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第十二章以猶太人未能分辨身處的時代,以及主警告他們趕快悔改,否則將永遠滅亡作結。第十三章繼續這個主題。
(十五)悔改與滅亡(十三1-9)
「正當那時,有人將彼拉多使加利利人的血攙雜在他們祭物中的事,告訴耶穌。」(1節)
此事未見於其他史實資料。可能在彼拉多任猶太巡撫時,曾經為了鎮壓加利利人的暴亂,在他們獻祭時出動軍兵屠殺,以致被殺者的血攙雜在他們所獻的祭物中。這類行徑與彼拉多的惡名十分吻合。
「告訴耶穌」:可能他們告訴主耶穌的用意,是在向祂詢問加利利人如此下場的原因,是否由於他們罪有應得(參2節)。
雖然這裡所說的原則可應用於個人,但大部分是對以色列民族說的。兩件當時所發生的慘劇是這段對話的基礎。
第一是有些到耶路撒冷敬拜的加利利人被屠殺,猶太的巡撫彼拉多下令在他們獻祭的時候殺害他們(1節)。這件暴行沒有其他資料可佐證。不過,從主耶穌的論述可以知道受害人都是住在加利利的猶太人。
耶路撒冷的猶太人可能在一個錯誤的理論根基下掙扎,以為這些加利利人必定是犯了滔天大罪(2節),他們的死證明了神的不悅。然而,主耶穌糾正這個錯誤,警告猶太人,他們若不悔改,都要如此滅亡(3節)。
不要以為那些遭不幸的人更有罪,也不要以為自己可以幸免是因為比別人好。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若不認罪並接受基督的救恩,最終都要滅亡。
「從前西羅亞樓倒塌了,壓死十八個人,你們以為那些人比一切住在耶路撒冷的人更有罪麼?」(4節)
「西羅亞樓」建築在耶路撒冷東南方城牆內的山坡上,位於西羅亞池旁邊(參約九7)。「從前西羅亞樓倒塌了,壓死十八個人」,這是當日在耶路撒冷城所發生的慘事;主耶穌提起這事以加重前面(1-3節)的論點。
這是另一件悲劇,是關於西羅亞樓倒塌,有十八人死亡。除了這裏的記載,也沒有這宗意外的其他資料。
主耶穌強調的重點是,我們不應把這次災難詮釋為對集體惡行的一次特別審判;相反,應該當作是對全以色列國的警告,他們若不悔改,也要遇到類似的厄運(5節)。他們的厄運在主後七十年,提多將軍率羅馬軍隊入侵耶路撒冷時發生。
當時猶太人的觀念認為人遭遇橫禍或疾病,一定是因為犯罪的緣故,所以被上帝懲罰。耶穌一方面指出這觀念的錯誤(沒有遭遇苦難的人可能自以為比在苦難中的人道德高尚),一方面也呼籲眾人悔改。
耶穌舉例的這些人雖然是罪人,但他們並不是因為罪孽比其他人深重而罹難,反而是其他人若不悔改的話,也會跟他們一樣突然遭遇災難而死亡。
「於是用比喻說:『一個人有一棵無花果樹,栽在葡萄園裏;他來到樹前找果子,卻找不著。」(6節)
主耶穌說了無花果樹的比喻,與前面經文有密切的關係。
無花果樹就是以色列,栽在神的葡萄園裏,即世界。主人(神)從樹上找果子卻找不著,於是祂對管園的(主耶穌)說,祂在這樹上找果子三年也找不著甚麼,把他砍了罷!何必白佔地土呢(7節)?
最簡單的解釋,三年是指主耶穌公開傳道的三年。
無花果通常用「扦插法」繁殖,一般扦插二年後可以開始收成,這位園主連續三年得不到這棵無花果樹的收穫,已經至少寬容一年了。
本段經文的思想是,如果無花果樹要結果子的話,已給了足夠的時間。如果三年都沒有果子出現,那麼以後不會結果子這個結論也很合理。因為樹不結果子,神吩咐把樹砍了;無花果樹白白佔了可以更有效運用的地土。
管園的為無花果樹求情,多給一年時間,如果最終還是不結果子,就把樹砍了(8-9節)。這就是所發生的事。第四年開始時以色列拒絕主耶穌,把祂釘十字架;結果以色列國的首都被毀,人民四散。
(十六)在安息日治好駝背的女人(10-17節)
「安息日,耶穌在會堂裏教訓人。有一個女人,被鬼附著病了十八年;腰彎得一點直不起來。耶穌看見,便叫過她來,對她說:『女人,你脫離這病了。』於是用兩隻手按著她,她立刻直起腰來,就歸榮耀與神」(10-13節)
「被鬼附著病了」:直譯是「有一個疾病的靈」,意思是婦人的病因為這個「疾病的靈」。
管會堂的指責耶穌不應該在安息日治病(14節)。耶穌指責認為安息日不應該治病的人假冒為善,即使是安息日,為了維護牲畜的性命與好處,人還是會牽牠們去喝水。而這女人比牲畜貴重,應該解開她身上撒但的捆綁(15-16節)。
這段記載,我們可以從兩方面思想:
1.安息日的主:
主在會堂裏不但教訓人,也照祂所教訓的行事。祂醫治了一個因被鬼折磨,彎腰十八年的女人,使神得著榮耀(13節)。
2.「律法下的人」:
管會堂的公開指責耶穌犯安息日,主稱他是假冒為善的,因為誤解守安息日真理。人們被允許在安息日牽自己的牛驢去飲水,但竟然對一個被撒但捆綁十八年的痛苦同胞毫無憐憫的心。
