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五)巴西萊送王過約但河(十九31-39)
本段又回到了對大衛過約但河的敘述。在記述了在耶路撒冷與米非波設的會面後,記下了大衛與他的東道主巴西萊分手的事件。
八十歲的基列人巴西萊也在護送王的行列中,要送王過約旦河,他「就與王一同過了約旦河。」(31節)他沒有富人的傲慢,曾慰問過處在困境的大衛(32節),並沒有期望得到施恩或賞賜,他的善行只是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與王一同」:陪同客人在他的行程上走一段路大概是一種禮貌。巴西萊證明自己是一個和善的人,並且是一個仁慈寬厚的東道主。此外,他還證明了自己對大衛的忠誠。
大衛邀請他一起去耶路撒冷,想要供養他的晚年,巴西來婉拒了,他委婉的說自己已經老邁,什麼事都不能引起興趣。吃喝都嘗不出味道;也聽不見男女歌手的聲音。只會成為王的累贅罷了(33-35節)。
他說「王何必賜我這樣的恩典呢?」自己不配得王這樣大的賞賜;只願陪王走一小段路,過了約旦河,然後回家,死在父母的墳墓旁吧。最後說:「這裡有王的僕人金罕,讓他同我主我王過去,可以隨意待他。」(36-37節)
「王何必賜我這樣的恩典呢」: 巴西萊什麼都不為自己尋求。神一直恩待他,這世界上的享樂沒有什麼可以進一步尋求的。
「金罕」(37節):關於金罕的身份沒有確實的證據,但是由於大衛吩咐所羅門要「恩待基列人巴西萊的眾子」(王上二7),似乎他是巴西萊的一個兒子。耶利米書提到「靠近伯利恆的金罕寓」(耶四十一17),由此可以推測金罕在靠近伯利恆的地方接受大衛的供應,並在那裡安了家。
平常人在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必定有所求的,巴西萊卻輕看一切。大衛心深了解巴西萊的心意,面對忠心良善的長者,大衛也以禮相待,照他的意願成全他,接納他的兒子金罕,並且答應如將來他有任何要求必替他成全(38節)。
朋友能像這樣真誠相待實在令人羨慕。另一方面,我們看出巴西萊有過人的智慧,他寧願過平淡的鄉村生活,也不願進入宮廷招致不必要的麻煩。
於是,大衛和所有跟從他的人渡過約旦河。王吻別巴西萊,為他祝福,巴西萊就回家去了(39節)。
(六)猶大人與以色列人為王起爭論(十九40-43)
「王過去,到了吉甲,金罕也跟他過去。猶大眾民和以色列民的一半,也都送王過去。」(40節)
「以色列民的一半」: 表示以色列支派尚未到齊之意。
大衛一行渡約旦河完全由猶大支派主導,本來以色列的十個支派也早已計畫大衛的回宮事宜(參9-10節),比猶大還要熱心。但是他們有些人心裡著急,在以色列十個支派的代表還沒有全部聚集之前,就急著出來迎接大衛。
結果,引導大衛回宮事宜反而落入猶大支派的手中。北以色列因此憤怒,把猶大當作情緒發洩的對象。
北方眾支派都來見王說:「我們弟兄猶大人為甚麼暗暗送王和王的家眷,並跟隨王的人過約旦河?」(41節)猶大人回答說: 「因為王與我們是親屬,你們為何因這事發怒呢?我們吃了王的甚麼呢?王賞賜了我們甚麼呢?」(42節)
「暗暗」送王::「偷竊」、「偷走」、「拿走」。
「我們吃了王的什麼呢?王賞賜了我們什麼呢?」:意指王對猶大支派的人並沒有特別優待。
北方眾支派指責猶大支派沒有等待他們,便送大衛過河的做法,似乎是要暗示北方支派遲疑不接待大衛,因為他們才是首先發起迎接王回來的(41節)。
