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十四、猶大的亞哈斯(十六1-20)
猶大國原先大部分統治者相對來說還算是正直的君王;但從現在起,就沒有幾個好王了。亞哈斯的統治標誌著猶大國最終衰敗的開始。
後來的希西家和約西亞都曾試圖力挽狂瀾,想阻止罪惡洪流的蔓延,但效果總是曇花一現。一個國家沒有公義,沒有好的領導,絕不能存在長久。惡人的毀滅是自己帶來的,亞哈斯種下猶大滅亡之因。
(一)王朝總評(十六1-4)
以色列王比加十七年,猶大王約坦的兒子亞哈斯登基。當時他二十歲,統治十六年期間,沒有效法他的先祖大衛王,做神眼中看為正的事,反而仿效以色列諸王的壞榜樣,甚至把自己的兒子燒獻給偶像(1-3節)。
亞哈斯又在神廟內、山丘上、樹蔭下獻祭燒香(4節)。
這種駭人聽聞的罪行在巴勒斯坦地區非常普遍,後來的瑪拿西也犯有同樣的罪行(王下二十一6)。這種事情一直持續到耶利米的時代(耶七31)。律法中明文規定,以色列人中禁止存在這種殘忍可憎的行為,違犯的要以死來抵罪(利十八21;二十2)。
(二)亞蘭聯合以色列之攻擊(十六5-6)
亞蘭王利汛和以色列王比加聯合攻打耶路撒冷,圍困了城,但無法打敗亞哈斯。這時候,以東王收復以拉他城,把住在那裡的猶大人趕出去。以東人就定居在以拉他,一直住在那裡。
(三)向亞述求助(十六7-9)
亞哈斯派使者去見亞述王提革拉.毘列色,低聲下氣的請求他派救兵援助。並將耶和華殿裡和王宮府庫裡,所有的金銀都送給亞述王為禮物。亞述王就率領軍隊去攻打大馬色,把利汛王殺了,並且把人民擄到吉珥。
亞述王在主前733年進攻大馬色,圍城二年,終於攻陷,利汛被殺,應驗了先知以賽亞和阿摩司的預言(賽七16;摩一3-5)。
亞述王接著繼續進攻以色列,將流便、迦得和瑪拿西支派的人擄往米所波大米,為以色列民的第一次被擄(十五29)。利汛既死,亞蘭國亡,亞述遂成近東霸權。
(四)亞哈斯革新聖殿(十六10-18)
亞述大軍擊敗亞蘭人之後,猶大王亞哈斯以藩屬的身份前往亞蘭首都大馬色,迎接亞述王提革拉.毘列色,並參加亞述王的慶功宴。看見那裡的祭壇,就仿製了一個詳細的模型,送到烏利亞祭司那裡(10節)。
烏利亞照那模型造了一座祭壇,在亞哈斯未回來以前完成了。亞哈斯從大馬色回來,看見祭壇已經造好,就在上面獻燔祭和素祭,並且澆上酒和平安祭的血(11-13節)。
亞哈斯以新造的壇代替銅壇,在其上獻祭;銅壇本來放在聖殿的前面,亞哈斯將它移到新壇的北面。新壇取代舊壇,但祭禮系統規定在銅壇執行的全部儀式卻照舊。然而,亞哈斯似乎參雜了異教內含在敬拜裡面(14-15節)。
王的要求,祭司烏利亞都照單全收。祭司烏利亞雖然是神面前誠實的見證人(賽八2),但他明知道,亞哈斯的命令違背了神的律法,卻依然聽從命令,並沒有反對。
亞哈斯王拆除在聖殿的銅座,把上面的銅盆拿走,又把十二頭銅牛背上的銅海搬到一座石基上。他又把造在王宮和聖殿之間「安息日的蓬蓋」(有蓋的走廊)拆除(17-18節)。
亞哈斯拆下聖殿中盆座的心子、銅牛,用石座來取代「大銅海」原來的銅座(王上七23-25),很可能是用來籌足向亞述王繳交的貢銀。這都是為要取得原本只能供作敬拜榮耀神而用的金屬。
亞哈斯把造在王宮和聖殿之間有蓋的走廊拆除,目的也是把廊子上的金銀裝飾取下,籌措給亞述王的貢銀。
這樣,猶大覆亡的命運就注定了。
你不能說亞哈斯不會辦事,也不能說他偷懶,他很認真在做事,也做好了事,幫國家解了圍,亞蘭和以色列也都得到報應。
但是,他倚靠自己的聰明智慧,甚至違背神卻不以為意。解決一個問題,卻製造更多問題,使國家陷於萬劫不復的地位,都因他不聽神的話。
內心不敬畏創造萬物的神,甚至遠離神,是一個人至終徹底失敗主要原因,檢查我們的心是否偏離?若是偏離了,趕快修正回來。
(五)亞哈斯王朝結束公式(十六19-20)
亞哈斯死了之後,葬在大衛城的王室墳墓裡;他的兒子希西家繼承他作王。
《鷸蚌相爭》
以色列跟猶大的戰爭由來已久,這次卻不同。以色列聯合亞蘭合攻猶大,主要是因為他們聯盟對抗亞述,想要拉攏猶大參加,可是猶大不肯;亞哈斯雖然力守耶路撒冷,但結果仍有不少猶太人被殺和被擄(代下二十八5-8)。
最後,亞哈斯不得不向亞述求救。後來亞述興兵把亞蘭滅了,替猶大解圍。表面上看起來,約哈斯求助亞述是出於不得已、是在自救,應該是無可厚非。但是真實的情況,是他不聽以賽亞先知的勸告。
當兩國聯軍前來攻打的時候,以賽亞先知奉神旨去找約哈斯,告訴他不要怕利汛(亞蘭王)跟比加(以色列王)這兩個冒煙的火把(賽七4),因為神必保護猶大。
他知道亞哈斯沒有信心,就跟他說:「你向耶和華你的神求一個兆頭:或求顯在深處,或求顯在高處。」亞哈斯說:「我不求;我不試探耶和華。」(賽七11-12)
恩典送到家門口,亞哈斯竟然一口回絕,連開門接下來都不願意,就是有這樣的人!他寧可捨近求遠去亞述搬救兵。先是引狼入室,接著是認賊作父,向亞述臣服、進貢。
不僅如此,當亞述滅了亞蘭國,他以附庸國王身分,向亞述王道賀時,在亞蘭首府大馬色看見一座亞蘭臨門神壇,就照壇的規模樣式作法畫了圖樣,送到祭司烏利亞那裡,要烏利亞依樣畫葫蘆建築一座壇。
亞哈斯的所作所為,先是導致以色列滅亡,繼而埋下猶大滅亡的禍根。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以色列聯合亞蘭國齊攻猶大;猶大攏絡亞述對抗,真的是「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使徒保羅對於哥林多教會信徒彼此爭訟頗不以為然,說「你們彼此告狀,這已經是你們的大錯了!為甚麼不情願受欺呢?為甚麼不情願喫虧呢?」(林前六7)主內肢體彼此訴訟,基督和教會都受虧損,只有魔鬼得利。
所以,按『真理』說,弟兄彼此相爭,不可告於不義的外邦人,乃應告於教會所重看的聖徒面前。然而按著『基督的靈』說,弟兄之間根本不應相爭,不應告狀;乃該『情願受欺』、『情願吃虧』。這正是基督的彰顯。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 亞蘭王利汛和以色列王比加為何聯合攻打耶路撒冷?
2.亞哈斯如何對抗兩國聯合陣營?這樣的舉動為何錯誤?
3.亞哈斯為何模仿大馬色的神壇?為何說這樣做是愚不可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