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伍、安提阿教會的建立(十一19-30)
安提阿教會的建立,對教會的擴展,和向外邦人傳福音的使命,是一件極其重大的事,這是無庸置疑的。
我們可以十分肯定,那裏的外邦信徒不必受割禮或守猶太律法,而且他們在教會中的人數可觀,猶太律法的難題,只因為耶路撒冷來的人想勉強他們遵守,方才產生(加二11-14)。
一、信徒因司提反事件四散傳福音到安提阿(19-21節)。
「那些因司提反的事遭患難四散的門徒,直走到腓尼基,和居比路,並安提阿。他們不向別人講道,只向猶太人講。」(19節)
本段經文先帶我們回到司提反的死,引起教會受逼迫的浪潮,信徒四散(八2)。這些人很可能是本來分散各地的猶太人,這時他們被迫再次遷移到猶太地以外的地區,包括這裏所提的三個地方。
「腓尼基」(現今的黎巴嫩):是沿海一片狹長的地域,由迦密山而下,直延至一百五十哩(即242公里)。
「居比路」:今塞浦路斯,是巴拿巴的家鄉(四36)。它也是後來巴拿巴和保羅第一次出外傳道的第一佈道站(十三4-12)。
「安提阿」:是故事發展中最重要的一個地方。安提阿是羅馬省份敘利亞的首都,發展奇速,成為羅馬帝國第三大城市(在羅馬、亞歷山大之下),人口約達五十萬。
被逐的猶太人在新的家鄉,起初只有向猶太人傳福音。帶動轉變的,則是從居比路和古利奈來的猶太人,他們傳福音給安提阿的希利尼人(20節),這些是不信神的希臘人。
這是向外邦人傳揚福音的開始,也是教會佈道工作的一大突破。向外邦人的福音工作,顯然有一段蓬勃的時期:「主與他們同在,信而歸主的人就很多了。」(21節)
「主與他們同在」:原文作『主的手與他們同在』,表明主親自參與向外邦人傳揚福音的工作。
二、耶路撒冷教會派巴拿巴去安提阿視察(22-24節)。
「這風聲傳到耶路撒冷教會人的耳中,他們就打發巴拿巴出去,走到安提阿為止。」(22節)
安提阿所發生的事,風聲傳到耶路撒冷教會,這一點也不稀奇,因為兩城之間交通相當頻繁。耶路撒冷的領袖先前曾派代表,處理境外地區的差傳工作(八14,參九32),這一次的情況也需要他們表示關切。
耶路撒冷教會差派巴拿巴做代表前去,巴拿巴雖來自僑居的猶太家庭,但耶路撒冷教會對他信任十足,他是教會中說希伯來語與說希利尼語成員之間的樞鈕與連繫。
巴拿巴到達的時候,看見上帝賜福給那邊的人,就很高興;他勸勉他們,要大家專心一意地信靠主。 他不但沒有催迫他們遵行律法的要求,反而勸他們要在信心上堅固(23節);這一點成為教會增長的決定性因素。
「這巴拿巴原是個好人,被聖靈充滿,大有信心。於是有許多人歸服了主。」(24節)
本節對巴拿巴的描述,顯明他的三大特點:
1.『是個好人』:表現在與人的關係上,待人有恩。
路加用「好人」來形容巴拿巴,事實上路加僅用這個字眼形容過巴拿巴與亞利馬太的約瑟(路二十三50),可見巴拿巴在路加心目中的地位。他並不因巴拿巴後來與保羅在宣教事工上分道揚鑣而貶抑巴拿巴。
2.『被聖靈充滿』:表現在靈命追求上,虔誠敬畏。
3.『大有信心』:表現在行為工作上,一心倚靠主。
三、巴拿巴到大數去找掃羅一起到安提阿工作(25-26節)。
「他又往大數去找掃羅,找著了,就帶他到安提阿去。他們足有一年的工夫,和教會一同聚集,教訓了許多人。門徒稱為基督徒,是從安提阿起首。」
「教訓」:在此含有「一次又一次的教導和訓練,直到對方完全學會為止」的意思。
巴拿巴和掃羅以『教導』的方式來建造教會;當時一般教會都注重佈道,但安提阿教會卻有許多教師(參徒十三1),可說是最早從事教導信徒的教會。這裏也表明,剛信主的人需要予以適當的教導聖經和基督徒生活的原則,使他們能在真理上有良好的根基。
『基督徒』:原意是「小基督」。它的意義不是指基督的門徒,乃是指『基督幫』或『基督族』;這原是一個輕蔑的綽號,但是後來逐漸演變成受人尊重的稱呼(徒廿六28)。
巴拿巴體會當時是個發展的大好良機,又看出在傳道教導上,都需要更多人手幫忙,於是他去尋找在大數工作的老友保羅,勸他加入安提阿的事工。
巴拿巴和保羅在安提阿的工作,這裏說是「教訓」會友,結果門徒首次被稱為基督徒。路加特別在這裏提出來,是因為他執筆的時候,基督徒在某些地區已成為很熟悉的名稱了。
