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六.使徒愛心的表白(一12-15)
這段經文將一位牧者的心聲表露無遺。彼得因為自己離世的時間快到,所以盡其所能地勸勉信徒,激勵他們大發熱心,可以在主的恩典中長進。
(一)講道提醒(12-14節)
「你們雖然曉得這些事,並且在你們已有的真道上堅固,我卻要將這些事常常提醒你們。我以為應當趁我還在這帳棚的時候提醒你們,激發你們。因為知道我脫離這帳棚的時候快到了,正如我們主耶穌基督所指示我的。」
「這帳棚」:希臘文中用來比喻「身體」,比喻會朽壞的,短暫寄居在世的肉身(參林後五1)。
「因為知道我脫離這帳棚的時候快到了」:『脫離這帳棚』意指脫下肉身,即死亡離世(參林後五4)。
彼得解釋他以上勸勉中所提及的事,並非因為是信徒們從不知道的;但彼得雖知道他們「曉得這些事」,卻仍要提醒他們。按本節末句「我卻要將這些事常常提醒你們」,可見彼得已不止一次地向信徒講及以上的教訓了。
這表示彼得認為以上的真理十分重要,信徒切勿因為已經知道.已經聽過,便忽略了它,以為自己可以不必再受提醒。
反之,他們正是需要常常被提醒,好叫他們在已知的真道上常常勉勵自己,免得成為單單知道,卻未能進入所知的真理中的人。
彼得以講道方式提醒會友們已知道的真理,使他們重溫已經忘懷,或忽略,或模糊不清的真理。
彼得快要為主殉道,但在頃刻生命轉離之間,仍念念不忘信徒們的需要,以臨終之情作語重心長的勸導。
(二)教導提醒(15節)
「並且我要盡心竭力,使你們在我去世以後時常記念這些事。」
「去世」: 原意是「出埃及」。「出埃及」一詞固然是指以色列人脫離埃及,往應許之地的專有名詞;彼得表示他的離世正如出埃及一般,他不將死亡看成為萬事的終結,而是往上帝所賜的應許之地的階梯。
彼得說他要採取步驟,使他們在他離世以後,仍然記得這些教訓,這可能是指馬可所寫的福音書。教會的傳統皆認為馬可福音是彼得提供的資料,由馬可整理記錄。
這是一個好牧者的心腸,他想要在有生之年,還有一口氣的時候,向會友們闡揚上帝的真理,並設法使會友們在他死後,仍然謹記他的教訓。他寫這些書信並不是為了要揚名後世,而是要高舉基督。
貳、提防異端的迷惑(一16~二22)
從這段經文可以看見,異端的破壞力不是現今這世代才有,在第一世紀就已經發生了。神的兒女應當扎實的裝備自己,才有能力分辨並抵擋異端。
一、論基督降臨的真確(一16-21)
彼得以自己在變像山看到耶穌登山變像的親身經歷,與舊約先知的預言的實際,來鼓勵信徒堅忍到主再來。
(一)彼得自己的見證(16-18節)
「我們從前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大能和祂降臨的事告訴你們,並不是隨從乖巧捏造的虛言,乃是親眼見過祂的威榮。祂從父神得尊貴榮耀的時候,從極大榮光之中有聲音出來,向祂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16-17節)
「乃是親眼見過祂的威榮」:『親眼見過』原文乃「見證人」,指他在變像山上肉眼目擊的事實(參太十七1-2;路九32);『祂的威榮』,指當祂那「神本體的真像」向人顯明時所發的榮耀光輝,具有顯赫奪目的景象(參來一3;啟一16)。
「得尊貴榮耀的時候」:指祂在變像山上變像的時候,一面發光顯明祂具有榮耀的神能,另一面父神也發聲為祂表白祂具有尊貴的神性,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參太十七2,5;路九32,35)
「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我的愛子』,重在指祂尊貴的身份;『我所喜悅的』,重在指祂榮耀的使命和事工,所作所為全為著神所喜悅的旨意。
彼得在此回憶起主耶穌曾在山上變像的情景(參路九28-36)。他以親身的經歷來見證主耶穌的尊榮和祂真確的教訓。他曾親見耶穌登山變像,看見極大的榮光,又何幸竟能聽見上帝指著耶穌所說的話(17-18節)。
登山變像的故事有一特色,即在三本福音書的記載中,在記述了登山變像的事之後,便立刻說『站在這裏的人,有人在沒嘗死味以前,必看見神的國。』(路九27;參太十六28;可九1)可見登山變像及主再來是有連帶關係的。
(二)先知豫言的確證(19-22節)
1. 聖靈已感動了眾先知記下主再來的預言(19節)
「我們並有先知更確的預言,如同燈照在暗處。你們在這預言上留意,直等到天發亮,晨星在你們心裡出現的時候,才是好的。」
「我們並有先知更確的預言」: 『先知更確的預言』,指的是「舊約聖經」,本句意指舊約先知關乎基督再來的預言,提供給我們更確實的憑據。也可譯為『我們在聖山上所看見的,更確實地證明了先知所說,有關主再來的預言。』
