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參、耶穌公開傳道前的準備
一、耶穌的先鋒(三1-20)
本段主題: 施洗約翰傳道
(一)施洗約翰傳道的背景(1-6節)
1.施洗約翰開始傳道的年代(1-2節)
「凱撒提庇留在位第十五年,本丟彼拉多作猶太巡撫,希律作加利利分封的王,他兄弟腓力作以土利亞和特拉可尼地方分封的王,呂撒聶作亞比利尼分封的王,」(1節)
『希律」:指希律安提帕(Herod Antipas);他是大希律的兒子,於他父親死後,和兄弟亞基老、腓力等人分領父親的國土,統管加利利和比利亞,從主前四年至主後卅九年,長達四十三年。殺害施洗約翰的就是他。
「分封的王」:是指羅馬帝國內較小籓屬國的統治者。
「腓力』(Herod Philip):是大希律的另一個兒子;他所分領的國土在加利利的東北面,惟境內猶太人不多。
「呂撒聶」(Lysanias):他的領土在黑門山以北,黎巴嫩山脈以東,與猶太人幾無關係。
根據路加的記述,當時的政治背景是該撒提庇留在位第十五年。羅馬正在盛世中,彼拉多是巡撫,是羅馬帝國的代表,握有那個地區的生殺大權。原先統治者是大希律,後來由大希律的三個兒子成為分封王,都是羅馬帝國所分封的。
三個王分別統治巴勒斯坦不同地區:安提帕統治加利利及比利亞地區;亞基老統治猶大及撒瑪利亞地區;腓力統治以土利亞地區。當時亞基老已經被罷黜,由巡撫代替治理,所以這裡未記載亞基老。
一個巡撫、三個分封的王,分別掌管著猶太和加利利,這正象徵羅馬的霸權。
「亞那和該亞法作大祭司。那時,撒迦利亞的兒子約翰在曠野裡,神的話臨到他。」(2節)
『亞那』:是在主後六至十四年任大祭司,後被羅馬巡撫革職,但他在猶太人的心目中,仍被視為合法的大祭司(參徒四6)。
『該亞法』:是亞那的女婿(約十八13),他在主後十八年至卅六年任大祭司,是羅馬政府所公認的大祭司。
宗教也落在羅馬政權的控制之下,羅馬政府反對大祭司亞那,另指派該亞法取代之,而亞那仍留在猶太公會中,擔任主席的職位,故此二人同被稱作大祭司。
但明顯地,他們均非按神的制度而設立的,他們無權擔任大祭司的職分,這顯示了當時宗教的衰敗與墮落。
從這些名字所暗示的當時世界之光景,轉過來看神百姓以色列民的光景。他們被分割,由分封的王統治,被墮落的祭司所摧殘。
「神的話臨到他」(2節):這句話是古希伯來人的慣用語,在先知書中一再出現,意思是「一個特別的信息」。這是一件劃時代的大事,因為先知事工已停寂幾百年。
從神那裡臨到約翰的,不是整個真理,而是他所要傳的一個「特別的信息」。當施洗約翰開始傳道的時候,正值該亞法作大祭司,但因亞那仍舊舉足輕重,故路加提到兩個人的名字。
2.神的話臨到約翰(3-6節)
施洗約翰的工作地點是約但河一帶地方,工作內容是傳悔改的洗禮、使罪得赦(3節)。「洗禮」本是外邦人入猶太教的儀式,而約翰呼召猶太人出來接受洗禮,意思就是要猶太人承認自己以前的生活,宛如不認識上帝的外邦人。
所以今天要把自己當成一個不認識上帝的外邦人,重新立志加入敬畏上帝的信仰。這是一種悔改性的儀式。
約翰走遍了約旦河一帶地區,宣講悔改的洗禮,使罪得赦的信息。他引用以賽亞先知的話說:「在曠野有人聲喊著說:預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一切山窪都要填滿;大小山岡都要削平!彎彎曲曲的地方要改為正直;高高低低的道路要改為平坦!凡有血氣的,都要見 神的救恩!」(4-6節,引自賽四十3-5)
「曠野」(4節)的地理環境是有啟示性的。神的話在何處能找到一個降落點?不是羅馬,不是耶路撒冷,不是象徵著世界屬靈和道德光景的城巿,乃是曠野。