猶大人則提出反駁,認為他們是王的親屬,接王回來也根本沒有得著任何好處:「我們吃了王的什麼呢?王賞賜了我們什麼呢?」這句話是在暗諷以色列眾支派迎王另有目的,以致懷疑猶大人為利而搶先迎接王(42節)。
「以色列人回答猶大人說:按支派我們與王有十分的情分,在大衛身上,我們也比你們更有情分。你們為何藐視我們,請王回來,不先與我們商量呢?但猶大人的話比以色列人的話更硬。」
這話的意思是: 「就算王跟你們有親屬關係,我們對大衛王卻有十倍於你們的情分。你們為什麼瞧不起我們?不要忘了,我們是最先商議請王回來的!」
「不先與我們商量」:「不成為事情首先的」。意思是以色列首先起意要請大衛回來,但最後行動卻被猶大人搶先,照說先想到的也應該要先執行(頂多是一起執行)。
「更硬」:「困難」、「苛刻」、「兇猛」。
猶大支派沒有在爭執中讓步的意思,反而爆發怒氣。以致兩者之間出現了不能挽回的衝突。
大衛爭取猶大人找他回來的努力欠缺考慮,造成以色列人覺得自己不被尊重,此處沒有提到這個分裂的下場如何,不過,後面接著發生的事件,就說明事情的嚴重性(參二十1-22)。
一個團體最大的敵人不在外面,而在團契裡面。即破壞團契的聯合,嫉妒心和競爭心,極端的利己之心比外來的挑戰更危險。因著迎接大衛過程彼此競爭的心態,以色列又一次迎來分裂的危機。
事實上,這次的危機,根本原因是以色列和猶大之間長期累積起來的嫉妒心和競爭心。這種緊張是所羅門死後南北分裂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可以看見,北國的以色列沉迷在自己的自尊心和名譽競爭之中。
《王與我們是親屬》
「猶大眾人回答以色列人說:因為王與我們是親屬。你們為何因這事發怒呢?我們吃了王的什麼呢?王賞賜了我們什麼呢?」(撒下十九42)
這本來是猶大支派與北方眾支派爭論的一段話,猶大支派要抗辯他們並沒從王得到特別的好處,他們是同支派,跟王的關係比其他支派更加親密,自然應該迎接大衛王回京城。
其實這樣的爭辯是不需要的,他們只要謙卑的承認當初考慮不周,請他們原諒,一切干戈就可化為玉帛,也不至於產生後面的衝突。可惜,千金難買早知道。不過,猶大人的話對基督徒來說,是很重要的一個觀念。
王不僅是有權勢的,也是親民的(英文語系King一詞為kith(親戚)與kin(血緣關係))。這是我們主與救主最完善的說明。祂是王,因為祂得勝仇敵,祂也親自成為血肉之體,使我們與祂合一。王是我們的親屬,王與我們是親屬。
王與我們相合,實在值得我們慶幸。福音滿有奇妙的記載。祂與我們有親屬的關係在於:
1.祂的祈禱
祂教導我們向神呼求:「我們的父」,這是多麼奇妙的關係。除了我們需要祈求赦免之外,祂的心意也都在祂教導我們的禱文之內。
2.祂的體恤
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祂的饑餓與乾渴,疲倦與辛勞,受苦與受死,都使我們與祂更為親近。
3.祂的經歷
祂凡事經過試探,只是沒有犯罪。祂所經歷的事 是我們可資參考的,那試探者怎樣對付祂,也照樣對付我們。試探無法征服祂,又怎能征服我們?
祂走近孤單的兵士說:「放心,我已經有這些經歷,我與你並肩作戰,對你十分關切,我寶座的榮耀不會改變我真心的愛!」
–引自邁爾《珍貴的片刻》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大衛邀請巴西萊做甚麼?他為何婉拒?你的感想如何?
2. 北方眾支派指責猶大支派甚麼事?猶大支派如何回應?你對這件事的感想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