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詩一二六篇鑰節: 耶和華果然為我們行了大事,我們就歡喜。(3節)
有聖經學者認為這是波斯王古列下詔通知猶太人回耶路撒冷,重建聖殿時所寫的詩(參代下卅六22-23),其中的信息不限於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它的內容可包括全人類。
詩中所預言的包含救恩的意義,人類怎樣被魔鬼擄去,後來主耶穌流血將被擄之人贖回,使一切相信的人可以自由返回錫安。
本篇雖只有六節,但卻可以分為三段來說明:
「當耶和華將那些被擄的帶回錫安的時候,我們好像做夢的人。我們滿口喜笑、滿舌歡呼的時候,外邦中就有人說:耶和華為他們行了大事!」(1-2節)
「做夢的人」(1節):此字在以賽亞書翻譯為「使….痊癒」(賽三十八16,恢復健康)。不過翻譯成「做夢的人」,也充分表達那種出乎意料之外的驚喜。
被擄和恢復是上行之人常有的屬靈經歷,也是神在我們身上做工的原則。神的選民受盡了被擄的痛苦,結果在絕望之際,蒙耶和華的恩惠,回到自己的故土,就歡天喜地,甚至不知是真是假,好像作夢一般。
以色列人被擄歸回的盼望得以實現,完全是一件出乎意料之外的驚喜;「滿口喜笑、滿舌歡呼」(2節上),刻劃出夢幻成真的喜樂情況。
以色列人快樂與興奮的時候,外邦人看見了也要歸榮耀給神(2節下)。以色列人是神的見證,他們的興旺使外邦人看見神的作為,神揀選以色列人,就是要他們向萬國作見證,見證他是神,並知道他的大能大力。
「耶和華果然為我們行了大事,我們就歡喜。」(3節)
在神的手管理之下,屬神的人無論是被擄還是恢復,都能見證神「果然為我們行了大事」。
當以斯拉的時代,民眾「都站著讚美耶和華,他們彼此唱和,讚美稱謝耶和華,說,他本為善,他向以色列人永發慈愛;他們讚美耶和華的時候,眾民大聲呼喊,因耶和華殿的根基已經立定。」(拉三10-11)
接著,有兩幅更新的圖畫(4-6節)。第一件是突然發生的事,完全是天賜的禮物;第二件是緩慢的、吃力的,人在其中需扮演重要的角色。
2.為被擄歸回的百姓禱告(4節)。
第一幅圖畫描寫突然來的豐富。「耶和華啊,求你使我們被擄的人歸回,好像南地的河水復流。」
「南地」:是指巴勒斯坦與埃及之間的曠野地,是乾旱貧瘠之地,年降雨量極其稀少,河床乾涸。但雨季來臨,從遠山流下來的雨水,使南地的河床河水奔流。泥土因得著滋潤,各類花草突然盛放,蔚為奇觀。
像南地那樣的乾旱不毛之地,原本乾涸的溪谷突然變成洪流滾滾,這種改變極其戲劇化!惟有天上降下傾盆大雨,才會如此,同時周圍的沙漠也才會在一夜之間變為綠草鋪陳、野花遍地。
當以色列人回歸的時候,詩人發覺願意回國的人數稀少,稀少得像沙漠地帶乾涸的溪谷一樣。他就向主呼求,求主感動更多的人回到故鄉。求主施恩,讓回國的群眾,就好像大河湧流似的,奔往錫安。
3.預言將來的祝福(5-6節)。
第二幅圖畫是歷經傷痛的耕耘。「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那帶種流淚出去的,必要歡歡樂樂地帶禾捆回來。」
所有的歡樂都是付上代價換得的(參林後九6),也是期待許久才得的(加六7-10;雅五7-8)。
「流淚撒種」(5節): 是擔憂焦慮的淚水,忐忑不安,不知道播下的種子會不會收成。想到若是因雨水卻少而引致欠收時,工作的心情就特別沉重,而情不自禁地流出眼淚。
「必歡呼收割」:原意並非表示豐收是必然的事實,乃是一個盼望,期望從乾旱季節轉變為一個美好的日子。
接著重複上一節,不同的是,農人出去的時候只帶著種子,但當他回家的時候,是帶著禾捆回來。出去與回來,都用重複的動詞來加強:「那如此流淚出去的人……必如此歡呼著回來」。
這裡指的是被擄的人當然是傷心流淚的,他們在被擄之地忍耐,終於可以歡歡樂樂的帶著後代回來本地。
這也是提醒我們,神必定賜福。這對於流淚撒福音種子的人,也是一個鼓勵,因為在主裏面的勞苦不是徒然的。
因此,本詩第一個對象是當代的人,但到現今它仍然說話。它要求我們以過去的神蹟做為未來的尺度;視乾涸之處為未來的河道;視勞苦與好種為豐收的序曲。
《因收成而喜樂》
「那帶種流淚出去的,必要歡歡樂樂地帶禾捆回來。」(詩一二六6)
馬禮遜牧師(羅拔.馬禮遜),是首位來中國傳福音的基督教宣教士。他小時候是街上流浪的孩子,當時英國主日學剛興起不久,在他故鄉有個弟兄,受感動熱心做主日學工作。
有一天,他對一位姊妹說:「可否將你家開做主日學學校,並請你擔任老師,讓街上的孩子來主日學?」這姊妹原本不想這樣做;因她覺得太難。但是受到弟兄熱心感動,終於答應了。
那弟兄是開製衣廠的,凡來參加主日學的小孩每人送一套衣服以做鼓勵。那位姊妹便出去找尋街上的小孩子,馬禮遜是其中之一。但過了兩周,馬禮遜失蹤了,那位姊妹再去找他,他又來了;但是再過兩周,又是不見了。
姊妹說:「算了吧,不必再去找他,他不會來了。」可是那位弟兄對她說:「姊妹啊!我心裡不知為何有個感覺,每當我看見馬禮遜,我感到神要用他;可否請你再去找他,告訴他,我多送套衣服給他。」
姊妹只好又去找馬禮遜回來,從此他再沒搞失蹤,長大後他成了首位來華的宣教士。兩位同工為了聖工付上代價,受了為難,花了時間,費心費力,不惜金錢;可是到了神的時候,一切都不落空,都要收成。
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
–摘錄自滕近輝《詩篇中的信息》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 「做夢的人」,原意是甚麼?這是在說甚麼事?
2. 本篇有哪兩幅更新的圖畫,各說明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