多首詩篇的作者(詩73-83篇等)。
「祭司比拿雅和雅哈悉常在神的約櫃前吹號。」(6節)
「吹號」: 並非指吹號演奏,而是作為禮拜的開始或結束的信號。當聽到此號聲時,百姓必不知不覺地省察自己的屬靈狀態。吹號的用意是為了激勵聖徒的信仰,並告訴世人神與教會的存在。
一般人常以為利未人只是會幕的雜役,負責一些粗重和不重要的工作,歷代志的作者卻列舉事實來反對這種錯誤的觀念。在記載搬遷約櫃的過程中,處處強調利未人的重要。
他們除了扛抬約櫃之外,又能用音樂獻上讚美。由於效果甚佳,大衛就委任他們繼續以音樂事奉神。他們的職務有三:(1)用祈禱詩為百姓代求(頌揚);(2)獻感恩詩;(3)讚美(4節)。這三類詩歌在詩篇中比比皆是。
大衛宗教改革的一個特色是創立音樂的事奉。這章經文大部分是由亞薩,和他的弟兄所唱偉大的讚美詩所構成。歷代志不但告訴我們大衛組織了詩班,並給我們提供其中一個範例。
3.呼籲以色列人讚美(7-11節)
大衛把約櫃運入耶路撒冷時,也設立了音樂敬拜的事奉工作。
「那日,大衛初次藉亞薩和他的弟兄,以詩歌稱頌耶和華,說:你們要稱謝耶和華,求告他的名,在萬民中傳揚他的作為。」(7-8節)這是希伯來讚美詩歌常用的開場白:神是他們全體的神。
「在萬民中傳揚祂的作為」:不但包括神帶領大衛得勝,也包括神允許掃羅失敗;不但包括神用恩典引導大衛,也包括神嚴厲地擊殺烏撒。神藉著各樣作為啟示自己的性情,讓百姓能全面地認識祂的工作法則。
「要向他唱詩、歌頌,談論他一切奇妙的作為。要以他的聖名誇耀。尋求耶和華的人,心中應當歡喜。要尋求耶和華與他的能力,時常尋求他的面。」(9-11節)
這裡呼籲以色列人歌頌神的奇妙作為、尋求耶和華的面、記念他奇妙的作為和他的奇事。並記念他的約,就是神對他們列祖無條件的應許。
對於大衛時代的百姓來說,這首詩是他們對神的感謝;對於被擄回歸的百姓來說,這首詩是神給他們的安慰。被擄回歸的百姓若定睛於大衛得勝的歷史,就會自慚形穢;若定睛於列祖失敗的歷史,就會悲觀絕望。
但這首詩告訴他們:人並不是歷史的主人,神才是歷史的推動者和管理者。神的百姓只有常常「談論祂一切奇妙的作為」(9節),才能認識神在歷史中的護理大工,認清歷史的走向,在任何失敗和難處中都能「時常尋求祂的面」(11節)。
本章7-36節稱作亞薩的感恩詩,這篇詩裏面所有的要點都引自詩篇(其中8-12節等於詩一○五1-15;22-33節等於詩九十六1-13;34節等於詩一○六1;35-36節等於詩一○六47-48。)
這首詩可能是出自大衛之手,而後命亞薩的唱詩班來唱的;或者是大衛命亞薩作此詩來唱的。然而,重要的是大衛在就君王之職期間,比任何人都率先稱頌並感謝神。
基督徒有時發覺讚美神並不容易,好像找不到充分的詞彙。大衛完成迎接約櫃的工作後,以詩歌頌讚神的偉大,這是一個很實際的示範。
4.為何要讚美?(12-22節)
詩人呼籲讚美神有三方面的理由:
(1)神的工作(12-14節)
作者把「祂僕人亞伯拉罕的後裔」(詩一百零五6)改成了「祂僕人以色列的後裔」(12節),把焦點集中在以色列人迎接約櫃的事上。重點在神的判斷,「判斷」特指神審判的權柄。
「全地都有祂的判斷」(14節):意思是神積極地介入人類的歷史,外邦人也在神的鑒察和管理之下。不但包括大衛時代的非利士人,也包括本書寫成時的波斯帝國,更包括今天世界上一切抵擋神的勢力。。
(2)神的約(15-18節)
「你們要紀念他的約,直到永遠;他所吩咐的話,直到千代,就是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向以撒所起的誓。」(15-16節)
這約是與他們的先祖所立的,致今日他們能得到了應許之地。
神最初與亞伯拉罕立下此約(參創十五18-21),以後傳給以撒(參創二十六24-25),又傳給雅各(17-18節,參創二十八13-15)。神應許將迦南地(就是現在以色列國所在之地)賜給他們的後裔,並應許彌賽亞將由他們而出。
神賜給人的一切恩典,完全是根據祂「所立的約」(16節),並非因為人有配得之處。聖約從一開始就是出於恩典,一切都出於神的定意,不倚靠人的光景,所以絕不會失敗。這是對被擄回歸的百姓最大的安慰。
「說:我必將迦南地賜給你,作你產業的份。」(18節)
「產業的分」:原文是「產業的疆域」。神把這產業賜給了以色列人,不但包括大衛時代的百姓,也包括被擄回歸的百姓。神應許把迦南地賜給祂古代的子民,就是承諾把全世界賜給各國得救的人。
(3)神的保護(19-22節)
在寄居、漂流階段,神保護他們不受別人欺負。這是從神的作為與他們的歷史兩方面指出神當受讚美(19-21節)。
「說:不可難為我受膏的人,也不可惡待我的先知。」(22節)
「受膏的人」、「先知」:原文都是複數型態,詩篇所指應該用來指「列祖」(詩篇一百零五15)。
「不可惡待我的先知」: 當亞比米勒取走撒拉時,神曾說過這句話(創二十1-7)。對外邦國家而言,不僅是亞伯拉罕,而且其子孫以色列百姓也是先知,是具有君尊的祭司的(彼前二9)。
並且,這句話也同樣適用於耶穌基督裡的所有聖徒。
5.是對萬民的呼籲(23-33節)
這一大段經文不斷重複地指出:「全地」(23、30節)、「列邦、萬民」(24節)、「民中的萬族」(28節)、「天、地、海及田中的所有、樹木」(31-33節)等,都要向神讚美,傳揚祂的作為。
「民中的萬族啊,你們要將榮耀能力歸給耶和華,都歸給耶和華!」(28節)
「榮耀能力」若不歸給耶和華,必然會被歸給偶像、歸給人,竊取神的榮耀,結果是驕傲、滅亡。每個教會都要仔細思想:我們的主日崇拜到底是自我陶醉、自我安慰,還是把榮耀、能力和自己全然獻上的真實敬拜?
