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五)撒母耳治理以色列(七3-17)
1. 撒母耳一生功績的寫照(3-4節)
「撒母耳對以色列全家說:你們若一心歸順耶和華,就要把外邦的神和亞斯他錄從你們中間除掉,專心歸向耶和華,單單地事奉祂。祂必救你們脫離非利士人的手。」(3節)
「撒母耳對以色列全家說」:指撒母耳就職作士師時的宣言。
『若』字表明撒母耳對百姓的要求,共有三項:
(1)除掉外邦神和亞斯他錄:
『外邦神』:指迦南人的諸巴力(參4節),和非利士人的大袞(參撒上五2)等眾神;『亞斯他錄』:是主管生殖的女神。
(2)專心歸向耶和華:指全人跟從、順服神,除祂以外,別無愛慕。
(3)單單地事奉祂:
即指「愛耶和華你們的神,行祂一切的道,守祂的誡命,專靠祂,盡心盡性事奉祂。」(書二十二5)不可「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太六24)。
在這一章,很明顯看見有一段很長的時間,撒母耳是這個地方最重要的政治人物。他首先是位先知,教導百姓專心事奉耶和華,能說預言(3節,三20);他也執行祭司的任務(9節上);並承擔士師的職責(15節)。
撒母耳也審判以色列人(6節),表示他有政治領導權,他設立首都在米斯巴。因著這個發展,刺激非利士人的入侵,因為他們決定成為這地區的統治力量,以色列人已經成為他們的威脅。
「以色列人就除掉諸巴力和亞斯他錄,單單地事奉耶和華。」(4節)
這是上述撒母耳三項要求(參3節)的第一和第三項,表現出以色列人行為上的實質轉變,至於第二項是屬於內心的轉變,只有「神知」、「己知」,故未提及。
這兩節經文可以說是撒母耳一生功績的寫照,至少在他的領導下,以色列人專心跟隨耶和華。
2.神善良的證明(5-11節)
「撒母耳說:要使以色列眾人聚集在米斯巴,我好為你們禱告耶和華。他們就聚集在米斯巴,打水澆在耶和華面前,當日禁食,說:我們得罪了耶和華。於是撒母耳在米斯巴審判以色列人。」(5-6節)
「米斯巴」: 字義是「守望台」,位於便雅憫支派境內,耶路撒冷以北約12公里。以色列人曾在此地聚集,嚴懲便雅憫人包庇基比亞人淫亂的惡行(參士二十1)。
「打水澆在耶和華面前」:聖經其他地方都沒有記載類似的儀式,不過耶利米哀歌的「傾心如水」(哀二19),可能透露出這個儀式背後的動機是表達哀痛悔改。
撒母耳要讓百姓真正認識神,除了除去他們當中的偶像,更帶領百姓禁食禱告,確實悔改。證明神的良善,樂意赦免人。
接著,他們經歷神的機會來了。非利士人起意攻擊以色列,以色列人聽見這消息很害怕,懇求撒母耳為以色列禱告,求神拯救他們脫離非利士人的挾制(7-8節)。
撒母耳就宰了一隻小羊作為燔祭獻給神,又為以色列人向耶和華呼求,這是根據屬靈的原則去行的,耶和華就應允他(9節)。無論處於任何困難的景況,都要確定自己是真正的與神同在,神就必然為我們克服一切的困難了。
撒母耳在獻燔祭的時候,非利士人前來攻擊。正在這時候,上主從天上發出極大的雷聲,使他們潰亂逃退。以色列人從米斯巴傾巢而出,一直追擊敵人到伯‧甲附近,沿路擊殺他們(10-11節)。
果然,他們初次體驗行神所喜悅的事,使他們得勝。
這次以色列人是真心相信上帝,跟上次抬約櫃出來作法不同。即使危險迫在眼前,他們還是等待獻祭完成,表示他們是真心要跟隨上帝的,而不是做做樣子而已。
3.神作為的提醒(12-14節)
「撒母耳將一塊石頭立在米斯巴和善的中間,給石頭起名叫以便以謝,說:到如今耶和華都幫助我們。」(12節)
「以便以謝」:原文意思是「耶和華幫助」。這是為了記念上帝的恩惠,並宣告這次戰爭,洗刷了第一次在以便以謝戰爭失敗,約櫃被擄的羞辱(參四1、五1)。
這樣,非利士人被打敗了。撒母耳有生之年,非利士人不再能侵犯以色列領土。非利士人從以色列人奪得的城市,自以革倫直到迦特,都歸還以色列人;以色列收復了全部領土,與迦南地的人也和平共存(13-14節)。
「撒母耳作士師的時候」(13節):撒母耳32歲作士師,其後一直作士師(參15節)並兼任大祭司和先知,直到80歲過世,前後共達48年。
