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三、以斯拉由巴比倫到耶路撒冷(八1-36)
以斯拉是一位面對艱巨工作而不低頭的領袖,就如但以理在巴比倫的見證一樣,是大有信心依靠神的僕人,值得我們效法。
(一)與以斯拉一同回歸的人(1-14節)。
這一段記載跟以斯拉一起從巴比倫回耶路撒冷的人名。首先他請求各家首領幫助他召集人(七28,八1),結果非常成功。一行人總計1496個男丁,再加上以斯拉和另外三位領袖革順、但以理、哈突(八2),總共有1500個男丁。
若再加上婦孺的人數,初步估計大約有三千至六千人。這次的歸回,就是所謂的「被擄者第二批歸回」。早期第一批為八十年前和所羅巴伯一同歸回,在以斯拉記第二章中有記載。(拉二3-57)
這十三個家族中,有十一個家族出現在第一次歸回的名單之中(二3-57)。大衛家系的子孫也隨著以斯拉歸回(2-3節);示迦尼(5節)與示羅密(10節)家族是第一次歸回中沒有出現的。
「革順和但以理」(2節):皆為亞倫的子孫,是祭司(參出六25;民三2),哈突則是王室子孫。
第八章的名單和第二章不同之處。首先,第二章先記平民後記祭司,第八章反之;另外,第八章提及的祭司沿自亞倫家系,第二章卻沿自撒督的家系。
(二)利未人(15-20節)
以斯拉發現一行人中沒有利未人,就派人去找利未人同行。
「我招聚這些人在流入亞哈瓦的河邊,我們在那裡住了三日。我查看百姓和祭司,見沒有利未人在那裡,」(15節)
沒有利未人在以斯拉歸回的行列之中,這並不令人意外,利未人願意歸回的人數本來就不多,更不用說第一批歸回的利未人並沒有受到良好的對待。利未人在聖殿中做的是粗重的工作,到了巴比倫大都轉業,願意返國的很少。
以斯拉很清楚利未人的職責。他們受神的命令,擔任在崇拜中的角色。過去在巴比倫,他們無法執行崇拜;現歸回本土得著機會,可以執行事奉,況且這確是救恩的象徵。
以斯拉嚴肅的面對這問題,派遣九個具有社會地位的人與兩個老師前去找易多解決沒有利未人的問題。
於是以斯拉差遣九位首領、兩位「教習」(16節),往利未人和尼提寧(殿役)的聚居地迦西斐雅(可能是猶太人重要的人口中心)去,在那裏找到一個那裡的首領易多,叫他們為神的殿帶使用的人來(17節)。
「教習」(16節):直譯是「使別人明白的人」,應該是老師的意思。
因著上帝的幫助,易多成功地說服兩個獨立的利未家庭加入歸回的行列,總共有三十八名利未人(17-19節)隨以斯拉回歸以外,登記在案的尚有二百二十名尼提寧(20節,殿役)。這些人是利未人的助手,其重要性不可忽略。
利未人的數目不多,沒有這些僕人做粗重工作,聖殿就不能正常運作。不過這邊沒有記載這些殿役為何下這個決定,卻提到「都是按名指定的」(20節),表示以斯拉收錄了他們的名字,將來他們都是猶大社群的合法成員。
這次回歸主要的目的乃恢復聖殿的敬拜,故以斯拉特意徵招利未人及殿役同行,回國後立即可以在聖殿中供職。現今在教會事奉,除傳道人是不可缺之外,行政及事務性的同工也是十分重要的。
(三)宣告禁食(21-23節)
以斯拉一行人沒有求波斯王派兵保護,反透過禁食禱告求神保護安全。
以斯拉在回歸的的途中帶領百姓舉行「臨行的崇拜」並禁食禱告。以斯拉及百姓克苦己心及尋求神(21-22節),當他們禁食祈求的時候,神就應允(23節)。這些行動使人想起聖殿竣工的祈禱(參代下七14),這節聖經將歷代志裏熱愛虔敬的觀念,凝結成明亮的晶體。
以斯拉一行人沒有軍隊護送,若是路上遇到危險是很嚴重的問題。因為運輸大量金銀的非武裝團體,很容易就會成為蓄勢搶劫的亡命之徒宰割的對象。但是他決心倚靠神,免得失去見證(22節)。
這種用信心與行動來呼求神的幫助是我們應該學習的,想想以斯拉將會面對的艱巨工作,就知道這種呼求民眾同心的行動是不容易的,會眾的信賴是一位領袖成功的鑰匙。
求主恩待教會有這樣充滿魄力的領袖,也有這樣順服的會眾。
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以斯拉先禁食禱告,表示在出發前先做好靈性上的準備;而百姓祈禱禁食,表示倚靠神的保護。
