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第十一章敘述掃羅怎樣克勝最初的對敵,以及這位王怎樣證明自己配得做王。
(四)亞捫王拿轄威脅雅比人(十一1-5)
「亞捫人的王拿轄上來,對著基列雅比安營。雅比眾人對拿轄說:你與我們立約,我們就服侍你。亞捫人拿轄說:你們若由我剜出你們各人的右眼,以此凌辱以色列眾人,我就與你們立約。」(1-2節)
「亞捫人」:亞伯拉罕的侄兒羅得與他次女亂倫所生的子孫(參創十九36,38),和以色列人有血緣關係。現在大概聽到以色列人西疆有事,打算乘隙捲土重來。基列雅比人已失抵抗能力,只求苟安。
「基列雅比」:原屬迦得支派之地。士師時代,便雅憫族的匪徒將一利未人的妾強姦致死,以色列其他部族為此討伐不願交出匪徒的便雅憫人,殺了數萬人,僅剩六百人。基列雅比人卻沒有接受徵招,缺席這次戰役。
為延續便雅憫族,保持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完整,以色列人決議殺盡基列雅比的男女老幼,最後僅留下四百個處女給便雅憫人為妻。另外不足數的,就默許他們透過節期歡慶時搶親,以保留便雅憫支派不致滅絕。掃羅王就是這些便雅憫人的後代,所以他與基列雅比人有血緣關係。
基列雅比以及亞捫人的土地,都位於約但河以東。亞捫人住在約但河東,與迦得支派的業地為鄰,士師時代曾企圖侵佔以色列的土地,敗在士師耶弗他手上(士十一章)。
基列雅比人求和,可是亞捫王拿轄拒絕,使用極為羞辱的話說:「你們若由我剜出你們各人的右眼」,就可以立約(2節)。表示他不僅要征服基列雅比,甚至要征服整個以色列。他的這些豪語,表示當時以色列的國力是何等微弱。
「剜出你們各人的右眼」: 除了是殘酷的刑罰外,也使得戰士作戰時無法準確瞄準,有效削減戰力。照猶太古史作者約瑟夫的說法,古時打仗,左眼用盾牌保護,右眼是攻擊、防禦時主要使用的眼睛。
雅比的長老要求寬容七日(3節),拿轄同意這個建議,因為他顯然不準備用武力取得這個城市,而且也不認為有人會過來幫助雅比的人。雅比的使者到了掃羅住的基比亞,將這話說給百姓聽,百姓就都放聲而哭(4節)。
掃羅聽見這話,就被上帝的靈大大感動,甚是發怒(5節)。這裡對掃羅的形容,與士師記中對士師的形容類似(如士十四6、19;十五14)。也就是說神興起掃羅如同興起士師拯救以色列人一般。
(五)掃羅擊敗亞捫人(十一6-11)
「掃羅聽見這話,就被神的靈大大感動,甚是發怒。」(6節)
「甚是發怒」,這是神的靈大大感動的結果。從聖經中可以看見 ,人的發怒有兩種:一是為自己發怒,一是為神發怒。掃羅此時的發怒,可說是為著神的百姓遭凌辱,受欺壓之故。
掃羅被耶和華之靈所感動,迎來了一生中最令人激動的一刻。當時以色列絲毫也沒有備戰,誰也沒有勇氣對抗來勢洶洶的亞捫正規軍。神藉著人的危機,彰顯他的作為,重新給人希望。
這次戰役是掃羅確立王權的決定性戰役,掃羅這次的出征,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有勇有謀的人。
1.激勵士氣(7節)
「他將一對牛切成塊子,託付使者傳送以色列的全境,說:凡不出來跟隨掃羅和撒母耳的,也必這樣切開他的牛。於是耶和華使百姓懼怕,他們就都出來,如同一人。」
「切成塊子」:意指「切成十二塊,送遍以色列四境」(參士十九29)。
「也必這樣切開他的牛」:意指將會被嚴厲地問罪。
掃羅大有勇氣,是因為「被神的靈大大感動」。而百姓「懼怕」,不是因為怕掃羅,乃是「耶和華使百姓懼怕」,讓他們看見掃羅是在執行神的權柄。神的百姓只有順服神的權柄,才能剛強地「出來,如同一人」。
掃羅仿效昔日士師時代某利未人的做法,激起全國人民救援同胞的熱誠(參士十九29)且帶有嚴厲威嚇警告的意味。
2.全體總動員(8節)
掃羅在比色數點軍隊,以色列人有三十萬,猶大人有三萬。『比色』位於約但河西岸,與基列雅比隔河相對;『猶大人有三萬』猶大支派單獨列明其人數,是因為:
(1)猶大支派在十二支派中最強大。
(2)在已往數次大戰中被選任先鋒部隊。
(3)掃羅王之後王國初期的君王出自猶大支派。
(4)南北兩國時期的好王都是屬於南國猶大支派。
