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五、帖撒羅尼迦的福音工作(十七1-9)。
(一)保羅和西拉來到帖撒羅尼迦(1節)。
「保羅和西拉經過暗妃波里、亞波羅尼亞,來到帖撒羅尼迦,在那裏有猶太人的會堂。」(1節)
「暗妃波里」:字義是「被河圍繞的城市」,是馬其頓省第一區的首府,距離腓立比約53公里。
「帖撒羅尼迦」:羅馬政府曾將馬其頓分為四區,而帖撒羅尼迦是第二區的首府,馬其頓的省會。這是馬其頓省的重要海港,馬其頓省最繁榮的城市。
帖撒羅尼迦原名塞馬,是馬其頓王安提伯特的兒子該撒特所重建,改用他妻子的名字「帖撒羅尼迦」。他的妻子就是亞歷山大大帝同父異母的妹妹。
本章一開始記載他們走過的幾個城市,先是走了53公里到暗妃波里,又走了43公里到亞波羅尼亞,再走56公里到達帖撒羅尼迦。這條路被稱作羅馬大公路,由尼亞波利經以上四城,再向西橫過馬其頓,到愛琴海岸。
保羅的宣教行程有這樣方便的公路,這可說是古代的快速公路,甚有助於他傳福音的進展。從腓立比直接轉移到馬其頓首都帖撒羅尼迦,帖撒羅尼迦正如腓立比一樣,是個古城。
(二)保羅按照慣例進去與猶太人辯論,有許多人因此信了耶穌(2-4節),。
「保羅照他素常的規矩進去,一連三個安息日,本著聖經與他們辯論,講解陳明基督必須受害,從死裏復活;又說:『我所傳與你們的這位耶穌就是基督。」(2-3節)
「保羅照他素常的規矩進去」:這個規矩,不是指他有守安息日的規矩,而是指他每到一個地方,便會『習慣地』利用猶太人在安息日聚集於會堂,聽人講解聖經的機會,對猶太人傳福音。
『三個安息日』:在原文又有『三個七天』的意思;這句話也不是說他在帖撒羅尼迦僅僅停留了一連三個星期,應該是指他在此初期的工作。
因為他在此地曾不只一次收到腓立比教會送來的禮物(腓四16),還需親手作工供養自己(帖前二9);並且已經得著了一些弟兄們(參6,10節),建立了一個新的教會(帖前一1;三1-2),這些都需要更長的時間。
所以在這事件以前,想必已經停留了一段不短的時間。
「本著聖經與他們辯論」:『本著聖經』,指根據舊約聖經,因為當時還沒有新約聖經;『辯論』,就是據理爭論。
「基督必須受苦」:即按著預言強調基督受苦的必要。
保羅信息的主題,說到聖經早已預告彌賽亞要來,並要受苦、受死,然後復活;既然耶穌的一生應驗了這些預言,祂當然就是這位彌賽亞。
保羅按照慣例進去與猶太人辯論,他的信息大有功效,信主的有猶太人,還有好些歸附會堂的外邦人,也有那些稱為「尊貴的婦女」(4節),意思可能是上流的社會人士,也可能指上流人士的妻子。
(三)猶太人找了人鬧事,抓住耶孫等人到地方官處(5-9節)。
「但那不信的猶太人心裏嫉妒,招聚了些市井匪類,搭夥成群,聳動合城的人闖進耶孫的家,要將保羅、西拉帶到百姓那裏。」(5節)
這次的麻煩來自猶太人的「嫉妒」,眼紅於保羅在外邦人中的成果。他們利用一群市井匪類,引起騷動,他們群集在耶孫家,耶孫就是接待保羅的主人家。
當時保羅正好不在,他們就隨手抓住房子裏的人,包括屋主耶孫和一些信主的人,控告他們叛亂。他們的控訴,是說「那攪亂天下」的也來到他們的城裏了(6節),表示在腓立比的亂事已傳到帖撒羅尼迦。
他們指控耶孫竟收留他們在家裡!他們違反皇上的諭令,說是另有一個王,名叫耶穌(7節)。
