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五、大衛返回耶路撒冷(十九1-43)
(一)約押勸諫大衛(十九1-8)
有人告訴約押,大衛王在為押沙龍悲哀哭泣,以致那天本來應當全軍勝利的歡樂都變成哀傷,因為大家聽說王在為他兒子悲哀(1-2節)。他們「暗暗的」回到城裡,好像戰場上敗退下來的隊伍那樣羞愧(3節)。
「暗暗地」:「偷走」、「偷偷地」。
本當興高采烈凱旋遊行,卻轉變成偃旗息鼓悄悄進城,好像打了敗仗的軍隊一樣。
王蒙著頭,大聲哭著說:「我兒押沙龍啊!押沙龍,我兒,我兒啊!」(4節)約押忍不住了,挺身而出向大衛直言相諫。約押指出,大衛的表現是顛倒陰陽,錯置是非,讓忠心赴死的戰士大大蒙羞。
他指責大衛侮辱了部屬,就是那些救了大衛和他的兒女妃嬪性命的人,大衛的表現真可說是: 「愛那恨你的人,恨那愛你的人」,好像寧願逆子戰勝,忠心戰士死亡一樣(5-6節)。
約押說的話是合情合理的,一群為他出生入死的人,大衛表現得一點也不感激、也不在乎他們生死,何況戰場之上死傷的一定不在少數,這樣子實在說不過去。
於是約押提出要求,「現在你當出去」,他要求大衛收拾起眼淚,給戰士們打打氣。他警告說,否則,可能所有的戰士將失去戰鬥意志,不願再效忠王,這將使大衛大禍臨頭(7節)。
「現在你當出去」:原文是「現在起來出去」。其中「起來」、「出去」都是命令式,表示約押命令大衛要出去安撫軍心。
「於是王起來,坐在城門口。眾民聽說王坐在城門口,就都到王面前。以色列人已經逃跑,各回各家去了。」(8節)
「坐在城門口」: 意指公開露臉。大衛看出了約押所發尖銳責備的公義和他的忠告的智慧,因此迅速作出了回應,來到城門口就定位,他在那裡可以對他的屬下說感謝和鼓勵的話。
「以色列人」:此處是指支持押沙龍背叛的人。
「各回各家」:原文是「各回自己的帳篷」,這個片語常常用來指整個作戰體系崩潰。在押沙龍死後,他的支持者們都逃回到各自的家中了。
一段義正辭嚴的說話,將大衛王從迷惘、痛苦中喚醒過來。大衛立刻明白,恢復該有的分寸,執行王的職責,而百姓的心也被吸引回來。
約押的角色很特殊,他一面是忠心的為大衛著想,要大衛避免出現嚴重的錯誤,但另一面卻又強硬的命令大衛做事,似乎不尊重大衛的王權。
真實的人性,好像就是這樣很難用簡單文句就說明清楚。至少大衛旁邊有個約押,這對大衛來說應該是一件好事。
問題探討:可以責備上司或老闆嗎?
我們有時必須要責備上司或老闆,甚至是執政掌權的人。
約押知道,他直言頂撞大衛一定會令大衛不悅,但是他明白事情必須如此行。他告訴大衛,如果他不安撫軍隊的心,嘉獎他們奮戰的勝利,事情必定大大不妙;約押這種態度是值得效法的,因為有時我們應當直話直說。
可惜,約押可說是求仁得仁。大衛渡過危機,卻把他拉下元帥的位置。
(二)以色列人與猶大人請大衛回王宮(十九9-15)
這時候,以色列眾支派開始檢討反省,他們想起大衛過去的貢獻,「王曾救我們脫離仇敵的手,又救我們脫離非利士人的手」,他們卻膏了押沙龍為王。既然押沙龍死了,為什麼沉默,不趕快去接大衛王回來呢(9-10節)?
