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三、撒母耳臨別贈言(十二1-25)
第十二章記載撒母耳引退及立王的訓詞:撒母耳在吉甲給掃羅舉行登基大典,將領導以色列各支派的政權移交掃羅,自己則仍繼續執行祭司、先知的職分。他在交接儀式上自白,並訓勉全體會眾。
本文記載了撒母耳將以色列的統治權轉交給新的領袖掃羅,而作的告別演說(與十一14-15相連)。
(一)出於良心的宣言(十二1-5)
撒母耳在此總結自己長久以來事奉的士師職責,勾勒了一個真正領袖的形象。
1.當出現新領袖時,就欣然讓位(1-2節)。
「撒母耳對以色列眾人說:你們向我所求的,我已應允了,為你們立了一個王,現在有這王在你們前面行。我已年老髮白,我的兒子都在你們這裡。我從幼年直到今日,都在你們前面行。」(1-2節)
「在你們前面行」:有「領導」、「帶領」的意思。不過原文是「在你們前面來來去去」,這是慣用語,「服事」的意思。
「我」從幼年:雖然撒母耳提及他的兒子,不過此處及後面僅用單數的「我」,不把他的兒子包括在內,表示蒙召的只有他一人。
2.未曾欺騙或欺壓百姓(3節上)。
「我在這裡,你們要在耶和華和祂的受膏者面前給我作見證。我奪過誰的牛,搶過誰的驢,欺負過誰,虐待過誰,…」
「祂的受膏者」:即指掃羅王。他在掃羅面前莊嚴說明他作以民領袖的清廉,期勉新王學習他的榜樣。以後這個字變成是「救贖主」的專有名詞,且音譯為「彌賽亞」。
「欺負…虐待」:指利用權勢欺壓無辜的人。
3.不曾收受賄賂或積攢不義之財(3節下)。
「…從誰手裡受過賄賂因而眼瞎呢?若有,我必償還。」
「眼瞎」: 原文是「遮住眼睛」。指無視於事情的真相,而顛倒是非。
他們回答:「你未曾欺負我們,虐待我們,也未曾從誰手裡受過甚麼。」
4.無愧於神和人(5節)。
「撒母耳對他們說:你們在我手裡沒有找著什麼,有耶和華和祂的受膏者今日為證。他們說:願他為證。」
「沒有找著什麼」:意指沒有發現甚麼污點。
(二)指出要求立王的以色列人的罪惡(十二6-18)
第三節藉著一連串的五個問題,撒母耳想要證明自己統治以色列的期間,行事為人問心無愧,光明正大。這些申辯的最終目的是要指出以色列人要求立王的動機是錯誤的(12、19、20節)。
撒母耳所宣佈的信息內容如下:
1.序言(6-7節)
「撒母耳對百姓說:從前立摩西、亞倫,又領你們列祖出埃及地的是耶和華。」(6節)
「立」:指提拔;「是耶和華」:指神是以色列歷史的主導者。
「現在你們要站住,等我在耶和華面前對你們講論耶和華向你們和你們列祖所行一切公義的事。」(7節)
「要站住」:意指且耐心聽我分辨;「一切公義的事」:指基於神的公義,對以色列人所行的懲罰與拯救。
撒母耳從回顧出埃及時的感激開始,提醒大家出埃及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開國之年。
撒母耳首先指出神是怎樣的一位,神帶領在埃及為奴的以色列建立了獨立的民族,神才是他們的拯救和保護。因此百姓拒絕神等於否認自己所得到的救恩,也是喪失現在存在價值的愚蠢的行為。
2.歷史的覆轍(8-11節)
撒母耳概述了神在出埃及之後的士師時代,所施行的救恩史。從雅各全家到埃及講起,神垂聽先祖的呼求,打發摩西、亞倫帶領他們出埃及,後來進入迦南地。後來他們忘記拯救他們的耶和華,所以一次又一次失敗,遭受攻擊。
「他們就呼求耶和華說:我們離棄耶和華,事奉巴力和亞斯他錄,是有罪了。現在求你救我們脫離仇敵的手,我們必事奉你。」(10節)
「仇敵」:指欺壓他們的外族人(參9節)。
「我們必事奉你」:這是條件式的祈求,過後即忘了約束。
這裡強調偶像崇拜和不道德的行為玷污了以色列的歷史,使他們成為鄰邦的附屬國(十18),不是因為沒有王。因為,當他們悔改呼求神,神就賜下憐憫,施行拯救。
「耶和華就差遣耶路巴力、比但、耶弗他、撒母耳,救你們脫離四圍仇敵的手,你們才安然居住。」(11節)
「耶路巴力、比但、耶弗他、撒母耳」,他們是士師的典型代表人物:耶路巴力即基甸,戰勝米甸人(參士六14);比但是指巴拉,擊敗迦南人(士四14);耶弗他制伏亞捫人(參士十一32);撒母耳打敗非利士人(參撒上七11)。
《以史為鏡》
「現在你們要站住,等我在耶和華面前對你們講論耶和華向你們和你們列祖所行一切公義的事。」《撒上十二7》
《舊唐書·魏徵傳》中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歷朝歷代,名人帝王的金句數不勝數,唐太宗這一段話令人印象深刻。
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忠臣魏徵去世,太宗倍感傷心,流淚的說出這段至理名言。「魏徵沒,朕亡一鏡矣。」太宗皇帝喜歡聽取各種進諫,他深知「兼聽則明,偏信則暗」的道理,也正是因為如此一位明君。才成就了中國史上的貞觀之治的全盛景象。
撒母耳雖然現在已年老了,但是神賦與他的使命尚未完結;掃羅興起作王,意味著撒母耳一定要交棒。交棒是一件極其複雜的工作,特別是軍事領導權和政治統治權,若是沒有處理好,將來勢必會面對極大的麻煩。
首先,撒母耳以自己做例子,闡述一個領導者首重榜樣;其次他指出,立王本身就是一個極大的錯誤,因為這是出於百姓錯誤的動機,不願耶和華為王;最後,他警戒他們不要重蹈祖輩的錯誤,就是忘記拯救他們的耶和華。
歷史是一面鏡子,從這面鏡子看見自己的本相;歷史也是一個學校,從中可學到許多得勝的秘方。但願神的兒女都從歷史學到當學的功課。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 撒母耳總結自己事奉職責,看見一個真正領袖有哪些正面的形象?
2.撒母耳指出,以色列人失敗的主要原因是甚麼?對你的提醒是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