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六)補充詳述便雅憫支派族譜(八1-40)
本章補充便雅憫支派資料(參七6-12),本卷書給這個重要的支派提供進一步的資料,詳盡的程度僅次猶大和利未兩支派。
主要原因,是因南國猶大是以色列人被擄回歸復國後的主力,而猶大人、西緬人和一部分便雅憫人是南國的主要構成分子。
本書刻意把焦點放在掃羅身上,他是以色列第一個王朝的建立者。目的是想要藉著刻畫掃羅,來自然而然地連結以大衛為中心的歷史敘述。也就是在十章開始的大衛王國的故事。
1.便雅憫的子孫(1-7節)
本段經文的用意是要帶出住在迦巴的以忽。
在便雅憫的子孫中,本文主要詳細記錄了以忽的後裔(6-28節,士師以笏)。那是因為以忽作為第二個士師,為以色列作出了很大貢獻,並且其後裔中有很多勇敢的族長。
第三、五節記載「比拉」的兩個兒子都叫「基拉」(3、5節),可能是一個兒子死後,後來生的兒子取了同樣的名字紀念前一個兒子。
「以忽的兒子作迦巴居民的族長,被擄到瑪拿轄。」(6節)
「族長」: 此詞有時用來意指從亞伯拉罕到約瑟的以色列民族之「祖先」(約四12),尤其多用來指十二支派的始祖雅各的眾子(徒七8,9)。然而,此處則單指部族的頭領或共同體的領袖(十二27;出6六14)。
「被擄到瑪拿轄」:有關此事史載不詳。有學者認為這事顯出部分便雅憫人曾被擄到以東(參一40);又有學者認為這顯示迦巴的原居民曾被便雅憫人驅逐至猶大的瑪拿轄(參二52,54)。
以忽是從摩押王伊磯倫的欺壓下,將以色列百姓拯救出來的、左手便利的士師以笏。藉著以忽所作的事(參士三15)可以認識到,應當繼承先人的偉大信仰,好在歷史中留下正面影響力。以忽的特質如下:
(1)他未曾屈服欺壓之惡,反而除去了那惡。
(2)具有深入虎穴展開行動的膽量與勇氣。
(3)發揮了使整個以色列支派團結一致的領導力。
(4)是具有萬事都在神主權之下的信心,與強烈的耶和華主權思想的士師。
2. 寄居摩押地的以色列人(8-12節)
「沙哈連休他二妻戶伸和巴拉之後,在摩押地生了兒子。」
沙哈連休了兩個妻子戶伸和巴拉之後,在摩押地生了兒子。
「戶伸」雖然被丈夫拋棄了,卻被神大大記念。她的後裔非常興旺(11節),在被但支派放棄的地業上建立了「阿挪和羅德二城」(12節)、「亞雅崙」(13節;書十九42),並且有許多著名的族長居住在耶路撒冷(14-28節)。
有關沙哈連家族的歷史,資料不詳。南部的以色列人遇到天災人禍時往往遷居摩押(參得一章;撒上二十二3-4)。
3. 便雅憫支派的族長(13-28節)
本段接續地七節,記載便雅憫支派中一些重要領袖的名字。其中所提到的五個便雅憫家族住在耶路撒冷,而前面那些家族則住在耶路撒冷周圍地區。
(1)定居迦特和亞雅崙的便雅憫人(13-16節)
「又有比利亞和示瑪是亞雅崙居民的族長,是驅逐迦特人的。」(13節)
「迦特」是非利士的五個主要城邑之一,以法蓮兩個兒子以謝和以利兩人因偷了當地迦特人的牛而被殺(參七21),此城以堅固的要塞聞名於世(書十一22)。那地的居民極其強盛,對以色列百姓常造成威脅(撒上十七4)。
比利亞和示瑪是亞雅崙居民的族長,他們驅逐了迦特的居民。這裡表明比利亞與示瑪為以色列所遭到的羞辱雪了恥(參七22)。
