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三、與敵對者的爭論(二十1-47)
這是最後聖週主第三次進耶路撒冷和聖殿。祂這次不是以君王的身分,也不是帶著祭司特有的憂傷和心碎,而是以先知的身分進城,要解釋神的道路和旨意。
當天發生了許多事,路加記下了其中的一些事件,分別出現於20至22章的頭六節。我們從其中看見了耶穌在祂三年半的事工終了之際,如何清楚知道再過不多時候,他們要捉拿祂,將祂釘在十字架上。
我們看見祂長期以來和官長在屬靈、心靈方面的衝突達到了最後的階段。他們一開始就反對祂,然後越演越烈。在這段記載中,我們看見耶穌和這些人面對面,作最後一次的短兵相接。
(一)質問耶穌的權柄(1-8節)
「有一天,耶穌在殿裏教訓百姓。祭司長和文士並長老上前來。」(1節)
「祭司長、文士、長老」是構成「公會」的成員,這「公會」是猶太人最高的自治機關。
主耶穌當時正在殿裏教訓百姓,傳講福音,祭司長和文士並長老上前來打岔。他們問祂兩個問題:「你仗著甚麼權柄作這些事?」和「給你這權柄的是誰?」(2節)
他們質問耶穌,「仗著甚麼權柄」昨天在殿裏,推翻兌換銀錢的桌子,攪亂正常的營業,並且打斷那些人的財路?「給你這權柄的是誰?」則是在詢問祂權柄的性質和來源。
猶太宗教領袖掌管耶路撒冷聖殿的宗教事務,就以為自己的權柄是出自上帝,凡對他們的批評、指責或改變也被視為「邪惡」或挑戰「上帝的權柄」。
這問題的意圖明顯,如果耶穌承認他的權柄來自上帝,這些人就可以告他褻瀆上帝一類的罪名。如果耶穌說自己的權柄不是來自上帝,那立刻就會失去了眾人的擁戴。
每當面臨這種情況,主耶穌都顯出祂從上而來的智慧,祂能從被動的地位,反過來採取主動。他反問:「我也要問你們一句話,你們且告訴我,約翰的洗禮是從天上來的,是從人間來的呢?」(3-4節)
他們就彼此商議怎樣回答。他們不敢說是「從人間來」,因為百姓都相信約翰是先知;他們也不敢說「從天上來」,因為怕會自相矛盾。因此他們說,「不知道。」(5-7節)
由於他們不誠實,耶穌就說,「我也不告訴你們,我仗著甚麼權柄作這些事。」(8節)他們的拒絕是出於不誠實,祂的拒絕回答則是堅定的、必要的。
他們對有關約翰身分的提問不誠實,表示出他們內心詭詐不誠實的本質。因此,祂不願意對不誠實的人宣佈祂權柄的奧祕。
(二)兇惡園戶的比喻(9-18節)
在他們的打岔之後,耶穌又繼續祂的工作,教訓百姓,傳講福音。路加明白的說,「耶穌就設比喻,對百姓說。」(9節)這是一個有關葡萄園的故事,對他們並不陌生。
耶穌設了這兇惡園戶的比喻,希望猶太人能因此明瞭他們辜負神的恩典,抵擋神所差來的基督,其結局將是何等悲慘。
這個比喻清楚表明,葡萄園的主人就是神(9節);兇惡的園戶是指猶太人的領袖(10節);屢次打發來收租的僕人,是指神屢次差遣來的先知,他們都被責打、凌辱(10-12節)。最後,神打發自己的愛子,希望這些園戶可以尊敬他(13節)。
可是佃戶一看見園主的兒子,就彼此商量,想殺害園主的兒子,霸佔園主的產業(14節)。因此,把他推到葡萄園外去,殺了。「這樣,葡萄園的主人要怎樣處治他們呢?」(15節)
在馬太福音,「祭司長和長老」回答說,他要除滅他們(太二十一41);這答案就定了他們自己的罪。
在本段經文裏,主自己給予答案:「他要來除滅這些園戶,將葡萄園轉給別人。」(16節)意思是棄絕基督的猶太人會被除滅,神會叫別人來得這特權的地位。「別人」可以指外邦人,或末日重生的以色列人。
猶太人在這提議前退縮,聽見的人說:「這是萬不可的!」(16節下)
「耶穌看著他們說:經上記著:匠人所棄的石頭,已作了房角的頭塊石頭。這是甚麼意思呢?」(17節)
主引述詩篇,確定這個預告,猶太的匠人棄絕基督,那石頭。在他們的計劃中,沒有給祂留地方,但神已定意給祂超乎一切之上的地位,使祂作房角的頭塊石頭(參詩一百一十八22),一塊絕不可缺少的石頭,在最尊榮的地位上。