『如同燈』,意指神的話就是照耀的燈,使我們藉以獲得亮光(參詩一百十九105;箴六23);『照在暗處』,意指光照在我們不明究裡的心眼裏(參林後四3-4)。
「直等到天發亮晨星在你們心裏出現的時候」: 晨星是在天亮之前顯得特別明亮的,是預告天明之星,是天快要亮的確據。這樣,聖經的豫言也是主耶穌快要再來的預告和確據。
我們若在主的豫言上留心,信靠聖經的話,把它看作是主必快來的確據,這樣神的話必發出光輝,照耀我們的心靈,正如晨星出現天空一樣。
所以,今日信徒應當格外留心聖經的豫言,直到心中對於主的再來確信不疑,就必在神的亮光中行走了。
彼得以「燈」和「晨星」來比喻舊約先知的預言,就像在黑暗中給人照明,有引導的作用。預言能夠使人內心存有溫暖的盼望。
「天發亮」,是指主再來的時候所帶來的大光明。在主未來之先,聖靈已感動了眾先知記下主再來的預言,給活在黑暗世代中的人一種光明的引導和盼望。這既是聖靈的默示,解經的人便不能用私意來解說。
2. 不能隨私意解釋聖經跟其中的預言(20-21節)
「所有的預言,沒有可隨私意解說的,因為預言從來沒有出於人意的,乃是人被聖靈感動,說出神的話來。」
「經上所有的預言」:原意指舊約聖經中所有的預言,特別是指關乎基督再來的預言,但亦可引申為指所有的聖經經文。
「沒有可隨私意解說的」:原意指先知絕不是憑自己的見解而發表或釋放預言(參耶廿三16;結十三3),但亦可轉用來指我們絕不可『隨私意』或任意解釋聖經。
「隨私意」: 在此有二意:(1)隨自己心意所好;(2)單憑該處經文。
許多早期的學者都解釋為:『任何先知在解釋任何歷史的情況,或歷史的進程時,他們都不是表達私人的意見;他們乃是將上帝賜給他們的啟示宣揚出來而已。』
因為舊約記述假先知的特點乃是隨私意解說,而不是傳達上帝要他說的。
耶利米嚴峻地指控假先知:『他們所說的異象,是出於自己的心,不是出於耶和華的。』(耶廿三16)
以西結說:『愚頑的先知有禍了,他們隨從自己的心意,卻一無所見。』(結十三3)
既然任何人都不能隨私意解釋聖經。那麼,我們應如何解經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問另一個問題:「先知們是如何獲得信息的呢?」毫無疑問的,他們是從聖靈那裏得到信息。
上帝的靈將信息賜給先知,賜信息的既是聖靈,解釋這信息也非靠聖靈不可。正如保羅所說的,屬靈的人才能看透屬靈的事(林前二14-15)。
因此,任何人也不能憑一己的聰明,偏見及隨私意解釋聖經;我們要靠那賜信息的聖靈才可明白聖經的話(21節)。
這裡並非要基督徒不可以解經,而是要基督徒認知預言是來自神,所以不可以因為自己的私心而隨意解釋(把自己的私心read into聖經,賦予自己的私心來自上帝的權威)。
因此我們反倒要努力挖掘聖經作者想表達的思想,正確的解釋聖經。這正是保羅的教導:「你當竭力在神面前得蒙喜悅,作無愧的工人,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後二15)
《西瓜田的鬧劇》
「因為預言從來沒有出於人意的,乃是人被聖靈感動,說出神的話來。」(彼後一21)
有一次某鄉間的一個瓜農為了防止附近一群孩子偷吃他種的西瓜,苦思了好幾天,終於想出了一個妙計。他在西瓜田中樹了一個牌子,上面說:「田中的一個西瓜有毒」。
第二天,當他上市場去以後,那一群孩子禁不住香甜的西瓜的引誘,又來「光顧」瓜田。等他們走到田邊,看到農人所樹的牌子時,使他們大失所望。正打算離開的時候,其中的一個孩子忽然想出一個捉弄人的詭計。
他在口袋裡摸出了一枝筆,把木牌上的字稍加修改,然後高聲大笑結隊離去。
農人回來以後,發現木牌上的字已經被人塗改過了,現在上面說:「田中的二個西瓜有毒。」使得瓜農極度困惑。完了,現在整塊田的西瓜都不能吃了,因為他不知道那兩個西瓜是有毒的。
我們對於聖經的態度就像這個比喻一樣,假如我們不相信全部的聖經是上帝所默示的,而認為某一部分並不重要,這樣我們便中了魔鬼的圈套,別人會告訴你其他部分也不重要…,以此來分化你對聖經的尊敬以及嚴肅的態度。
在這個比喻中,無論農人和那一群孩子都不曾把西瓜弄成有毒;同樣的道理,整本的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因此我們沒有理由不相信其中的每一部分真理。
–引自梁敏夫譯輯《清晨露滴》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 彼得以「燈」和「晨星」來比喻舊約先知的預言,主要的教導是甚麼?
2.基督徒為何不可以照自己的領受解釋聖經?應當如何解釋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