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四)非利士人開始作戰(十三15-23)
1.兩軍備戰(16-18節)
掃羅數點跟隨他的百姓,約有六百人。掃羅和他兒子約拿單,以及跟隨他們的人在便雅憫地區的迦巴紮營;非利士人在密抹駐紮(15-16節)。非利士軍隊派「掠兵」從營地分三隊出擊(17-18節)。
「迦巴」原有非利士人的防營,但被約拿單拔除了(參3節);「密抹」原來是掃羅游擊隊活動的地區,現在改由非利士人的大軍駐紮。表示兩陣營各有攻防。
「掠兵」: 原文「破壞」,專門搶劫掠奪,是正規部隊的前哨站。
當戰事拖延的時候,非利士人已控制以色列整個國家,而掃羅身邊的軍隊已由三千人銳減至六百人。非利士人從密抹兵分三路出擊,要使以色列人投降。
2.以色列人缺乏兵器(19-23節)
「那時,以色列全地沒有一個鐵匠,因為非利士人說,恐怕希伯來人製造刀槍。以色列人要磨鋤、犁、斧、鏟,就下到非利士人那裡去磨。」(19-20節)
「沒有一個鐵匠」: 因被非利士人壟斷了煉鐵行業。
巴勒斯坦有豐富的鐵、銅等礦物資源(申八9),但是侵佔以色列的非利士,因著軍事目的,就封鎖或獨佔了以色列境內的鐵礦資源。近東歷史告訴我們,這是戰勝國對戰敗國採取的一系列政治戰略措施(王下二十四14-16)。
由於只有非利士人擁有製鐵的技術,以色列人除掃羅與約拿單持有刀槍外,其餘的只有銅製的武器,在戰爭開始便已處於劣勢。
「但有銼可以銼鏟、犁、三齒叉、斧子,並趕牛錐。」(21節)
本節經文殘缺,引起幾種不同的解釋和譯法,其中一個可信的解釋是:「磨鋤、犁索價三分之二舍客勒,磨三齒叉、斧子、趕牛錐則索價三分之一舍客勒」(NIV版本的翻譯)。
也就是說,被允許維修的(鋤、犁、斧子、趕牛錐)都是農具,這些工具是銅製鐵製都有可能,但以色列人被禁止不能開鋪修理,只能去非利士人那裏才可以。而且鐵工所收的費用極高昂。
現在兩軍對峙,強弱態勢差異極大,對掃羅來說,是一場生死存亡之戰。
因此,打仗的時候,除了掃羅和他兒子約拿單,以色列軍隊沒有一個兵士有刀槍。非利士人派一支軍隊去防禦密抹隘口(222-23節)。
「隘口」:指峽谷的出入口。
(五)約拿單的信心與勇力(十四1-23)
第十四章前半段主要在描寫約拿單的信心與勇力,若是把這段經文做一個鳥瞰,他三次對拿兵器的少年人(侍從)說話,正可以看見他的勇敢與膽識。
1.他勇於冒險(1-3節)
「有一日,掃羅的兒子約拿單對拿他兵器的少年人說:我們不如過到那邊,到非利士人的防營那裡去。但他沒有告訴父親。」(1節)
「拿他兵器的少年人」:指為君王或將軍拿盾牌、武器的隨從。
非利士軍營兵多將勇,以色列人則兵寡力衰,這是一場懸殊的戰役。這時的約拿單,知道不能坐以待斃,決定試著突破。他只帶著一個侍從便出發,面對這麼強大的敵人,若不是採取出其不意的方法,根本不可能有得勝機會。
非利士人從密抹派兵三路出擊,要使以色列人投降(十三17-18)。約拿單決定採取突襲方式攻擊非利士人,大概認為父親掃羅必定不贊同他的做法,故秘密行事。
這時候的掃羅,失去撒母耳的支持之後,似乎就轉向以利家族的大祭司尋求神的指引(3節,亞希亞是以利的後裔)。以色列人在隘口南邊,非利士人在北邊;約拿單獨自滲透到北邊的敵營去,沒有讓其他人知道。