這些話使群眾和地方官起了一場騷動(8節)。官長為保太平,要求立下保狀,也就是要他們保證不讓保羅再逗留,又不可再回城去,然後就釋放他們(9節)。
六、庇哩亞的福音工作(十七10-15)。
信徒們怕再惹起群眾暴力,就在夜間暗中打發保羅西拉離開,到鄰近的庇哩亞去了(10節)。庇哩亞位於帖撒羅尼迦西南偏西約72公里,沒想到人才到庇哩亞,就直接往會堂去,並開始傳道。
保羅當時可能期待不久就可以回到帖撒羅尼迦去;可是照他自己後來所記:「撒但阻擋了我們」(帖前二18)。
「這地方的人賢於帖撒羅尼迦的人,甘心領受這道,天天考查聖經,要曉得這道是與不是。」(11節)
「庇哩亞」:距離帖撒羅尼迦西南方約70公里,算是馬其頓第三區中的大城,當時人口約有六千。
「賢於」:「心靈尊貴的」、「思想高尚」。意指較為開明,沒有偏見;全句是說,當地的猶太人比在帖撒羅尼迦的猶太人更明白事理。
「天天查考」:不單只是在安息日才查考聖經、聽道,而是每天查考聖經。這樣的積極心態,實在值得我們學習。
庇哩亞人熱烈要聽保羅的訊息,便日日去聽他。並且他們不是圄圇吞棗地接受,而是自己查考聖經,要看看到底保羅說的是否屬實。這是以知識作根柢的確信,而不只是對福音情感上的反應。
結果不少人信了主,有猶太人,也有尊貴的希利尼人,包括男女(12節)。
沒想到不信的猶太人聽說保羅在庇哩亞傳道,就從帖撒羅尼迦過來,挑唆眾人,正如先前一樣(13節)。
於是信徒決議讓保羅離開,就打發他們往海邊去,並派人陪同保羅一起乘船往雅典。西拉和提摩太則繼續留在庇哩亞(14節),保羅吩咐他們到雅典跟他會合(15節)。
庇哩亞當地的猶太人並不極力反對保羅的福音行動,反倒是帖撒羅尼迦的猶太人積極的逼迫保羅直到庇哩亞。而且看起來主要的對象只是保羅,而非整個宣教團隊。因說猶太人逼迫的理由是「嫉妒」(5節),看起來是很有可能的。
《福音要訣》
「這地方的人賢於帖撒羅尼迦的人,甘心領受這道,天天考查聖經,要曉得這道是與不是。」(徒十七11)
庇哩亞的人比帖撒羅尼迦人開明。他們熱心地傾聽信息,每天查考聖經,要知道保羅所說的是不是真實。
從保羅在庇哩亞、帖撒羅尼迦兩個城市傳道的經驗,我們可以學習不同的佈道要訣。
1.有時要辯論(2節)。
「保羅照他素常的規矩進去,一連三個安息日,本著聖經與他們辯論。」除了清楚聖經的教導外,一些基本的邏輯常識及護教學,透過辯論方式,可以幫助人明白福音真理。
2.有時要講解(3節)。
「講解陳明基督必須受害,從死裏復活;」因為並非所有聽眾都有聖經背景的知識,即使有也不一定明白,所以需要有人替他們講解,他們才能明白。
3.有時要陳明(3節)。
「又說:我所傳與你們的這位耶穌就是基督。」要將福音真理闡明,透徹分析,才能幫助聽眾對於所聽的道有所領悟。否則,他們不會明白為甚麼要相信這位與他們沒相干的耶穌。
4.有時要查考(11節)。
「這地方的人賢於帖撒羅尼迦的人,甘心領受這道,天天考查聖經,要曉得這道是與不是。」「查考」,一方面可以使他們明白,同時也可以幫助聽眾親自分辨道理的真偽,尤其是對於那些積極慕道者。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保羅在帖撒羅尼迦為何遭到猶太人的反對?
2.庇哩亞的人對福音的反應如何?從他們當中可以學到甚麼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