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八、保羅在米利都向以弗所教會告別(二十17-38)
保羅自知不會再回亞西亞了,就在向耶路撒冷進發,面臨被捉拿監禁的可能之前,爭取最後機會向教會領袖們話別。
本段經文主要是記載保羅回顧自己宣教士的工作,又說,深信今後不會再與他們見面了(18-27節)。然後,保羅指導教會領袖,當他不再與他們同在時,該怎樣行事(28-35節)。
這段講章的每一段結束,都是用保羅的榜樣作為結束。這一段的聽眾是教會長老,是保羅親密的同工群,因此保羅能夠直言不諱的表明自己的想法。
(一)保羅總結了在以弗所的見證與事奉(18-27節):
1.他的見證(18-19節):
保羅將過去所經歷的見證,一五一十地向眾人述說。包括了向來做人的原則、服事主凡事謙卑的榜樣、為眾人流淚禱告的事實、為主受苦的情況等等。
保羅用「服事主」來形容他的工作,正如他常稱自己為神的僕人。此外也是服事教會,主僕人的身份最重要的託付,就是服事了。
特別在此提出來事奉主的品質:第一就是「謙卑」,不為自己求取什麼;第二是「眼淚」,表露出他對信徒的關切;第三是「忍耐堅毅」,在面對猶太人諸般迫害,而可能放棄事奉的試探中,他的心毫無動搖,仍繼續作工。
2.他的教導(20節):
他的教導不徇情面,不怕利益衝突地將神的話語教導眾人。
保羅牧養的工作包括「公眾」聚會(如在推喇奴學房),也在「各人家裏」。保羅強調他這段日子裏,凡是對他們「有益的」教訓(另27節),他都沒有避諱不說,雖然有時並不受歡迎(加四16)。
3.他的傳道(21節):
他迫切向猶太人和希臘人傳福音,勸勉他們悔改信主。他向猶太人宣告他們要信靠耶穌,而向希利尼人則要悔改。
4.他的使命(22-24節):
縱有危難,他仍接受差派,去完成神的使命。
保羅正在回耶路撒冷途中,但是,這一趟行程有兩個特點。
首先,這是必須走的一程,是聖靈催逼保羅走的。他知道是神引導他去,他必須順服。
其次,這也是前路坎坷的一程。聖靈並未顯示這一程的真正目的,和會發生什麼事。只有一件事保羅肯定知道的,就是每到一地方,聖靈都預先告訴他有捆鎖與患難等待他。
但是,他不以性命為念,也不看為寶貴。他看最重要的,是走完他的路(提後十7),忠心完成他信主時所託付的使命,就是傳揚「神恩典的福音」。
5.他的責任(25-27節):
他問心無愧地完成了神交託給他的使命,以一個平安的心離開他們。他所以如此肯定,是因為他自信已把福音的每一方面,忠心地傳講了;神整個救恩計劃,都毫無遺漏了。
保羅的榜樣可以幫助我們努力見證及事奉。我們現在是否盡了我們的責任?當要離開親愛的肢體時,我們是否可以存著無愧的心離開?有甚麼責任是我現在要努力的?求主幫助我有力量去完成。
(二)保羅勸勉及提醒以弗所的長老(28-35節):
1.要牧養教會(28節):
教會既是主用寶血買贖回來的,並且得面對撒但的逼迫引誘,因此教會的領袖必定要全心全力來牧養。
保羅所關切的,是教會的領袖,此處叫作「長老」(正如十四23一樣)。他說他們的崗位是「衛護者」,就是監督,他們的職責是「牧養教會」。
「就是祂用自己血所買來的」:本句也可譯作『就是用屬祂自己的那位的血』或『就是用祂所心愛的那位的血』,故是指主耶穌。
教會屬於神,因為祂親自買她回來。這裏表達的是買贖的行動,教會成為神的產業。
2.要謹慎(29-30節):
保羅對教會的愛心,是恐怕有「兇暴的豺狼」會進來破壞。除了外來的人,保羅說還有教會裏的人,也可能用「悖謬的』教訓,引誘會眾。所以要謹慎自己及謹慎全群,方能有美好的榜樣帶領教會。