2.他有精準的判斷力(4-10節)
約拿單要潛入非利士人的營帳必須經過密抹隘口,隘口兩邊有兩座鋸狀的大岩石,一座叫播薛,一座叫西尼;一座在隘口北邊朝向密抹,一座在隘口南邊朝向迦巴(4-5節)。這裡是相當險要的山崖。
約拿單對他的侍衛說,我們不如潛入非利士人的營帳去!也許上主會幫助我們,「因為耶和華使人得勝,不在乎人多人少。」(6節)他的侍衛回答說:「隨你的心意行吧!你可以上去,我必跟隨你,與你同心。」(7節)
此處可以看出,約拿單似乎對膠著的戰爭感到不耐煩,所以希望有些進展。於是冒險深入敵營。
約拿單的信心與基甸(參士七4,15)、大衛(參撒上十七47)、所羅門(參傳九11)、亞撒(參代下十四11)、希西家(參代下三十二7-8)等人的信心可以說是一脈相連。
因為,約拿單作戰並不是為了自己的功名,乃是為了對神的仇敵(未受割禮人)執行聖戰(參民十四8;詩二十7;賽十二2)。同時,我們看到約拿單是一個智勇雙全的人,他懂得衡量輕重,做正確的情勢判斷。
「我們要過到那些人那裡去,使他們看見我們。」(8節)他想要故意暴露行蹤,公開的挑戰。「他們若對我們說:你們站住,等我們到你們那裡去,我們就站住,不上他們那裡去。」(9節)這要根據對手的反應,來查看神的旨意。
「他們若說:你們上到我們這裡來,這話就是我們的證據;我們便上去,因為耶和華將他們交在我們手裡了。」(10節)若是對手不阻止他們過到那邊,便是顯明神的旨意是要藉他們的手打敗非利士人。
在正常情況下,非利士人應該要求約拿單留在原處,而不是讓他們爬上懸崖接近自己。因此,約拿單用反常的情況作為神開路的證據。
3.他有過人的勇力(11-15節)
於是,他們故意讓非利士人看到他們。非利士人就輕蔑地說,有希伯來人從他們藏匿的洞裡出來了(11節)!「約拿單就對拿兵器的人說:你跟隨我上去,因為耶和華將他們交在以色列人手裡了。」(12節)
即使只有兩個人,他仍然勇敢冒死殺敵。這是以卵擊石的行動,但是約拿單卻看見一個機不可失的漏洞。非利士人竟然沒有攔阻他們!表示他們已經完全失去警覺心,只想以逸待勞,這正是軍防最脆弱的時機,所以當立刻採取攻擊。
果然,他們「在一畝地的半犁溝之內」就擊殺了20人(14節),所有在田間的非利士人都驚恐萬狀;防衛兵和突擊部隊也都喪膽,加上地震的影響,立時人心惶惶(15節)。
「一畝地的半犁溝」: 當時的人用一對牛在一個工作天能夠犁出來的的土地面積作為土地量度單位,此處所指的就是這個大小的一半。這個面積大約四分之一公頃。
約拿單攀岩上到敵營後,還有能力殺死20個人,可見他的勇力。不過,即使是這樣,非利士人也不用害;但是上帝就用超自然的害怕來干擾非利士人,導致以色列人奇蹟式的獲勝。
4. 以色列人追趕敵人(16-23節)
正當非利士人在營中惶恐亂竄之際,掃羅已聽聞風聲。掃羅的哨兵在便雅憫地區的基比亞看見非利士人慌張奔逃,並查出是約拿單突襲的緣故(16-17節),於是迫不及待上戰場去。
「那時神的約櫃在以色列人那裡。掃羅對亞希亞說:你將神的約櫃運了來。掃羅正與祭司說話的時候,非利士營中的喧嚷越發大了。掃羅就對祭司說:停手吧!」(18-19節)
「約櫃」:七十士譯本作「以弗得」,由於前文沒有提及約櫃,後面掃羅吩咐「停手」,也支持這是「以弗得」,祭司正在用烏陵土明求問中,掃羅心急叫停。