「要將耶和華的名所當得的榮耀歸給他,拿供物來奉到他面前;當以聖潔的妝飾(「的」或作「為」)敬拜耶和華。」
「當以聖潔的妝飾敬拜耶和華」:原文也可以理解為「當敬拜那聖潔華美中的耶和華」,是雙關語。敬拜聖潔華美的神,當然應該用「聖潔的妝飾」;不但外面要端莊聖潔,裡面更要分別為聖。
我們參加主日崇拜的儀表、態度應當是心存敬畏、「在祂面前戰抖」(30節),而不是隨意放肆、敷衍了事。
「拿供物」:真正感受神奇妙良善的人絕不會空手到祂面前來。人根據自己的能力奉獻給神的禮物,表明他對上天福分的欣賞程度。人類既白白地領受,就該視白白的奉獻為快樂的特權(參林後九7)。
全世界既接受神的福氣,就應該將尊榮歸給神。當人們頌讚神的時候,就會給自己帶來快樂,也給地上各族帶來和平與安寧。人類對自己和所生存之世界的最大傷害,就是沒有因上天所顯示的福氣而揚聲讚美神(31-33節)。
6.結語(34-36節)
末了,大衛呼籲神的救恩,使他們可以一同向神感恩讚美。
整首讚美詩雖然主要複述神在歷史中的作為,但以約櫃搬移作背景,則看到神同在與以色列人歷史之間,有不可分割的關係。
透過此讚美詩,使我們看到神是又真又活,且與人同在的全能者。祂也是配得讚美的,你我也當一同向祂發出讚美之歌。
7.事奉的劃分(37-43節)
「大衛派亞薩和他的弟兄在約櫃前常常侍奉耶和華,一日盡一日的職分。」(37節)
「一日盡一日的職分」:祭司們在聖所中每天不間斷的侍奉,象徵耶穌在天上不停地為祂的子民服務。
大衛細心指派利未人執行在耶路撒冷的約櫃前,以及在基遍(帳幕和燔祭壇的所在地)對耶和華的敬拜。他在耶路撒冷派任歌唱的、守門的和吹號的人,由亞比亞他管轄,而撒督則在基遍作祭司。
這段經文的主要重點是歌唱和彈奏樂器的人。兩個不同的俄別以東(38節),兩個不同的耶杜頓(38、42節)。約櫃在錫安安頓好之後,眾民各歸各家,大衛也回去為家眷祝福。
本段經文內容是接在6節之後。從此敬拜神的地方共有兩處:(1)會幕和祭壇仍留在基遍,由祭司主理獻祭;(2)約櫃則安放在耶路撒冷,由利未人用音樂事奉。等到所羅門聖殿建成,會幕搬進聖殿,祭司和歌唱者就不再分開。
本段中有三件事值得一提:(1)大衛任命亞薩在約櫃前事奉神,仿效摩西委派亞倫一樣;(2)祭司撒督開始超越其他派系祭司;(3)基遍也開設音樂崇拜。
將會幕設立在耶路撒冷之後,大衛似乎更加認真地選擇、安排了事奉會幕的人。他在臨終之前,再一次全面地進行了這方面的整頓(參23-26章)。
《談論神的事》
「要向他唱詩、歌頌,談論他一切奇妙的作為。」(代上十六9)
我們沒有充分談論神的事,可能信徒中還不習慣注意最美的經歷。
在瑪拉基的日子,敬畏耶和華的彼此談論,耶和華側耳而聽。我們談論講章,崇拜的細則,教會的組織以及聖經的研究。我們討論人們、方法、教會情況,在家中或聚會的場所。但是似乎沒有認真地思想神奇妙的作為。
還是少談些別的,多談論神的一切作為。
沒有充分談論神,主要的原因是我們的心所有的思想不是屬神的事,我們避免談,因為沒有豐富的屬靈經歷。
我們看一個店鋪的櫥窗,來斷定這店的內容,照樣我們看一個信徒的內在生命,也以他的言談來斷定。心靈若不尋求神與祂的能力,沒有尋求神的面,就在口舌上不易談論祂奇妙的作為。
回想五旬節的情況。聖靈降臨的顯著表現,首先是各人以鄉談,講說神的大作為。神在過去的作為,記載在聖經之中,也必在今日的世界施恩,更在我們心中日常的恩惠。
祂也應許我們將來天地都要改變,祂必再來。這事足使祂的兒女十分興奮地彼此談論,祂必參加我們的談話,使我們心中火熱。
–引自邁爾《珍貴的片刻》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大衛為何改變利未人在約櫃前的事奉?設立了怎樣的職分?從這件事你學到甚麼?
2. 詩人呼籲讚美神有哪三方面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