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二、耶和華之約櫃(十三1~十六43)
首都硬體建造完成後,接著是軟體的建造,大衛在軟體的建造是從靈性的建造開始,他預備迎接約櫃,安放在耶路撒冷。
大衛迎接約櫃回京,一方面是要糾正掃羅對宗教冷淡的錯誤領導,盼望重獲神的歡心。其次,奉迎約櫃是蓋建聖殿的前奏,大衛明顯地是要把政治和宗教的中心結連起來。從此,進攻耶路撒冷就必破壞聖殿,反對大衛王朝即是抗拒耶和華。
當然,大衛希望能常常親近求問神也是這次奉迎約櫃的主要原因。在這樣重大的事情上,大衛認真的看待整個過程。
(1) 大衛希望運送約櫃進入耶路撒冷遭遇挫折(十三1-14)
1.商議(1-4節)
「大衛與千夫長、百夫長,就是一切首領商議。」(1節)
大衛希望把約櫃運到耶路撒冷,透過通知全民,呼召祭司、利未人(2節),達成呼籲全以色列人到約櫃面前求問神的效果。當時在大衛周圍的會眾代表,也都認為這樣的提議是正確的(4節)。
大衛以一國之尊,卻主動與大臣首領商議,繼而徵求民意,可見他以開明民主為治國之本。加上搬遷象徵神同在的約櫃,他更期望可大眾一心。這種以民為本,位高而不驕的統治者,實是百姓之福。
這是一個明顯的對照,掃羅作王四十年,但對約櫃不聞不問;大衛正式作全以色列的王後,立刻想念神的約櫃,他們二者有顯著的差異。
「我們要把神的約櫃運到我們這裡來,因為在掃羅年間,我們沒有在約櫃前求問神。」(3節)本節暗示掃羅敗於非利士人的原因:他沒有向神求問。
「運到…這裏來」:非利士人曾在示羅把約櫃擄去(撒上四4,11),拘留了好幾個月,然後因遭災而將約櫃送回以色列去(撒上六1-12),而約櫃則留在伯示麥和基列耶琳一百年之久。現在大衛計劃把約櫃運回首都耶路撒冷。
「我們沒有在約櫃前求問神」: 暗示掃羅敗於非利士人的原因,就是他沒有向神求問。這是何等可惜的事,可以說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白白浪費神的恩典。
「全會眾都說:可以如此行,這事在眾民眼中都看為好。」(4節)
「以色列全會眾」:不是投票決議,而是「全會眾都說可以如此行;這事在眾民眼中都看為好」,證明「這事是出於耶和華我們的神」。天然人最難的就是同心,只有聖靈在人心中動工的時候,人才可能同心體貼、順服神的心意。
今天,教會生活的原則也不是少數服從多數,而是人人都順服神的權柄,人人都讓神居首位。
基督徒生活的優先次序不是先解決自己的問題,而是與神恢復正常的關係;教會事奉的首要使命不是開展各種活動滿足人,而是獻上合神心意的敬拜滿足神。
當人與神的關係恢復正常的時候,地上一切的大事都會變成小事,正如主耶穌所教導的:「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太六33)。
2.籌備(5-8節)
「於是,大衛將以色列人從埃及的西曷河直到哈馬口都招聚了來,要從基列耶琳將神的約櫃運來。」(5節)
「西曷河」與「哈馬口」為以色列南北兩面的邊境,這裡指的是更廣大的以色列全境。他召集奉迎約櫃的人數為三萬人(參撒下六1),代表各支派參與盛典。
大衛率領以色列眾人道基列‧耶琳,要將耶和華上帝的約櫃從那裏接上來,他們將神的約櫃從亞比拿達的家裡抬出來,「放在新車上」,烏撒和亞希約趕車。大衛和以色列眾人在上帝面前隨着詩歌、琴、瑟、鼓、鈸、號,極力跳舞(6-8節)。
他們不僅是動用了很多人力物力,且為運送約櫃製造新車,以示隆重其事,然而也因此錯誤造成遺憾。按神的吩咐,約櫃的搬運須由利未人扛抬(參民四15),不是車運,並且絕不可用手觸摸。
可是,大衛與眾首領的行動,叫人大惑不解,他們竟然忽略這麼重要的原則。也許可以說,他認真地尋求人的意見,卻未尋求神的旨意。而那些服事神的祭司也有明顯的失職,並未提醒大衛。
大衛尋求神的心是準確的,他用「新車」運約櫃,是照著他自己所知道的最大敬意。但事奉神不但要有準確的態度,還要有準確的方法。照著人的方法去事奉,只能滿足人;只有照著神的方法去事奉,才能滿足神。
3.悲劇(9-14節)