「凡掉在那石頭上的,必要跌碎;那石頭掉在誰的身上,就要把誰砸得稀爛。」(18節)
「凡掉在那石頭上的,必要跌碎」:對於不信的猶太人而言,主是絆跌人的石頭(參賽八14-15;羅九32-33;林前一23;彼前二8)。
「那石頭掉在誰的身上,就要把誰砸得稀爛」:當主再來的時候,對於不信的列國,主乃是砸人的石頭(參但二34-35,44-45)。
主耶穌宣告祂的兩次降臨。祂的第一次降臨被描寫為在地上的一塊石頭,人因祂的自我降卑而絆跌,又因棄絕祂而跌碎。在經文的下半節,石頭是從天而降,將不信的人砸得稀爛。
(三)納稅給該撒的問題(19-26節)
現在,我們看到這些官長因這個比喻而發怒,他們明白這比喻的意思。因為這樣,他們「當時就想要下手拿祂」(19節),也就是對祂親自動用暴力。現在,他們的敵意要化成具體的行動了。只是懼怕百姓,不敢行動。
接著,他們找了奸細問問題,繼續找耶穌的把柄。他們的問題是:「納稅給該撒,可以不可以?」(22節)
這一個問題非常的詭詐,是撒但的陷阱,既不能說可以,也不能說不可以。主若說「可以」,他們就要在猶太人面前說祂對猶太祖國不忠;主若說「不可以」,他們就要去向羅馬巡撫控告祂叛逆,有可能因此而被處決。
耶穌看穿了他們的詭計,對他們說:「『拿一個銀錢來給我看;這像和這號是誰的?』他們說:『是該撒的。』」(24節)
當時在巴勒斯坦地方內通行三種幣制,一種是羅馬鑄造的銀幣,繳納『人頭稅』須用此幣;一種是在安提阿與推羅所鑄造的省分錢幣,是按希臘標準製作的銀錢;還有一種是猶太人地方的錢幣,稱舍客勒,可能是在該撒利亞鑄造的。
當時通用的羅馬錢幣,一面刻有羅馬皇帝該撒的肖像,另一面則用拉丁文刻著:『該撒提庇留,已經神化的亞古士督之子,神聖可尊』等字號。
「耶穌說:『這樣,該撒的物當歸給該撒,神的物當歸給神。』」(25節)
『該撒』是羅馬皇帝的稱號,代表整個羅馬政權;主耶穌在這裏用『歸給』來表達『納稅』,含意在指出:納稅並不是送禮,乃是還債,納稅給當政者是人民應盡的義務。神的子民生活在世界上,納稅給政府並不與作一個神國國民相衝突。
祭司長和文士的陰險作為,是借刀殺人之法,要讓耶穌陷在自己話語的把柄中。耶穌的回答不但使他們的巧計落空,而且也成為今日教會和信徒的處世原則。基督徒應對神忠心事奉,也應對政府盡上應有的本分,可稱為公民的責任。
他們無法當著民眾從耶穌所說的話抓到什麼把柄;耶穌的對答使他們十分驚訝,就都閉口無言(26節)。
《身上的記號》
「這像和這號是誰的?」(路二十24)
我們的主不止一次以錢幣喻為人。祂說婦人失落的銀幣,要找回來,這種比喻也可應用在其他細節上。
有的煉金的過程之後,還須其他的步驟,最後錢幣上才印有像相。我們心靈也許這樣經過不同的階段,到最後在天上的造幣廠鑄印耶穌的形象。
「你帶有誰的像?」如果在你身上有基督形象清楚的輪廓,人們與你接觸立即想起主,主是你的王,祂的形象必會清楚地表露出來。
「你的號是什麼?」有沒有寫出你進入神國的日期,是主後幾年,在你永生的年號是什麼?有沒有注明「神的恩典」?你無論何時都可注明神無限的愛。
有沒有「基督的王銜名號?」有沒有注明「守衛信仰的短句?」你是否忠心保守基督聖福音,就是你交托祂來保守的?有沒有「猶大獅子的印記」,你有那樣的能力好似獅子嗎?
有沒有一些圖案說明你「生命的經緯」在祂手指中編成?有「皇冠」的記號嗎?神有你的「生命」來治理嗎?你可以「沙漠的玫瑰」與「谷中的百合花」為表像。
–引自邁爾《珍貴的片刻》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 祭司長和文士並長老質問耶穌甚麼?耶穌如何回答?結果如何?
2. 耶穌設了這兇惡園戶的比喻,這比喻的教導是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