「不敢再入以色列人的境內」(13節):這應該是一種原則性的說法,因為非利士人要到大衛做王的時代才被完全征服。
米斯巴大捷以後,十數年間,非利士人一蹶不振,故可能未經爭戰,自動退出原屬於以色列人的山地,即非利士五大城中的以革倫和迦特兩城。
以色列的成功有一個重要因素,乃是痛定思痛,重新找回屬靈的勝利方程式。這次成功與較早時在以便以謝的失敗剛好相反(參第四章),撒母耳因此給它的名字新的意義,字面上作『幫助之石』,說到如今耶和華都幫助我們。
毫無疑問,這次勝利主要的乃是由於撒母耳的領導,但他並非軍人,故在十三節以下可以看見一幅平安和穩定的圖畫,這是為後面的事件寫下伏筆。
後來非利士人仍然對這個山地國家產生威脅:例如,後面經文記載非利士軍隊在密抹出現(十三23)。其實主要原因,乃是以色列缺乏信賴撒母耳和他所事奉的上帝。
4.神公義的代理人(15-17節)
撒母耳一生作士師領導以色列。他每年巡行到伯特利、吉甲、米斯巴,在這些地方審判以色列人。然後,他回到拉瑪,因為他的家在那裡。他也在那裡治理以色列人,並且在那裡為耶和華築了一座祭壇。
撒母耳「審判」以色列人,就是要提醒人們有一位公義的神,祂也要求人有正直的行為。
這裏簡單地描繪撒母耳,卻使我們一瞥一位理想的統治者。他是由上帝預備及訓練;他顯示自己能夠明白百姓的心意,也能夠有效地指導他們;他的話和行動非常明確果斷,並且完全與上帝接近。
撒母耳維護公平不是純粹偶然的,但這樣的領袖事實上卻被以色列棄絕,正如第八章將要出現的。政治局勢不穩反映出人性中最致命的缺陷,這種動盪不安出現在任何人類的團體,包括地方教會在內。
《以便以謝》
「撒母耳將一塊石頭立在米斯巴和善的中間,給石頭起名叫以便以謝,說:到如今耶和華都幫助我們。」(撒上七12)
「到如今」三個字,指著以往,以往二十年、以往七十年,「耶和華都幫助我們!」
無論在貧乏中、在豐裕中;在疾病中、在健康中;在家、在外;在陸地、在海洋;在光榮中、在羞辱中;在疑難中、在歡樂中;在試煉中、在勝利中;在禱告中、在試探中,「耶和華都幫助我們!」
我們有時看見一條兩旁有樹的大道,令人賞心悅目,從這一頭往那一頭望去,翠綠的景色,看了非常爽快;一株一株的樹,正像殿中一根一根柱子。
現在讓我們來看我們自己一年來所走的道路,上面鋪張著的是神的憐憫,兩旁直立著的是神的慈愛和信實。啊,你看了快樂不快樂呢?
樹上豈沒有小鳥在唱歌麼?有,並且有許多,它們都在唱「到如今」所領受的恩典和憐憫。
「到如今」三個字,也指著將來。
因為當我們寫「到如今」這三個字的時候,我們的人生還沒結束;前面還有很遠的道路要走。前面還有更多的試煉、更多的勝利;更多的禱告、更多的答應;更多的跋涉、更多的力量;更多的戰爭、更多的凱旋;然後才有疾病、老年、死亡。
就這樣完了?不!還有許多哩,帶著主的形像復活、坐寶座、彈金琴、唱新歌、發讚美、穿白衣、享永生……。
哦,信徒啊!振作起你的精神來,用感激的心來唱「以便以謝」罷!
求主給我們天上的亮光,叫我們的眼睛能看見「到如今」三個字裡面的榮耀的盼望。–司布真(C.H.Spurgeon)
愛爾帕地方的牧童,有一個美麗的習慣︰他們每天傍晚分別之前,互相對唱一首「再見歌」。他們一面走,一面唱,「到如今耶和華都幫助我們。讓我們讚美他的名!」然後互相行一個再見禮,唱道︰「再見!再見!」
但願我們在黑暗的旅程中,也這樣互相呼喚、互相激勵。「哈利路亞,讚美主!」我們真需要這口號來打破這沉悶的空氣!讓我們高唱︰「但願頌讚、尊貴、榮耀、權勢,都歸給坐寶座的和羔羊,直到永永遠遠。」(啟五13)
「又說,哈利路亞。」(啟十九3)
–引自《荒漠甘泉》十二月31日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撒母耳要求以色列百姓要做哪三件事?這樣的要求有何重要?
2. 非利士人準備攻擊以色列的時候,以色列人向撒母耳提出甚麼要求?撒母耳如何回應?這件事說明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