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十二)要警醒預備耶穌再來(十二35-48)
1.警醒等候(35-40節)
主應許說:「我去了還要再來。」(參約十四1-3)基督再臨是我們重要的信念與盼望。門徒不單要信靠主供應他們的需要,也要常常儆醒期待祂的再來。
為此,他們腰裏要束上帶,燈也要點著(35節),像僕人等候主人,從婚姻的筵席上回來那樣(36節)。一面作工、一面在聖靈裏警醒等候。
「束腰」:當時東方人穿長外衣,不容易走得很快,所以在走動之前很重要的一件事是把腰束起來。「束腰」因此也有準備好去做事之意。
警醒等候要付上信心、愛心、忍耐和盼望的代價(37節),因為主來的時辰非人所知(38節),所以要隨時預備(40節)。主在想不到的時候就來了,若僕人立刻開門,主人見僕人的警醒,那僕人就有福了。
「主人來了,看見僕人儆醒,那僕人就有福了;我實在告訴你們,主人必叫他們坐席,自己束上帶,進前伺候他們。」(37節)
門徒若警醒,主來的時候看見了,會叫他坐席,並且來服事他。這句話是突然的反轉,原本主人是接受僕人服事的,卻來服事僕人。這一段的用詞「婚宴」、「坐席」,都讓人想到「彌賽亞的宴席」、「天國」。
這是一個感人的隱喻:祂曾經以奴僕的樣式來到這世界,將來在天家祂還要慈祥地屈尊服侍屬祂的人。敬虔的德國聖經學者班格爾認為本節是神話語中最偉大的應許。
「家主若知道賊甚麼時候來,就必儆醒,不容賊挖透房屋,這是你們所知道的。你們也要豫備;因為你們想不到的時候,人子就來了。」(39-40節)
主耶穌換了一幅圖畫,提到一個家主在沒有防範時,房屋被賊挖透。賊人的光顧是完全估計不到的,家主若知賊甚麼時候來,就必不容賊挖透房屋。這個故事教訓我們,基督再來的日子是不確定的,沒有人知道祂出現的。
2.忠僕與惡僕(41-48節)
可能是因為耶穌說到「僕人」,彼得就想詢問「僕人」到底是指「使徒」,還是廣泛的一般信徒(41節)?主告訴他,比喻是為所有承認自己是神管家的人說的(42節)。
「管家」: 指「當時人家中所請管理家務的人」。這裏的主要責任是關乎人,而不是物質的東西,這與上文下理一致,提醒門徒要避免物質主義和貪心。重要的是人而不是東西。
選派管家的條件:一要忠心,二要有見識(智慧,42節),他的責任是按時分糧給家裏的人。這是每一個被主選召、分派在教會中事奉者的基本條件和工作性質。
這樣忠心的事奉是蒙福的,主將要派他管理一切所有的(44節)。這賞賜可能跟在千禧年與基督一同管治有關(彼前五1-4)。
反之,那僕人雖聲明為基督作工,事實上卻不忠心。他不單沒有餵養屬神的人,反而虐待、搶劫他們,只顧滿足自己的私慾(這可能指法利賽人,45節),當主人突然來到,見他所作的一切,必會重重處治他(46節)。
主人按著所賜給僕人的恩賜才幹,託付他管理家務,所得愈多,責任愈大,並按公義賞罰善惡。主對無知的過失會從輕處罰,但祂向那多給的就多取,所以,主必責罰那不順祂心意行的僕人(47-48節)。
(十三)信與不信的紛爭(49-53節)
「我來要把火丟在地上;倘若已經著起來,不也是我所願意的麼?」(49節)
「火」:可能是指「神的審判」(參賽六十六15-16;耶二十一12,四十三12;結五4,十五7)。
「不也是我所願意:直譯是「我何等願意這火已經燒著了」。
祂說祂來是要把火丟在地上,這不是目的,只是祂來的結果或影響。主耶穌的意思,祂來到地上,初時不會帶來和平,祂的來臨必會引起分爭、不和、逼迫與流血。
「我有當受的洗,還沒有成就,我是何等的迫切呢!」(50節)
他說祂有當受的洗,這指祂死在加略山的事。主耶穌在地上時,受到肉身的拘束,必須藉著十字架上的死,除去肉身的羈絆,以便祂神聖的生命能被釋放出來,結出許多的子粒(約十二24),達到繁殖增長的目的。
一般人都存苟安心理,認為信耶穌為求平安。但主卻說:「你們以為我來,是叫地上太平嗎?我告訴你們,不是,乃是叫人紛爭。」(51節)基督信仰進到一個普通五口之家,會引起家庭分裂(52節)。
