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貳、教會在猶太地區的發展(三1~五42)
一、醫病的神蹟(三1-10)
早期信徒多出自猶太教,故仍多少保留了一些猶太教中的規矩和禮儀,所以他們上聖殿去禱告、聚會(徒二46)、傳福音。
後來神慢慢地興起環境,迫使他們離開聖殿、離開耶路撒冷、離開公會,經過了約有數十年的功夫,才算大致清理了宗教的攙雜。
這段聖經是教會建立以後的第一個神蹟。這個神蹟有三個關鍵字,都是動詞。就是「求、看、拉」,這三個字講到人生的三個面向。
(一)「求」: 碰運氣的人生(1-3節)
「申初禱告的時候,彼得、約翰,上聖殿去。」(1節)
敬虔的猶太人每天有三次定時的禱告:第三時、第六時和第九時,即早上(巳初,上午九點鐘),晌午(中午十二點鐘)和晚祭時(申初,下午三點鐘)。這是發生在下午三點鐘的禱告時間,因為那個時候有許多人聚集在聖殿裏,正是傳福音作見證的好時機。
「有一個人,生來是瘸腿的,天天被人抬來,放在殿的一個門口,那門名叫美門,要求進殿的人賙濟。」(2節)
有一種人生叫做「碰運氣」,碰運氣的人生就是等待施捨的人生。
這是一個可憐人的故事,他的人生實在太不幸了,天生的瘸子,沒有辦法謀生,連當乞丐的資格都沒有,還要別人抬來才能當乞丐。這是集天下之不幸於一身的人,這樣的人生,只能說「好可憐」!
「美門」:靠近『所羅門廊』(參11節)。也就是位於聖殿的東牆,人可經此門由外邦人院進入放銀庫(即捐獻箱)的婦女院。所以那個瘸腿的人被抬來,放在那裏行乞。
他甚麼都不能做,只好拜託別人抬他到美門口碰運氣,看誰願意行行好、可憐他,多少施捨一點。他開口向任何經過美門的人乞討,不知道誰願意可憐他、不知道會得著甚麼、不確定會有多少收入。
他的人生只有一個詞可以形容,就是碰碰運氣。他看見彼得和約翰要進聖殿,就求他們施捨(3節)。
許多人尋求宗教信仰的心態就是「等待施捨」的心態,這不是上帝對待他兒女的方式。人的生活也許可以碰運氣,但是關乎人生命的問題不能碰運氣,
因為人生是一條單行道,沒有回頭路,不可以冒險。
(二)「看」: 一廂情願的人生(4-5節)
第二種人生叫做一廂情願,這樣的人生態度是自我做主,堅持己見。
這個可憐人每天到美門口來行乞,雖然生活還是很困難,不管如何,他活下來了。這是他人生很重要的經驗,只要認真的乞求,他可以活下來,總比在家無事做餓死好。
他在美門口見識過形形色色的人,他知道一件怪異的事,穿著體面的有錢人不都是慷慨施捨的人,而樸素貧窮人反而常常是比較捨得的人。他發現,只要他姿態擺得夠低、夠懂得察言觀色,許多陌生人是願意慷慨解囊幫助他的。
今天實在運氣不太好,他使命的大呼大叫一整天,願意幫助他的人並不多。正當他有些喪氣的時候,兩個好心人似乎有回應了,正是彼得和約翰。他們正要上聖殿禱告,他們告訴這個乞丐:「你看我們!」(4節)
他當然毫不猶疑,留意看他們,「指望得著什麼。」(5節)這是他職業性的敏感,今天應該不會空手而歸了,這兩個人應該多少會給一點甚麼。
請問:他指望得著什麼?
金錢、食物,或甚麼可以填飽肚子的東西!這個乞丐的人生經驗就是這些東西,再也不可能有更好的東西了。他的經驗使他的人生被侷限,這就是一廂情願。
(三)「拉」: 滿有恩典的人生(6-10節)
彼得好像看穿這個乞丐的心思,他的話實在很傷人,太直接了:「彼得說:金銀我都沒有。」但是他不是就這樣一句話,接著,他所做的才是最重要的事:「我奉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叫你起來行走。」(6節)
這也是上帝願意給每一個尋求他的人的恩典。真正美好的人生是滿有恩典與慈愛的,這是真正充滿神蹟的人生。神給人恩典有兩個特質:
1.要給就是給最好的。
「我奉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叫你起來行走。」他們之所以能把這個癱子拉起來,是因為「奉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6節)。這就是彼得所說的:「只把我所有的給你」,就是他最好的。
2.要幫就要幫到底
「於是拉著他的右手,扶他起來,他的腳和踝子骨,立刻健壯了。」(7節)
彼得不僅嘴巴說,他伸手去把癱子拉起來,結果癱子的腳竟然痊癒了。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神蹟。
接下來得記載真是讓人感動又興奮:「就跳起來,站著,又行走,同他們進了殿,走著,跳著,讚美神。百姓都看見他行走,讚美神;」(8節)
大家看見他一面走路,一面頌讚上帝;他們一認出他就是坐在聖殿的美門口求乞的那個乞丐,就對所發生的事大感驚異(9-10節)。
二、彼得傳講第二篇信息,論及醫治事件背後的意義(三11-26)。
(一)解釋瘸者得醫的原因(11-16節)
彼得解釋瘸腿者得醫的原,就是因信生命之主的名。
彼得看見眾百姓全神貫注在他和約翰身上(12節),詫異他們竟有奇特的大能,可以治好這病人。彼得卻把他們的注意力,從使徒身上轉移到神蹟的源頭上。