(5)被擄歸回的以色列人中大多屬於猶大支派。
3.欺敵戰略(9-10節)
他們對雅比來的使者說:『明日太陽近午的時候,你們必得解救』,暗示明日清晨將會展開軍事行動。雅比居民聽到這消息非常高興,對拿轄說:「明日我們出來歸順你們,你們可以隨意待我們。」
雅比居民這種模擬兩可的用詞,會讓亞捫人鬆懈下來。
4.奇襲戰術(11節)
第二天早上,掃羅用傳統的戰術,把軍隊分為三隊,天一亮,他們就衝進敵人的營帳,攻擊亞捫人,左右呼應,前後支援。更趁對方不備,漏夜突襲,取得大勝。剩下的人都逃散,「沒有二人同在一處的」(比較士七15-23)。
「沒有二人同在一處」:形容被徹底擊潰。
(六)人民在吉甲立掃羅為王(十一12-15)
「百姓對撒母耳說:那說掃羅豈能管理我們的是誰呢?可以將他交出來,我們好殺死他。」(12節)
「對撒母耳說」:表示撒母耳也到了比色(參8節)。
這時候的掃羅氣勢如虹,跟隨他的眾人要追究過去反對掃羅的人,試圖秋後算帳,卻為掃羅所寬赦,說這是神自己在施行拯救(13節)。戰爭的結果,在撒母耳的要求下,掃羅得到百姓的信任,在吉甲登基為王(14-15節)。
先前掃羅雖然已經通過舉國性的掣籤成為王,卻因一些反對勢力的阻礙,未能正式行使王權。因此他需要有所表現得以與王權相稱,這一章正是記敘了掃羅通過擊退亞捫人,成為名副其實的王。
但這場戰爭的勝利並不代表以色列人要求立王是正當的行為。正如撒母耳的評語所明示的(十二12-15、25),即使以色列沒有王,只要他們堅定依賴神,神也必拯救他們(詩五十15)。
包括這次戰役在內,在本書中掃羅共參加了七次戰役。
《今日何日》
「掃羅說:今日耶和華在以色列中施行拯救,所以不可殺人。」(撒上十一13)
人很容易得意忘形。作了甚麼值得誇耀的事,有甚麼特別的成就,總願意別人知道,常常記念;有時還會自己提出來標榜一番,否則仿佛是衣錦夜行,誰知道你有那麼好?
一個人的品質,要在患難中顯明出來。對於屬神的人,患難總是不虞缺乏的,常是似乎太多。以色列人國事未定,仇敵就來攻擊了,正像是要考驗新王的處變能力。
約但河外雅博河以南的亞捫人,試探攻擊的目標,是基列雅比,是以色列的邊區,卻鄰近他們。亞捫王拿轄,輕視以色列人沒有有效的統一政府,就上來侵略雅比,要剜出雅比人的右眼。
因為古時戰士是以左手挽盾牌,而用右眼瞄射,失去右眼,則失去作戰能力,必將永遠臣服於亞捫。雅比人與便雅憫族有姻親關係,向拿轄要求寬限七日,派人報告求援。基比亞人感到親人的急難,就放聲大哭。(撒上十一1-4)
沒有愛心的人,只顧自己的事,對於別人的患難,事不關己,漠然無動於衷;一般的愛心,只激發同情,為了別人的患難哀哭;但神所膏立的王,不能忍受對以色列的凌辱,「就被神的靈大大感動,甚是發怒」(撒上十一5-8)。
發怒不一定是壞事,為了神的榮耀,為了愛神的產業,不發怒是不正常的。但徒然發怒,並不能解決問題,還必須有所行動。王對於國人的負擔,和領袖能力,就表現出來了。
掃羅寬慰使者,要他回報,堅定雅比眾人的心;同時發令徵集眾支派,組成大軍赴援。他的行動堅定而迅速,連夜渡河急進,拂曉攻擊;正如他所預期的,在太陽近午的時候,徹底擊潰亞捫軍,解了雅比之圍(撒上十一9-11)。
掃羅不僅受膏為王,也實際表現他的才能,獲得百姓的信服。有人表示,應該刑罰那些異議分子,掃羅又表現他的王者風度,寬容不予計較。
只是他回答在撒母耳的前面,缺乏謙遜的表示(撒上十一12-13)。因為他知道,是耶和華施行拯救,不是自己作了甚麼。
可惜,後來的掃羅,變成了另外一個人:非利士人來罵戰的時候,他任由敵人羞辱神的名,而沒有聖靈激動的義怒,只為了自己的安全,不採取行動,慎重的深溝高壘,閉門不戰(撒上十七11,26),而且失去忌邪的心。
然而,他對神所要他滅絕的亞瑪力人,反表示仁慈,惹神的忿怒。
–引自于中旻《撒母耳記上箋記》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亞捫王如何威脅基列雅比?他知道以後反應如何?又做了甚麼安排?
2.掃羅如何使用欺敵與奇襲戰術?結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