因為信仰的緣故,父子、母女、婆媳之間的紛爭是不可避免的(53節),而這信仰爭戰的火,經已在地上著起來了。
當真理來到世間時,有人接受有人不接受,因此自然就產生對立。關鍵性的真理出現,在人世間引起爆炸性的影響,有如野火燎原。而耶穌心中迫切的渴望達到上帝交付的替贖使命,似乎也表明了這使命在耶穌心中也有爆炸性的影響力。
這是印證彌迦先知有關末世的預言:「因為,兒子藐視父親;女兒抗拒母親;媳婦抗拒婆婆;人的仇敵就是自己家裡的人。」(彌七6)主耶穌在這裡是應用這節經文,來說明祂的降臨在以色列會造成如何的紛爭。信徒在心裏面應有為主受苦的準備,因遵守主道的必經這火的洗禮。
(十四)當分辨時候、按理而行(54-59節)
「耶穌又對眾人說:『你們看見西邊起了雲彩,就說:要下一陣雨。果然就有。起了南風,就說:將要燥熱。也就有了。」(54-55節)
前一段經文是對門徒說的,現在耶穌轉向「眾人」。祂提到他們預測天氣的能力,看見西邊(地中海上空)起了雲彩,就知道要下一陣雨;另一方面,南風則帶來酷熱乾旱。
人有知識知道這些,但那不僅是知識,也包括知道的意願(56節)。他們雖然不知道末後遭難的日子,但他們有足夠的智能可以知道,卻沒有意願要知道,因此,他們是自欺的。
如果他們知道身處的時代的重要,就會趕緊去與對頭和好。這裏用了一些法律詞彙,包括對頭、官、差役(58節),每一個都有可能指神。那時,神正在他們中間來往行走,呼籲他們,給他們得救的機會。
他們應當悔改、相信祂;如果他們拒絕,就要站在神他們的法官面前受審。
「我告訴你,若有半文錢沒有還清,你斷不能從那裏出來。」(59節)
「半文錢」:「一個小銅幣」,約等於美金半分。
這顯然是控告他們的案件,他們會被判有罪,因不信而被定罪。他們會被下在監裏,即永遠的刑罰,直至他們還清最後半文錢才可以出來。意即他們永遠不可以出來,因為他們絕不可能還清如此巨額的債務。
耶穌用自己的敵人和自己正往法庭方向走去的比喻來解釋人應當小心分辨省察,立即尋求解決之道,免得最後要為自己誤判情勢付上嚴重的代價。
在耶穌的眼中,當時的眾人應當可以分辨這個關鍵時代的特徵。由耶穌的所作所為,人們應當可以知道這是彌賽亞降臨,神國開展的關鍵時刻。
《忠誠的管家》
「主說:誰是那忠心有見識的管家,主人派他管理家裏的人,按時分糧給他們呢?」(路十二42)
聖經裡面所說的管家,是指看顧別人財物的人。他是主人把自己的事業信託給他的僕人。他對所託付的東西,當盡妥為保管的責任,此外,他尚須伺機善予投資,以求最大的進益。
我們的主對相信他的人,也將恩賜、才能、物品等付託他們;當祂回來的時候,便要跟他們結帳。主並不是看我們做了多少,而是看我們應該能做多少。主對被付託最多人的,對他也要求得最多!
有一天許多人會帶著很少的成果來到基督的審判台前來交給主,這些人原是被期望得到更多成果的。主的獎賞不是根據人的成敗,乃是根據一個人的忠誠有多少。主的審判不止看我們做了多少,祂還要看我們有多少沒有去做。
一個乞丐向一個看來像是貴婦的女人要求施捨。她給了他一個銅錢,對乞丐說:「上帝給我的還沒有這樣多呢!」乞丐說:「噢,太太,凡你所有的,都是上帝賜給你的啊。」「你錯了,上帝並沒有給我什麼,我的財物全部還是上帝的,祂只是借給我去分給別人而已。」
美國花生大王卡佛有一次求主向他啟示宇宙的奧秘。卡佛說,主告訴我,宇宙太大了,不易瞭解,還是讓主來管吧。卡佛求主向他啟示花生的奧秘,主說:「這還差不多,你努力去做,我會幫助你的。」
結果卡佛認真研究花生,主就讓他在這一方面大有成就。
–引自梁敏夫譯輯《清晨露滴》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主耶穌使用甚麼比喻說要警醒等候?這樣的人將得到怎樣的祝福?
2.主說選派管家的條件是甚麼?為何如此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