耶穌的話使敵對他的人羞愧,也寬廣了聽眾的心(17節)。
這個婦女脊骨的彎曲是撒但導致的(11節),如同約伯的毒瘡是撒但加給他的;保羅身上的刺是撒但用來打擊他的。神為祂自己的榮耀,必從惡者手中除去任何這類的疾病和痛苦。
(十七)芥菜種與麵酵的比喻(18-21節)
看過這個醫治的奇妙神蹟後,眾人也許會想神的國度即時就要被建立。主耶穌打消他們錯誤的想法,陳述兩個神的國的比喻,描述神的國出現在王被拒和祂再來統治地上之間的時期。
1. 芥菜種的比喻(18-19節)
「耶穌說:『神的國好像甚麼?我拿甚麼來比較呢?好像一粒芥菜種,有人拿去種在園子裏;長大成樹,天上的飛鳥,宿在它的枝上。』」
首先,祂將神的國比作芥菜種,一種最小的種子。
巴勒斯坦地區的芥菜種子不是我們在本地常見的蔬菜,一般情況是當它被撒在地裏,會長成灌木,而不是樹;因此當主耶穌說種子長大成樹,表示生長極不正常。樹很大,足夠讓足夠讓天上的飛鳥棲身在枝上(19節)。
「有人拿去種在園子裏」:神國的起頭,乃是主自己,把祂的道當作種子(芥菜種),種在世界裏(園子裏)。
「長大成樹」:這不是出於主的本意,是被仇敵破壞的結果。
「天上的飛鳥」:指撒但(參可四4,15)和牠的使者(參弗六12)。
「它的枝上」:指基督教的組織。這是說神國的外表過度膨脹發展的結果,就引來魔鬼藏身其中,許多惡人惡事也隨著棲息在基督教的組織裏面。
這裏的思想,說明基督信仰有一個微小的開始,如一粒芥菜種;但生長起來時,受到眾人的歡迎,發展成今天我們所認識的基督教界。天上的飛鳥是兀鷹或捕食的鳥類,象徵邪惡,描述基督教界已成為各種腐敗的棲身之所。
2. 麵酵的比喻(20-21節)
「又說:『我拿甚麼來比神的國呢?好比麵酵,有婦人拿來藏在三斗麵裏,直等全團都發起來。』」
「好比麵酵」:主的意思不是說神的國好像『麵酵』,而是說神的國好像本節全部的比喻。
第二個比喻將神的國比作麵酵,麵酵在聖經中常常作為邪惡的象徵。婦人將麵酵藏在三斗麵裏,意即背道的教會,私自引進陷害人的異端(彼後二1),將其混雜在純正的道理裏面;並且也容納邪惡的事物,將其混雜在純潔的屬靈事物之中。
『全團』:指整個基督教。
仇敵的腐化工作,會越過越厲害,直到把整個基督教都敗壞了。仇敵的詭計,若不是叫我們的外表變形(芥菜長成大樹),便是叫我們的裏面變質(「全團都發起來」)。
麵酵可以使麵包變得可口;異端教訓討好人的胃口,所以很受一般人的歡迎。
《大樹飛鳥與麵酵》
「耶穌說:『神的國好像甚麼?我拿甚麼來比較呢?好像一粒芥菜種,有人拿去種在園子裏;長大成樹,天上的飛鳥,宿在它的枝上。』」(路十三18-19)
「長大成樹」,這不是出於主的本意,是被仇敵破壞的結果。這裏說出神國意外的發展,其特點如下:
1.神國變得高大廣闊,引人注目,受人尊敬,也給人蔭庇。
2.深深地扎根在地裏,與世界緊密地聯結,作長久住留在地上的打算。
3.不再如菜蔬般可作食物,失去其屬靈供應的功用。
有的解經家將『長成大樹』解作:神國的開始原本如同芥菜種般的微不足道,但經成長後,要變得非常龐大,甚至擴及全世界。『天上的飛鳥』即指外邦萬國,『宿在它的枝上』指萬國之民都有分於神國,可在其中得安息。
但這種理想神國的正面積極解說,與主自己一貫解釋『飛鳥』為『撒但』(參太十三4,19;可四4,15)相衝突,且飛鳥不是芥菜(神的國)的一部分,只能將它當作不同性質的外來物。
因此,較為合理的解釋,應當用來表明神國在地上的畸形發展,自從康士坦丁大帝實施政教合一以來,神國的外表變得異常的龐大,以致惡者趁機滲入地上的教會,居住其中(參啟二13)。
「又說:『我拿甚麼來比神的國呢?好比麵酵,有婦人拿來藏在三斗麵裏,直等全團都發起來。』」(20-21節)
有的解經家認為『麵酵』不一定代表不好的事,因此神才會要人在五旬節獻上有酵的餅為素祭(利廿三17)。
其實這兩個有酵的餅,是豫表在五旬節所產生的猶太和外邦教會,雖然已經得救重生,但仍有舊人肉體(酵)的存在,故『酵』仍非好東西。
這些解經家把『麵酵』解作聖靈內在的工作能力,能在一個人的生命中並全體人類當中擴展,最終達於全部;但此說與主耶穌一貫以『麵酵』為不良之物(參十二1;太十六11~12;可八15)相反,因此不可取。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主耶穌使用當時哪兩個新聞事件?教導的重點是甚麼?
2. 芥菜種與麵酵的比喻個代表甚麼?主要在教導甚麼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