大衛王派撒督和亞比亞他祭司去問猶大的長老們:『以色列眾人已經有話請王回宮,你們為甚麼落在他們後頭呢?你們是我的弟兄,是我的骨肉,為甚麼在人後頭請王回來呢?』(11-12節)
大衛也叫他們去對亞瑪撒說:『你不是我的骨肉嗎?我若不立你替約押常作元帥,願神重重地降罰與我!』(13節)
這時候,反而是猶大支派遲遲未有行動,因為在押沙龍叛變事件中,他們曾參與領導而自覺內咎。於是大衛為了攏絡參加押沙龍叛亂的猶大支派,做了兩個決定:
1.過祭司長說服猶大支派(11-12節);
2.起用叛軍的將軍亞瑪撒(13節)。
大衛立亞瑪撒作元帥是精明的政治安排。首先,亞瑪撒曾經作押沙龍軍隊的元帥,立他作元帥,可以贏得叛軍的效忠。其次,以他代替約押,可以處罰約押過去所犯的錯(三26-29)。特別是違命殺害押沙龍的事。
此舉果然奏效,猶大支派再次接納大衛,迎接大衛回宮。回程上,大衛來到約旦河,遇見了猶大人;他們到吉甲來歡迎他過河(14-15節)。
問題探討:怎麼看民意?真的民意如流水嗎?
不多久以前,大多數以色列人還支持押沙龍的叛變,現在這一班百姓又要大衛回來作他們的王了。
群眾的心理真的是變幻無常,因此服從更高的道德律,遠勝過依從多數人的喜好作決定。依從聖經所定的道德原則,能幫助你不受群眾的喜好和意見所影響。
(三)示每與洗巴出迎大衛(十九16-23)
大衛結束流亡的生涯,返回耶路撒冷去,在約但河受到支持者的歡迎。勝者為王、敗者為寇乃古今不變之理。大衛回來了,各人爭相歡迎他,在歡迎的行列中可看到人生百態。
在大衛逃難時,示每辱罵、欺負大衛(十六5-8);知道大衛凱旋回來,卻「急忙」出來迎接(16節)。他帶著便雅憫支族的一千人同來。還有掃羅家族的僕人洗巴也帶著他十五個兒子和二十個僕人一起來(17節)。
他們渡河去護送王的家眷過河,並且遵照王的意思做各樣的事(18節),卑躬屈膝的可憐相表露無遺。
《工於心計後患無窮》
「也要對亞瑪撒說:『你不是我的骨肉嗎?我若不立你替約押常作元帥,願神重重地降罰與我!』」(撒下十九13)
由於猶大支派對於戰後的態勢游移不決,大衛為了攏絡參加押沙龍叛亂的猶大支派,應允起用叛軍的將軍亞瑪撒代替約押做元帥(13節)。他心想,也許押沙龍的最高統帥亞瑪撒,已成為猶大的王(歷史上許多將軍都能夠奪到王權)。
猶大像其他支派一樣,曾經對大衛不忠,許多人可能曾支持押沙龍。大衛一定看見處境的危險,他自己的支派疏遠他,轉向另一位領袖,他發現自己似乎比較像是北部支派的王。
大衛應允提拔亞瑪撒代替約押元帥的職位,部分原因,可能是他為約押殺死押沙龍而憤怒;還有一個目的,是他表示準備向那些支持押沙龍的人報復。所以,這個決定可以說是一箭雙雕。
大衛深知人的本性,在他的統治危機的時刻,以極大地寬容應對他們近年來對他的虧欠。猶大對大衛的呼籲,作出很熱烈和積極的回應。他們再次接納大衛,決定迎接大衛回宮。甚至到吉甲來歡迎他過河。
但是,大衛在合一的大前提下無條件的寬容,也因此種下了災難的火種(參二十10)。即使大衛對殺害自己兒子的約押有所不滿,畢竟約押是鎮壓叛亂的功臣,有功無賞,是用兵大忌。
大衛撇開立下戰功的約押不顧,去立曾站在叛亂第一線的亞瑪撒為軍隊的統帥,這是大衛的不智。可見,他把人的利害關係,放在公義的統治之上。我們知道,一個人若是過分工於心計,就容易忘記神的旨意,因而走上錯謬之途。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 約押勸諫大衛這件事,可看出約押怎樣的心胸?
2.大衛應允提拔亞瑪撒,他的目的為何?有何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