(2)耶路撒冷的便雅憫人(17-28節)
「這些人都是著名的族長,住在耶路撒冷。」(28節)
「著名的族長」:即主要家族的領袖。
「住在耶路撒冷」: 在大衛攻佔之前,耶路撒冷一直是迦南人的領土(參十一4-9)。本節記述了便雅憫後裔與迦南人居住在一起的事實(士一27-30),強調了將要成為統一王朝與南王朝猶大之都的耶路撒冷。
住在耶路撒冷的五個便雅憫家族,他們都是被丈夫離棄的「戶伸」(8節)的後裔,包括:「比利亞的兒子」(14-16節),「以利巴力的兒子」(17-18節),「示每的兒子」(19-21節),「沙煞的兒子」(22-25節),「耶羅罕的兒子」(26-27節)。
後來,耶路撒冷住著便雅憫的子孫和猶大的子孫(參代上九3;尼十一4)。
耶路撒冷位於猶大、便雅憫二支派業地之間。在南、北國對峙期間,許多便雅憫人遷居耶路撒冷城是極自然的事,也說明作者寫本書時,耶路撒冷城已有便雅憫的餘民居住。
4. 掃羅的家族(29-40節)
這是以掃羅為中心的便雅憫家譜,主要是居住在基遍附近的便雅憫人。本文記錄了掃羅的家譜與掃羅之子約拿單的子孫。後面再一次記載了此家譜(參九35-44)。
(1)定居基遍和耶路撒冷的便雅憫人(29-32節)
「在基遍住的有基遍的父親耶利,他的妻名叫瑪迦。」29節)
「基遍」:是耶路撒冷西北13公里的一個城邑,是神帶領約書亞戰勝迦南南方諸王聯軍的地方(書十10),約書亞曾經禱告「日頭啊,你要停在基遍;月亮啊,你要止在亞雅崙谷。」(書十11)
「基遍」也是大衛和掃羅兩軍鬥爭的地方(撒下二12-13),神向所羅門顯現的地方(王上三5)。作者只要提到「亞雅崙」(13節)、「基遍」這兩個地名,就會讓回歸的百姓回想起坎坷的國度歷史,心中感慨萬千。
「米基羅生示米暗。這些人和他們的弟兄,在耶路撒冷對面居住。」(32節)
「和他們的弟兄」:即和其他住在耶路撒冷的便雅憫家族一起(參14-28節)。耶路撒冷原來是分給遍雅憫支派的,後來劃到猶大支派的區域內。
「在耶路撒冷對面居住」: 也可譯「住在耶路撒冷他們的弟兄附近」,似指有一些家族從基遍遷居耶路撒冷城,意即和其他住在耶路撒冷的便雅憫家族一起。
(2)掃羅王的家族(33-40節)
「尼珥生基士;基士生掃羅;掃羅生約拿單、麥基舒亞、亞比拿達、伊施巴力。」(33節)
「伊施巴力」:這是掃羅小兒子的正式名字。意思是:「巴力的人」。又稱作「亦施韋」(耶和華的人,十四49)、「伊施波設」(羞恥的人,撒下二8),都是後人因宗教上的原因而故意改稱的。
在伊施巴力和約拿單的兒子米力巴力(34節)名字中用了「巴力」,不一定說明掃羅是拜巴力的。希伯來語「巴力」的詞義只是「所有者」,「丈夫」和「主人」。
但當這個詞與假神巴力有了聯繫之後,忠於耶和華的希伯來人就不再用它給孩子命名了。把「伊施巴力」改為「伊施波設」,把「米力巴力」(代上九40)改為「米非波設」(撒下四4,九6),可能是為了排除偶像崇拜的含義。
希伯來人喜歡這樣改變名字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約拿單的兒子是米力巴力,米力巴力生米迦。」
「米力巴力」: 即米非波設(參撒下四4)。這男孩起名的時候,也許巴力並非指異教的巴力,而是指神(因為名字基本意思是「主」)。然而,後來「波設」(在希伯來文的意思是「羞恥」)婉轉地代替巴力。
