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詩一三三篇鑰節: 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1節)
本篇是敬拜神的民眾,到了聖城之內所唱的詩;他們是從四面八方踴躍奔往錫安,一大群歡樂的人民,都是耶和華的百姓,也是雅各的後裔,亞伯拉罕的子孫。他們來到聖城,同有一個目的,就是到錫安敬拜神。
在大衛的時代,原來擁護掃羅家族的以色列終於承認大衛為王,一個完整的王國終於建立。那些來耶路撒冷守節的人,從但到別示巴,全國全民都在神面前感謝他,這是何等快樂的大會。
「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1節)
大衛經過了多年國家的內亂,先是在掃羅手下受他的迫害,以後他到希伯崙做猶大的王七年,國家仍舊分開兩半。大衛耐心等候著北邊的眾支派自動的投向他,歡迎他做全國的王。
全國既統一了,以色列人就一齊和睦到耶路撒冷,那是何等美善的現象呢!當然最快樂的就是大衛王。原文中的「美」字有音樂和諧的意思,千萬人民之中,從許多不同的地方而來,但是他們同心和睦,好像和諧無雜音的美聲。
「這好比那貴重的油,澆在亞倫的頭上,流到鬍鬚;又流到他的衣襟;」(2節)
當摩西膏立祭司時,將油彈在他們的衣服上,但是膏立大祭司時,須要將油澆在他頭上(利八12、30)。
大祭司亞倫受膏所穿的聖衣「以弗得」胸前有胸牌,十二顆寶石上面刻著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名字(出三十九1-21)。當膏油從透上澆灌下來時,膏油就流到胸牌,浸透每一個支派的名字,象徵著以色列支派在主裡合而為一。
這則比喻表示,百姓俱各有別,但仍融為一體,就像祭司與他的聖袍一樣;神所賜的福,不是只臨到幾個人,乃要播散出去,大家分享。而所有領受的人使聯合起來,就像膏油,原是要抹在頭上(出二十九7),但卻不限於頭頂,而其香氣也不能不外揚。
雖然這裡沒有直接提到香氣,但「貴重的油」(美好的油)一語暗示膏油的香氣,出埃及記詳細列出各種香料:「按作香之法調和作成聖膏油」(出三十23以下)。
出埃及記又清楚地告訴我們,在將膏油倒在頭上之後,還要將一些彈在聖袍上:「他們和他們的衣服就一同成聖」(出二十九21)。
這福氣不單賦予城中居民,也賜給一切上耶路撒冷城禮拜的人,好叫他們一同得著屬靈的福分與恩賜,繼而將充滿能力的新生命帶回各人家中。
「又好比黑門的甘露,降在錫安山;因為在那裏有耶和華所命定的福,就是永遠的生命。」(3節)
「黑門」:字義是「聖所」,「黑門山」是巴勒斯坦和黎巴嫩東北邊界上的一座山,是當時以色列境內最高的山,以豐富的露水著稱,處處是溪流;而小小的錫安山原本是乾旱之地,卻也享受到如同黑門山那樣的福分。
耶路撒冷朝聖的時節,通常是沒有雨水的季節,而黑門山以露水聞名。因此弟兄一起為了敬拜一起住宿、守節,就像缺水的耶路撒冷,獲得黑門山的露水一樣美好。
這裡強調神的主動「命定」,以及所賞賜的是祂所獨有之物:「永遠的生命」,透過三個原意重複的字表達出來:「流到(2節上)…又流到(2節下)…降在(3節)」。
這就像一切美善的恩賜一樣,真正的合一也是從上頭來的;是神所賜的,而非出於人的努力;是祝福而非成就。「在那裡」,也就是耶路撒冷,是以色列人在神的院中相聚之處,也是屬天的合一可以實現之處。
有人說這篇詩是七寶詩:和、善、美、香、甘、福、生命。願在主裡彼此相愛的,都享受一切美好的福分。
《和睦同居》
「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地善,何等地美!」(詩一百卅三1)
「四海之內皆兄弟」是基督教博愛的真義,也是聖經所闡明的精神。
多年前歐洲發生戰事,義大利和奧地利是敵對國。一天正當義大利邊境的一個戰場,炮火暫時停止,義大利的救傷隊匆匆搶救戰場上的傷兵,送到附近的一間教堂救治。
他們都躺在地上,流血、痛楚、不絕呻吟。忽然義大利人發現傷兵裡面,竟然有四名奧地利人。他們是敵人呀!他們是要殺死義大利人的呀!立時群情激憤,抓著那些受傷的奧地利兵,拖他們向門外走,要把他們拋到街上去!
那時,一位身穿白外袍的陌生人,走上前來高聲制止他們說:「各位,請住手,我們都是弟兄呀!」一時,人都靜下來了。「我們都是弟兄呀!」這一句話把怒氣沖沖的群眾征服了。
義大利人連忙把奧地利兵士抬回屋裡。婦女遞送繃帶,孩子舀水,拿肥皂。
那天,一個德國醫生,三個義大利學生,一個法國新聞採訪員,兩個英國青年,從早上至日落,並肩和那位身旁穿白袍的陌生人,齊心合力,救治一切的傷兵,再不問誰是那一國的,誰是朋友,誰是敵人,因為「我們都是弟兄呀!」
這個陌生人是誰呢?他就是亨利.敦仁(Henry Dunant),就在那天,他建立了偉大的紅十字會。
–引自林政傑《詩篇的講章》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 「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描述怎樣的光景?詩人用哪兩樣東西描述這樣的光景?
2. 「那貴重的油」,是甚麼油?「澆在亞倫的頭上」,結果如何?象徵意義是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