「你將神的約櫃運了來」:掃羅想要通過大祭司以弗得上的烏陵和土明,在神面前求問約拿單和他隨從兩人平安否,以及是否當趁機加入攻擊敵營。
「喧嚷越發大」:表示敵營失去控制,一片混亂。
此處很寫實的記錄掃羅本來要認真求問上帝,因為戰場上有明顯的優勢,所以就終止詢問上帝的儀式,先進行戰爭。雖然最後還是勝利,但是很明顯的「上帝」只是掃羅的工具,完全是他在主導神的功用,不用就丟一邊去。
掃羅並沒有真心想要藉著祈禱和敬拜尋求神的旨意,反將神聖的敬拜視作滿足自己欲望的手段,是典型的祈福主義和迷信式的信仰。
這次戰爭最後的勝利,歸納出幾項重要原因:非利士人的內亂(20節)、先前變節跟隨非利士人的以色列傭兵的反正(21節),還有那些曾逃避初始衝突的人也加入戰爭(22節)。
「那日,耶和華使以色列人得勝,一直戰到伯亞文。」(23節)
「耶和華使以色列人得勝」:指整個戰役的勝利乃是神使然。
「一直戰到伯亞文」:非利士人的大本營本來就設在密抹西面的伯亞文(參撒上十三5),後來一部分移師攻擊並佔領密抹;如今密抹的殘軍回頭往伯亞文逃走,可能與留在伯亞文的非利士軍隊會合企圖頑抗,但最後兵敗如山倒,故再往西逃走,以色列軍追擊直到亞雅崙(參31節)。
《腳踏兩條船》
「掃羅正與祭司說話的時候,非利士營中的喧嚷越發大了。掃羅就對祭司說:停手吧!」(撒上十四19)
面對強大的敵人,約拿單僅僅帶著一個隨從就勇探敵人陣營,果然發現一個機不可失的漏洞。他發現非利士人太過自滿,不把以色列人放在眼裡,以至於失去警覺心。這正是他們軍防最脆弱的時機,所以立刻採取攻擊。
果然,他們在大約四分之一公頃的範圍就擊殺了20個非利士人,造成所有非利士陣營的極大的驚恐;接著,上帝做工,連大地都震動起來,非利士人的驚恐就更大了。
正當非利士人在營中惶恐亂竄之際,掃羅也得到風聲。當他知道這是約拿單的作為之後,就請祭司亞希亞透過以弗得上的烏陵和土明,在神面前求問約拿單和他隨從兩人平安否?以及是否當趁機加入攻擊敵營。
當大祭司正求問的時候,因為非利士陣營中越來越混亂,以色列人在戰場上已經有明顯的優勢,所以掃羅就對亞希亞說: 「停手吧!」立刻要求終止求問上帝的儀式,率軍進行戰爭。
這次的戰爭以色列人得到空前的勝利,非利士人兵敗如山倒。先敗逃至伯亞文(撒上十四23),再往西逃走,最後,以色列軍追擊直到亞雅崙(參撒上十四31節)。
表面上看,掃羅在戰爭緊迫之際,審度時勢,不拘泥宗教的儀文,以戰勝為優先考量,免得錯過時機。
實際上,他的所作所為完全是投機心態。在初時讓祭司求問神,想要讓人看見他的敬虔;但他的心卻不在神,而是專注在戰場上。最後,連最起碼的尊重都沒有,就立刻下令停止求問神。
這件事跟在吉甲的私自獻祭如出一轍。神只不過是掃羅的工具,不是他的神;需要神的時候,就把神供奉出來做個樣子,不需要的時候就將神擺一邊。這是腳踏兩條船的實例,對神的信心搖擺不定,終究必以悲劇收場。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 約拿單的信心與勇力可以歸納出哪幾個特點?
2.掃羅知道非利士軍營動亂之後做出甚麼反應?後來為何叫停?你從這件事得到甚麼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