彼得說,這件事的成就,歸根究柢在於神的作為,就是那向列祖顯現的神(13節),那召以色列為自己子民的神。這位神已「榮耀了衪的僕人」,就是主耶穌,猶太人自己卻在耶穌受彼拉多審詢時,棄絕了祂。
彼得再進一步指責猶太人。他已經斥責猶太人罪行昭彰,將無辜之人定罪;這裏更強調他們棄絕的這一位,是聖潔公義的(14-15節)。神卻叫祂從死裏復活了,這就是祂「得了榮耀」(13節)。
背景既說明白了,便可以解釋瘸者得醫治的事。「我們因信祂的名,祂的名便叫你們所看見所認識的這人,健壯了;正是祂所賜的信心,叫這人在你們眾人面前全然好了。」(16節)
本節說明兩個事實:
1. 由於耶穌的名
這個人所皆知的人在眾人眼前,身體得以完全康復,是由於耶穌的名所帶出的能力。
2.當信耶穌的名
這能力所以生效,是由於信耶穌的名。這種信心是透過耶穌而來的:就是說,宣揚耶穌的大能,就使人有相信的機會。
(二)醫治事件背後的意義(17-26節)
1. 百姓現在該做的就是悔改(17-20節)
彼得既提出了猶太人的罪行,不能就此擱置不提;於是他進一步繼續佈道及勸告。他一開始就指出,猶太人和領袖們所作的,是出於無知(17節,十三27),因此,就可得赦免(路廿三34;提前一13)。
這話背後的含意是:如果這時猶太人仍不肯承認因無知而犯的罪,並且悔改,就是故意犯罪了,如此則罪不可赦(摩西的律法中對於這樣的罪沒有贖罪祭)。
然而,猶太人無知而犯的罪,竟成就了神的計劃,正如神藉「眾先知的口」,預言彌賽亞將要受害(18節,二23,十七3)。有關神僕人的受苦,以賽亞(賽五十三)、耶利米及多位先知都有相關預言(耶十一19;但九26;亞十三7)。
於是彼得發出呼召,呼籲他們必須悔改,悔改立刻帶來的效果,就是「罪得塗抹」,還有兩個結果:第一,就是安舒的日子將從神來到(19節);第二,就是耶穌將從天再次降臨(20節)。
「安舒的日子」(19節):指「新天新地」,苦難完全過去的日子。
「主也必差遣所豫定給你們的基督耶穌降臨。」(20節)
「所預定給你們的基督」,意思是說為猶太人所預定的,那位將再度降臨的耶穌,早就已經被神預定作猶太人的彌賽亞。就猶太人朝夕渴望的「彌賽亞的日子」,或神國度的來臨,全在乎他們是否接納耶穌作彌賽亞。
2. 當轉向他們信仰前輩所等候盼望的彌賽亞(21-26節)
「天必留祂,等到萬物復興的時候,就是神從創世以來,藉著聖先知的口所說的。」(21節)
「天必留祂」:意指升天得榮的基督,必被接待在天上,直等到神計劃的時候來臨。
「復興」:應驗或建立。
耶穌不會立即降臨,必須等到神藉眾先知預言的話完全應驗,才會臨到。這是指神藉先知所應許的一切將完全成就,而其中最重大的,就是神國度的建立。這裡說明,主降臨之前必經過一段等候的時間。
彼得的信息這時有了新的方針,提出新的重點。他引用申命記(申十八15-19)及利未記(利廿三29),說神必興起一位先知,有摩西的能力,知道並宣告神的心意;他們要聽從這位先知,若有人不聽從,神要定他的罪,把他從民中剪除(22-23節)。
整本舊約其實都是見證耶穌,和教會的設立。因為所有先知都關注將來要成就的(24節),而不單是當代的事。這些預言的應許,是向猶太人發出的。他們是「先知的子孫」(25節),因此可以得見應許以色列的話實現,又從其中得福。
彼得提醒猶太人聽眾,這些蒙福之日子的應許是給他們賜下的,他們是作為先知的子孫和亞伯拉罕的後裔。畢竟,神與亞伯拉罕立了約,地上萬族都要因他的後裔得福。
所有千禧年之祝福的應許都集中在他的後裔身上,就是在基督裏。因此他們必須接受主耶穌為彌賽亞。
「後裔」:保羅在加拉太書則清楚解說「指著一個人,就是基督」(加三16):祂是亞伯拉罕的後裔,萬國要因祂得福。
「神既興起祂的僕人(或作兒子),就先差祂到你們這裏來,賜福給你們,叫你們各人回轉,離開罪惡。」(26節)
神既已「興起他的僕人」,就先差他到以色列國。這是指我們的主道成肉身及祂的生命,如果他們接受祂,祂會叫各人回轉,離開罪惡。
《摩西的先知》
「摩西曾說:主神要從你們弟兄中間,給你們興起一位先知像我,凡他向你們所說的,你們都要聽從。」(徒三22)
「給你們興起一位先知像我」: 他不是指性格或能力上的相似,而是指兩者都從神興起這一方面。主耶穌就是那一位像摩西的先知,兩者之間相似之處如下:
1.從仇敵的手中拯救神的百姓(路一69-71)。
2.在神和神的百姓之間作立約的中保(來八8-9)。
3.將神的旨意和神的話傳給神的百姓(約八26-28)。
4.在神的百姓中間廣行神蹟(徒十38)。
5.在神的全家誠然盡忠(來三5-6)。
今天我們的責任,就是要「聽從」主的話;並且不是只聽從一部分的話,乃是要聽從「凡」祂向我們所說的話。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 瘸腿的得醫治的神蹟有哪三個關鍵字?這三個字講到人生哪三個面向?
2. 主耶穌就是那一位像摩西的先知,兩者之間有哪些相似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