「烏蘭的兒子都是大能的勇士,是弓箭手,他們有許多的子孫,共一百五十名,都是便雅憫人。」
「烏蘭的兒子」:根據約拿單家系的代數,烏蘭的150個子孫可能生活在被擄回歸以後。
以色列的君王只是神「產業的君」(撒上十1),神才是國度真正的王;掃羅作為君王雖然失敗了,但神國度的計畫卻永不失敗。
因此,掃羅的後代並沒有受到「成王敗寇」的連累,而是繼續湧現大量能為國度爭戰的「大能的勇士、弓箭手」(40節),在這份家譜中被記念。
《不同的領袖》
「又有比利亞和示瑪是亞雅崙居民的族長,是驅逐迦特人的。」(代上八13)
造成領袖的因素很多,領袖也有不同的類型。但不論其品質如何,總是會影響被領導的人。
1.失敗的領袖:
便雅憫支派,「以忽的兒子作迦巴居民的族長,被擄到瑪拿轄;以忽的兒子乃幔,亞希亞,基拉,也被擄去。」(代上八6-7)也許是在迦南地有饑荒,為了飯碗,就低聲下氣負人的軛,到以東的瑪拿轄(代上一40),被擄離開了應許之地。
領袖的失敗,不是個人的事;一人被擄是全家被擄。正像家長一人得救了,雖不是保證全家得救的應許,如果他有美好的得勝見證,常會引致一家的蒙恩。教會也是如此,領袖的失敗影響全體;教會的失敗,是領袖的責任。
2.得勝的領袖:
相反的,比利亞和示瑪,是得勝的領袖。「比利亞和示瑪,是亞雅崙居民的族長,是驅逐迦特人的。」(代上八13)
非利士族的迦特人,比以色列人住在亞雅崙的歷史更悠久,是傳統的事實。但有為的領袖,不承認神的子民是命定被奴役的種子。
如果他們不想作事,盡可推說環境不利,因為亞雅崙跟迦特太近;或說迦特種族優越,因為他們產生了許多的巨人,我們無法和他們相比,還是和平共存,讓他們佔領算了。但靠神的大能,他們起而驅逐迦特人,得著所應許的產業。
3.平庸的領袖(代上八28-32):
耶路撒冷本來就是一座古老的王城,耶布斯人一直住在那裏。以色列人進入迦南以後,「猶大人不能把他們趕出去,耶布斯人卻在耶路撒冷,與猶大人同住。」(書十五63)
直到大衛攻克耶路撒冷的上城,才趕出耶布斯人,稱為大衛城,就是錫安的保障(撒下五6-9)。
在此之先,毗鄰的便雅憫支派,不少住在耶路撒冷和附近的地方;他們中有些「著名的族長…和他們的弟兄」。不過,有其名的未必有其實,有位的未必有為。
這些人有神的應許,卻樂於跟耶布斯人相安無事;耶布斯人住上城,他們就住下城,過著混雜的生活,一直這樣過下去,過了幾百年。
教會中有了這種著名的族長,真是不幸;他們苟且偷安,無志便無事,以平庸為平安,滿足於守成而不求進取,必然成為低沉的死水。
4.背逆的領袖:
便雅憫的偉人是掃羅,是以色列的第一位君王,可惜他有始無終,被神棄絕(代上八33),累及兒子。
我們所需要的,是有信心的領袖。是你嗎?
–引自于中旻《歷代志上箋記》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 以笏所作的事為後代的人留下哪些正面影響力(參士三15)?
2.「比利亞和示瑪,是亞雅崙居民的族長,是驅逐迦特人的。」(代上八13)這個歷史記載有何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