安提阿在當時是一個色情行業很興盛的城市,那裏有月桂樹女神廟,充斥著偶像和廟妓等邪淫行徑,人們的道德觀念低落,生活糜爛,行為敗壞。
當有一班基督徒,在真理上訓練有素,在生活行為上有良好的見證,他們出現在如此的社會環境中,乃是一個非常明顯的對比,因此會被人們當作是一群『奇特』的人看待。
四、安提阿教會捐款託巴拿巴和保羅送去耶路撒冷(27-30節)。
「當那些日子,有幾位先知從耶路撒冷下到安提阿。內中有一位,名叫亞迦布;站起來,藉著聖靈,指明天下將有大饑荒;這事到革老丟年間果然有了。」(27-28節)
「先知」:在新約聖經中常常與使徒、教師並列。先知具有聖靈賦予的特別恩賜,在固定教會或巡迴各教會勸勉信徒、說預言,並解釋舊約預言如何在當代應驗。
「天下」:直譯是「所有居住的地方」,泛指「整個羅馬帝國」。
「這事到革老丟年間果然有了」:革老丟是羅馬的皇帝,在位期間為主後四十一至五十四年。據說猶太地的飢荒,發生在主後四十七至四十八年。
早期教會有個重要的特點,就是先知的活動,他們是有屬靈恩賜的傳道者,或屬某地方教會,或作巡迴的事工。
這批人從耶路撒冷下安提阿去,其中一位叫亞迦布的(他在廿一10再度出現),預言將有大饑荒,會延及天下,即羅馬帝國。後來果然發生飢荒。
「於是門徒定意,照各人的力量捐錢,送去供給住在猶太的弟兄。他們就這樣行,把捐項託巴拿巴和掃羅,送到眾長老那裏。」(29-30節)
「於是門徒定意,照各人的力量捐錢」:由此可見,當時在安提阿的信徒並沒有如同在耶路撒冷一般實行『凡物公用』,各人仍舊擁有自己的財產。而信徒在財物上的奉獻,並沒有明文規定任何作法,乃是信徒各人自願自發的捐獻。
這預言激勵了安提阿信徒送捐款給耶路撒冷的弟兄,好購備糧食渡過難關。這是信徒相契合的舉動,亦即教會成員自動按力量參與。捐款是送給教會的長老,這是第一次提及耶路撒冷的眾長老。
有人對這裏只提長老,而沒有提使徒大感意外,而前面有提及使徒在負責濟貧的工作。
不過,使徒其實已將這責任交給專人(六1-6),當時設立負責這工作的七人,這時可能已以「長老」著稱,沿用了猶太會堂領袖的頭銜。他們與使徒合力同工(十五4、6、22、23,十六4,廿一18)。
這次捐項是教會歷史的創舉,由一個教會捐款幫助另一個教會。是由巴拿巴和保羅帶去的,同時也帶著提多同行,另外也記載在加拉太書(加二1-10)。
安提阿教會可以成為今天教會的典範:
1.佈道事工(19-21):
當中的突破是一些信徒開始向希臘人傳褔音。
2.勸勉事工(22-24):
勸勉事工相等於我們今天的團契事工及輔導事工。
3.教導事工(25-26):
巴拿巴知道教會的需要,故邀請掃羅來協助建立安提阿教會。
4.慈惠事工(27-30):
當安提阿教會知道耶路撒冷教會遭遇大饑荒,便自發地捐助他們,這是他們實踐信仰及表達愛心的時間。教會需要充足的愛心,才能叫別人經歷到神的愛。
《做一個好人》
「這巴拿巴原是個好人。」(徒十一24)
這是聖靈論巴拿巴的品德與生命,他是個好人。這與戰士與政治家的墓誌銘不同,由主的口所說的,比一般名人的英雄譜更有價值,對這樣一個好人,真是值得稱讚。好人的特點有以下數項:
1.他在教會之外也被看為好人
安提阿教會的起源,是由一群無名的難民,從迫害的魔掌下逃脫。他們信了主就將教會建立起來。我們知道這些人是古利奈人與居比路人。他們突破了歷代的阻礙,因為傳道給外邦人,很多人就得救了。
耶路撒冷的教會仍懷疑有這種新的發展,所以派巴拿巴去調查,他看見實況之後,知道這些都是真實的情形,又看見主的作為,於是就歡喜了,在他的判斷中沒有嫉妒,也無偏見與猜忌。
2.他願意別人與他分享收割之樂
他到大數,找到他往日的知己,也就是掃羅。整年他們兩人在相愛的團契中,教導許多人。
3.他切望人們都可信主加入教會
好人願意許多信主的可以加入教會。最好會學施洗約翰,只要作新郎的朋友,不須他求。
引自邁爾《珍貴的片刻》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從巴拿巴身上,你學到甚麼功課?
2. 安提阿教會哪些方面可以成為今天教會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