「到了基頓的禾場(「基頓」撒母耳記下6章6節作「拿艮」),因為牛失前蹄(或作「驚跳」),烏撒就伸手扶住約櫃。耶和華向他發怒,因他伸手扶住約櫃擊殺他,他就死在神面前。」(9-10節)
「失前蹄」:原文是「掉下」、「跌落」,意思應該是「牛被絆倒」。
大衛和以色列百姓雖在迎接約櫃進耶路撒冷這一點達成了共識,卻因急於推動此事而疏漏了神的話語(參撒下六1-11)。烏撒因出手去扶約櫃被神擊殺,給大衛與以色列人帶來了極大的衝擊,不敢讓約櫃繼續前進。
大衛因耶和華忽然殺死烏撒,「心裡愁煩」,就稱那地方為毗列斯.烏撒,那天,大衛懼怕神,說:「神的約櫃怎可運到我這裡來?」(11-12節)
「心裡愁煩」:原文是「怒火中燒」、「生氣」。與創世記記載約瑟勸他的哥哥們不要自「恨」是同一個字(創四十五5),意思應該是「生自己的氣」。
大衛懼怕是因他自己的罪。他目睹了神對烏撒的懲罰,擔心自己有什麼罪錯招惹神的懲罰。
基列.耶琳位於猶大山地的一座山崗上,牛車要先下山,然後一路上坡到耶路撒冷。蹊蹺的是,一路下坡、上坡都沒有出問題,偏偏在平坦的「基頓的禾場」出了問題。
神並沒有一開始差派先知迦得或拿單來阻止大衛用「新車」搬運約櫃,而是在最不可能失蹄的「基頓的禾場」讓「牛失前蹄」,然後藉著擊殺烏撒,讓大衛、百姓和我們都上了難忘的一課。
「神是輕慢不得的」(加六7),事奉越是火熱,靈裡越要冷靜;教會越是興旺,越要警惕仇敵的摻雜。我們若是只重視外面的熱鬧,卻忽略了真理,越是火熱,越會「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小小的摻雜也會給神的家帶來重大的破口。
「於是大衛不將約櫃運進大衛的城,卻運到迦特人俄別以東的家中。神的約櫃在俄別以東家中三個月,耶和華賜福給俄別以東的家和他一切所有的。」(13-14節)
「迦特人」: 可能指他是迦特臨門的人,這是分給哥轄後裔的利未人城市(書二十一20、24)。哥轄族負責搬運約櫃(民四15)。
烏撒事件將歡樂轉變為悲哀,因此,大衛不敢將約櫃運進耶路撒冷,而轉往俄別.以東的家暫存。俄別.以東是利未支派的人,後來負責聖殿的守衛工作(參代上二十六4)。
這事件提醒我們,很可能也會因為事情不斷地順利進展,而失去警醒、忽略應該注意的事情。
烏撒惹來殺身之禍,沒想到俄別.以東卻因約櫃而蒙神賜大福;同是約櫃,卻為他們帶來迥異的遭遇。
神實在是一位善於「教導」的老師,祂藉著兩次失敗,讓大衛更深地認識神,因此不敢再用人的熱心去替神作主,不但「求問神」(3節;十四10、14),而且「按定例求問」(代上十五13)。
神也常常藉著反面教材,讓我們更深地認識祂:不但事奉,更要照著神的旨意事奉(林後八5);不但祈求,更要照著神的旨意祈求(羅八27)。
《一個尋求神的人》
「我們要把神的約櫃運到我們這裡來,因為在掃羅年間,我們沒有在約櫃前求問神。」(代上十三3)
「約櫃」是神與人立約的見證(出二十五11-22),是神同在的記號。約櫃被非利士人擄走歸回以後,一直留在基列·耶琳(撒上七1)。
掃羅王忽略了神,也就忽略了約櫃;不看重神的同在,也就從來「沒有在約櫃前求問神」,只在最後關頭才想起要求問神(撒上二十八6),但在神眼裡卻算不得「求問耶和華」(代上十14)。
而大衛愛慕神的同在,首先想到的就是「為雅各的大能者尋得居所」(詩一百三十二5),將自己和百姓交在聖約的管理之下。因此,他召集了全國的首領們商議,要帶領各支派同心歸向神,將約櫃運到耶路撒冷(代上十三1-3)。
大衛早就可以用以弗得來求問神(撒上二十三9),因此,他將神的約櫃運到耶路撒冷,不是為了更方便地「求問神」,而是為神尋找「安息之所」(詩一百三十二8)。
此時的大衛「好像斷過奶的孩子在他母親的懷中」(詩一百三十一2),所愛慕的不是恩典,而是賜恩典的神;所尋求的不是滿足自己,而是滿足神。這正是合神心意的王,因此神就更新西乃之約,賜下大衛之約(代上十七7-14)。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 大衛為何要迎接約櫃到耶路撒冷?這樣的意念有何重要?
2.大衛運送約櫃進入耶路撒冷遭遇怎樣的挫折?為何如此?他如何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