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大衛依從拿單及拔示巴所求,指定所羅門為與他共同執政者(參43-44、47-48節),在他患病時全權代理(46、53節)。這種作法當時在米索不達米亞及埃及全地已極為通行。
不僅是拿單,還有撒督大祭司及王的護衛長比拿雅,都被叫喚到大衛王面前接受國王的命令(32節)。大衛要他們讓所羅門騎自己御用的騾子去基訓受膏立,在那裏膏他做王,向眾民宣佈他已把王位傳給了所羅門(33-35節)。
比拿雅向王宣示,自己衷心擁護所羅門作王,並慎重的獻上祝福(36-37節)。然後,接受命令的這些人,就將所羅門送到基訓,由祭司撒督膏他做王,他們就吹號,百姓都歡呼:「所羅門王萬歲!」(38-39節)
盛典結束,百姓都跟著所羅門回來,一路歡呼,並且吹著笛子,聲音大得連地都震動了(40節)。
大衛明智而迅速地採取行動,以致亞多尼雅若再繼續作出任何宣稱均將屬於反叛。膏立的地點是在基訓,原因就是會幕就在那裏(參39節)。以後,君王的膏立都是在聖殿裏進行的,是要顯示君王乃神所屬意的。
對於所羅門的繼位,大衛跳過一些事前應有的步驟,而安排加冕禮。表面看來,大衛好像是任人擺佈,不過他卻作了一個當機立斷的決定:立刻吩咐祭司撒督膏立所羅門,以免夜長夢多。
5. 亞多尼雅陰謀失敗(一41-53)
亞多尼雅是一個很曉得運用手段的人,先是遊說約押及亞比亞他加盟,接著又大宴群臣,一時聲勢大增。當然他本身亦有一定的條件,才可如此弄權,其中的一樣「本錢」就是容貌俊美(一6)。
(1)壞消息(41-48節)
當時亞多尼雅歡宴賓客正告一段落,約押聽見城裡的慶典角聲。正在疑惑時,祭司約拿單前來告知,大衛王已經讓祭司膏立所羅門做新王,並把膏王及就任慶典的過程敘述一遍。
權勢的改變是多麼的戲劇化!那些參與亞多尼雅慶典的人,曾經似乎代表了耶路撒冷的勢力,且大權在握。因為大衛出奇制勝的對策,使他們完全瓦解。
(2)寬恕(49-53節)
聽到約拿單的報告,大家都知道自己的性命危險,當然是各自逃命離開,希望新王沒有注意到自己。只有亞多尼雅是主謀,無處可逃,只好跑去抓住祭壇的角,希望能保命(49-50節)。
經文並未說明他在何處尋求庇護,可能是在耶路撒冷的會幕而非在基遍。另外,在米吉多、基色、別是巴及但均有有角的祭壇。
到祭壇逃避殺害的觀念,並沒有出現在舊約聖經之中,不過,出埃及記(出二十一13-14)講論逃城的概念時,隱約把祭壇和逃城的角色重疊。可能就是這樣,所以這時候的人認為祭壇可以庇護人的生命。
「人若不是埋伏著殺人,乃是神交在他手中,我就設下一個地方,他可以往那裡逃跑。人若任意用詭計殺了他的鄰舍,就是逃到我的壇那裏,也當捉去把他治死。」(出二十一13-14)
所羅門知道了亞多尼雅的企圖,也知道他所說的話:「願所羅門王今日向我起誓,必不用刀殺僕人。(51節)就宣示說: 「他若作忠義的人,連一根頭髮也不致落在地上;他若行惡,必要死亡。」(52節)
所羅門王的宣布是一個帶有條件的赦罪令。條件是亞多尼雅必須行事如「忠義的人」,意為不僅止於「像個正人君子」,而是一個不去「行惡」的人,要不然,他就會被處死刑(死在刀劍之下,參二24-25)。
於是,所羅門吩咐:「你回家去吧」(53節)。這並非軟禁在家、不准公開露面或放逐的意思(一如撒下十四24的押沙龍),而是表示協議或全面的和解(否則會加上「平平安安的」,王下五19)。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大衛如何處理為了爭奪王位可能引起的悲劇?
2.所羅門王如何回應亞多尼雅的訴求?這樣的處理有何可貴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