3.警醒禱告(31節):
警醒包括了禱告、勸勉及警戒。面對這樣的危險,教會領袖必須經常儆醒,像牧人夜間守望,防範狼群的侵襲。
4.交託善道(32節):
保羅最後一步,是把領袖交託在神手中,和「神恩惠的道」之下,就是指神恩惠的福音(24節)。一方面將善道交託眾監督,另一方面也將眾人交託給善道,因為神的道可以保守建立他們。
5.施比受更為有福(33-35節):
保羅話的末了,他還有一個最後的要求,求他的聽者學效他自己無私的奉獻。他說的是由衷之言,他牧養勞苦作工,也沒有貪求任何報酬。這樣,保羅成了扶助貧弱(帖前五14)的榜樣,實行「施比受更為有福」的生活。
「我凡事給你們作榜樣,叫你們知道應當這樣勞苦,扶助軟弱的人,又當記念主耶穌的話,說:施比受更為有福。」(35節)
「軟弱的人」:指身體較虛弱、經不起勞苦作工,因此收入不敷支出,需要別人的幫助的人。
「施比受更為有福」:在四福音書裏沒有記載這句話,因此有兩種可能:(1)保羅以這句話來總結主耶穌『論福』的教訓(太五1-12;路六20-23);(2)保羅聽別的使徒口傳,謂主曾經說過這句話。
這裡保羅提到自己勞苦的幫助軟弱的人。目前的教會似乎比較不看重對教會中經濟有問題的信徒之救濟,而比較看重心靈層面的幫助。事實上保羅並沒有將軟弱的人侷限於心靈層面。
(三)保羅辭別眾人(36-38節)。
保羅接著和眾人一同禱告。一般情況下,禱告的姿勢是站著的,但在嚴肅的場合下,會跪下來禱告(36節)。「眾人痛哭,抱著保羅的頸項,和他親嘴」(37節)。
「和他親嘴」:「親吻他」。實際上應該是親吻面頰或手。
保羅最後肯定的告訴眾人,他實在不會再見他們了(38節),意思就是相約在主裡了。他啟行前往耶路撒冷,頗有視死如歸之氣慨。
《鵜鶘之血》
「我卻不以性命為念,也不看為寶貴,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事,證明神恩惠的福音。」(徒二十24)
當我得知在宗教藝術裡,鵜鶘一直被視為自我犧牲的象徵時,我感到驚訝。多年來,我沿著佛羅里達州西海岸一帶釣魚,親眼觀察過這種奇怪的鳥兒,我感覺到它們比較像不勞而獲的懶惰蟲,而不像自我犧牲的聖者。
在那奇怪的眼神之下隱藏著貪婪的心,在那裡垂涎我所釣上的每一條魚。有時,它們甚至在我還沒收釣線以前,就試圖攔截我所釣到的魚。
事實上,並不是以它們上述的行為使它們變成了自我犧牲的象徵。把它和自我犧牲聯繫在一起的,是那紅色的尖嘴。據傳說,當母鵜鶘找不到食物餵養它的小鵜鶘時,它便用紅尖嘴刺入自己的胸,用自己血來餵養小鳥。
早期的教會視此為基督為我們犧牲的象徵,也期許我們能這樣做。保羅在向以弗所教會的信徒告別時,即表現出這種自我犧牲的態度。
由於我們的原罪,我們的本性是貪婪,而非自我犧牲;但那是可以改變的。透過對耶穌的信,我們被饒恕了,而且我們的心也轉變了。因此依靠居住在我們內心的聖靈,我們便可以實踐自我犧牲的愛。
「天地萬物都屬我,皆獻主前,不是報恩;
如此奇妙深恩厚愛,獻上身心方可報。」
沒有什麼比獻上自己更能討上帝喜悅。
引自《生命雋語》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 保羅如何自述他的教導不徇情面?
2.領袖必定要全心全力來牧養神的教會,理由是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