我們是否也願在凡事上先求告並倚賴神?不管前路如何,我們都要承認自己的不足與軟弱,求神掌管引領保護。
(四)善用資源(24-36節)
以斯拉派遣祭司保管奉獻給聖殿用的金銀與器皿。
以斯拉是一位懂得分配人手,善用資源的領袖,靠著那無偽的信心,他分派(24節)、指示(29節),並且常常親力親為,不愧為神所重用的僕人。
我們各人都是神的器皿,只求那器皿是聖潔的、能蒙神所喜悅的,其他的事就交託予主,主必會成就祂在地上的旨意如同在天上。
1.運送分別為聖的金銀(24-30節)
以斯拉將預備帶回獻殿的鉅額金銀、貴重器皿,交給12位祭司長(24-25節)。請他們擔任「司庫」,並吩咐他們聖殿裡的每件器物都是奉獻給神(28節),所以他們要「警醒看守」,並護送與運輸這些貴重物品至耶路撒冷。
這是以斯拉在出發前所做的最後準備,其實也是王所吩咐的使命(七15)。
祭司已經為『聖』,即是把他們分別出來在聖殿『聖』的範圍裏,並擔負聖殿的工作。現在器皿也歸入這『聖』的範圍,特別分別為聖,屬於神(28節)。因為是『聖物』,它們必須在禮儀上『不作』普通用途,只受那些有『聖』職的人支配。
所以示利比與他的同工必須親自負責這些器皿,直到以後交給在耶路撒冷在聖殿裏擔負責任的祭司(29-30,33-34節)。
2.平安到達(31-34節)
以斯拉一行順利到達耶路撒冷,交付奉獻之財物後獻祭,又將波斯王的諭旨交給相關官員,取得官方的幫助。
路途雖然危險,但神是聽禱告的神,保守他們脫離危險和仇敵,經過四個月的時間(七9)到達耶路撒冷,他們只休息整頓三日,第四日就來到神殿的位置,將金器數點交妥,完成使命。
在此所表現出來祭司的聖潔公正行為是值得我們效法的。
3.獻上燔祭(35-36節)
波斯王下令被擄者回到耶路撒冷之後必須獻祭(七17)。這裡記載以斯拉把這命令付諸實行(35節)。和前面所記一樣(參六17),這裡也提到贖罪祭,進一步證明每一群回歸者都需接受淨化。
這情況類似摩西時的以色列眾首領所行的獻壇禮(民七84-88),或是希西家的獻壇禮(代下二十九1-35)。
先是燔祭(35節),後是贖罪祭,正如耶和華曉諭所羅門:「這稱為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自卑、禱告、尋求我的面,轉離他們的惡行,我必從天上垂聽,赦免他們的罪,醫治他們的地。」(代下七14)
以色列民從巴比倫回到耶路撒冷,親身經歷神所說的話。
《交託與交付》
「你們當警醒看守,直到你們在耶路撒冷耶和華殿的庫內,在祭司長和利未族長,並以色列的各族長面前過了秤。」(拉八29)
他們蒙神保護,在曠野的路上,無需軍人來護送。他們卻要負責照顧聖殿的寶物。神信任他們,他們也應信賴神。這是我們可從提摩太後書(提後一12-14)所瞭解的。
這是兩種安全的存放與交托。我們「交託」給神,神「交付」我們以神聖的福音。我們要藉著聖靈,在我們裡面,來維護福音,甚至以我們的血來防衛。
1.我們交託給神
我們若將一切交託給神,是多麼安全呢!有人在臨死時受別人詰問,他有否思念將來的境地。他說:我所憑藉的,不是假設,而是肯定的事。「我知道我所信的是誰,也深信祂能保守我們交託祂的。」
2.神交付給我們
但是我們也應忠於託付。聖經、教會真理、主日、神的殿以及聖餐洗禮等,這些好似聖殿的器皿那樣交付我們保管,我們要好好負責。
我們自身要保持聖潔。如果我們到了目的地,交卸我們的責任,那些寶物經過秤的查收,主必稱讚我們作得好。這是多麼大的喜樂。
同時,我們穿越沙漠,前面無論有什麼危險,都依靠神的看顧,不仗賴人力與俗世的權勢,只誇神的大能。祂的恩典必臨到那些尋求祂的人。
–引自邁爾《珍貴的片刻》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 以斯拉發現一行人中沒有利未人,他作何處理?利未人為何如此重要?對今日教會的意義為何?
2. 以斯拉沒有求波斯王派兵保護,他們做了甚麼事?你從中學到怎樣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