神的話沒有臨到在聖殿中的大祭司,四百年以來,沒有先知,沒有啟示,而今竟臨到在曠野中的約翰。這應驗了先知以賽亞的預言,約翰成為耶穌基督的開路先鋒,他乃是為救主預備道路,使凡有血氣的都要看見神的救恩。
施洗約翰教導人要悔改,才能為主鋪路;而結出悔改的果子,就是四種光景要改變(5節):
(1)一切山窪都要填滿:
山窪是低的地方,世上的各種慾望和罪中之樂,總是填不滿,只有神能滿足我們的心,神也就是我們的滿足。
(2)大小山崗都要削平:
山崗代表驕傲、自高自大、愛出風頭,這些都要削平。
(3)彎彎曲曲的地方要改為正直:
這是彎曲背謬的世代,人身上有多少不義的事、不義的話、不義的作為、不義的念頭、不義的財物,這些都要對付掉,改為正直。
(4)高高低低的道路要改為平坦:
有句話說:「不平則鳴」。高高低低就是不平坦,凡神所安排的,不要心懷不平,滿腹牢騷,怨天尤人。
最終的結果是凡有血氣的,包括猶太人和外邦人,都會看見神的救恩(6節)。
(二)約翰論悔改的意義(7-14節)
1.約翰所傳的道: 悔改應見於行動(7-9節)
這一段的呼籲頗有意思,要以色列人不要重視自己的身份,而要重視自己有無匹配於該身份的表現。
有時候基督徒也會太過重視彼此是否受洗,是否重生得救(是否一次得救永遠得救),卻忽略彼此是否有匹配基督徒身份的生活表現。
他指出人犯罪的本性,如毒蛇的種類,若不先悔改,不能逃避將來的審判(7節)。約翰是看見人群中的撒都該人和法利賽人,而講出這樣的話。這些人自以為不需要悔改,所以他才用如此尖銳、刺耳的話,稱他們為毒蛇的種類。
他又告訴那些要求受洗的人,必須真心的悔改,結出改變行為的果子與悔改的信心相稱(8節)。人不能憑傳統的宗教和亞伯拉罕的血統關係得救,惟有憑信心接受那位藉應許賜給世人的救主,才能得救(參羅九4-8)。
倘若現在不悔改,那審判的斧子已經放在樹根上了(9節)。斧子已經放在樹根上是一個比喻,意即基督的降臨會試驗人是否真正悔改。那些沒有結出悔改的果子來的人會被定罪。
2. 舉例說明悔改應有的行動(10-14節)
從約翰答覆眾人的問題看見,一個真正悔改的人,不要單顧自己,也要用愛心施捨,幫助有需要者(11節)。
一切舉動要以愛作出發點,關鍵字在給。你把兩件衣裳裡的一件給人,你若有食物,別人卻餓著肚子,就該分給他一些食物。並在各人的職位上,不可越權自肥,或仗勢凌人,要作一個安分知足的人(13-14節)。
約翰要求分享的並非是奢侈品,而是生活基本的需求。這個超乎我們一般以為「有餘才要分享」的成見,值得我們重新去思考自己的奉獻或慈善支出。
《結出果子》
「你們要結出果子來,與悔改的心相稱。」(路三8)
要結出果子,重在實際表現。
不能靠傳統得救,如:「我是某某屬靈派的人,我是某某屬靈教會的人」;不能靠屬靈偉人得救,如:「我是跟某某大『家』學道的,我是某某大『家』的學生,我是某某人的同工等等」。這一些都不使你在神面前稱義,更不能得著稱讚和獎賞。
只有自己結出悔改的果子來,才能算為真實的。若沒有真悔改的果子(行為),所有這一些不但不能救你,反而要使你遭神厭棄、惹神震怒,且有被扔進火裡的危險。
屬靈的事要知道一點也不能代替,更不能偽裝,只能是自己的,且是實實在在的。
主阿!你是我的主,我要將雙眼定睛到你的身上;若與你發生了問題,我願悔改,求你憐恤我,阿們!
–引自李慕聖《晨光》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溫習一下,施洗約翰開始傳道的年代的概況。
2. 施洗約翰教導人要悔改,哪四種光景需要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