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今天開始讀列王記,在此做扼要介紹。
列王紀在希伯來聖經中原為一整冊,和合本是依照希臘文譯本將全書分為上下兩卷。分割的界線是按篇幅的長短而定,並沒有特殊的用意。
本書沒有指明作者是誰。猶太人的傳統以先知耶利米為作者,因本書的結尾(王下二十四18-二十五30)與耶利米書的結尾(耶五十二章)幾乎完全相同。不過,這論點至今仍未能確定。
起碼本書最後一段 (王下二十五27-30)不是出自耶利米的手筆,因在基大利被殺後他便去了埃及(見耶四十三5-7),對二十年後約雅斤在巴比倫被釋放一事大概不會清楚。
按照此事發生的時間來計算,本書大概是在主前第六世紀中葉寫成。
本書內容承接撒母耳記下的記載,故有學者認為撒母耳記與列王紀的作者為同一人。舊約希臘文譯本更以同一書名稱這四卷書(列王紀上下分別為卷三和卷四)。
列王紀全書所記載的事蹟,從大衛晚年所羅門登基起(主前971年),包括王國分裂、南北兩國相繼淪陷、直至猶大王約雅斤被釋放為止(主前562年),其間涉及超過四百年的歷史。
列王紀上則從主前971年起,至主前852年止,共約有一百十九年。記載大衛的晚年,所羅門王登基直至去世,其後國度分裂成南國猶大和北國以色列兩個國家。南國記錄到猶大王約沙法王,北國則到亞哈謝王為止。
作者顯然採用了較早期的朝廷紀錄及歷史資料,包括:所羅門記(王上十一41);以色列諸王記(王上十四19);猶大列王記(王上十四29)等。
綜觀南北兩國諸王之或立或廢,或興或衰,雖隨時勢與權衡所趨,但其中隱含有神的旨意;表面上是地上的君主政治,實際上是神在天上坐著為王。故此,本書所涵蓋的以色列人的興亡歷史,完全繫於是否敬畏神,遵行神的律法。
而一個王的好壞,則不視其政績和武功如何,乃是根據他所行的,是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十一33,38;十四8;十五5,11;二十二43)或看為惡的事(十一6;十四22;十五26,34;十六7,19,25,30;二十一20,25;二十二52)。
一、大衛的晚年及所羅門的登基(王上一1~二46)
本段經文記載為了王位繼承權而引起的鬥爭,因為大衛老邁體弱,使這種鬥爭更形白熱化。大衛沒有指定王位繼承人,這是他的失敗。大衛王對於繼承人不但未能及時作決定,再加上他對爭權的危機未積極處理,使情況更惡化。
1. 大衛的晚年(一1-4)
本段經文描寫大衛年老體衰的光景,當時他已經七十歲(四11;撒下五4-5)。根據當時的觀念,一國之君可否繼續掌統治權,要視乎他能否與女子交合;大衛既經不起這個考驗,便引出以下繼承王位的問題。
使用年輕人以恢復體溫乃是古代的醫學療法。在此所用的是一個適婚年齡的年輕女孩,其重點是『沒有與他親近』(4節)。有些學者認為這是一個有沒有精力執行任務的考驗,考驗王是否需要一位共同執政的王。
一國之君的健康關乎國家前途,大衛沒有與此女親近,說明他年事已高,可能也無力主持政務,是應該決定王位繼承人的時候了。
2.亞多尼雅謀取王位(一5-10)
亞多尼雅年約三十五歲,排行第四,在基利押、暗嫩、押沙龍死後(撒下三2-4,十三28,十八15),是大衛仍然健在之子中最年長的。他因為有長子的身分而自以為尊(5節)。
雖然大家都知道大衛屬意於所羅門(10節),但是亞多尼雅卻說我必作王,公開的宣稱他有王位繼承權。他為了贏取民心,為自己建立了陣容浩大的馬車及馬兵隊,一如押沙龍以前所做的(撒下十五1)。同時攏絡權臣,擴張自己勢力。
這情況大衛並沒有積極處理,有明顯的縱容(6節)。管教的問題在這個家已經不是第一次,他也曾疏於管教暗嫩(撒下十三21)及押沙龍(撒下十八5),因此曾經導致家庭及國家的動盪不安。
亞多尼雅與軍隊統帥約押,和祭司亞比亞他聯盟,獲得他們的支持(7節)。
亞多尼雅受到大衛外甥約押(撒下二18)的擁護。約押是軍隊的統帥,與大衛貼身護衛隊及軍隊的將領比拿雅是對頭。約押可能是為了大衛以前想用亞瑪撒取代他(撒下十九13)心存不平而想報復。
亞比亞他原為大衛顧問之一(撒上二十二20),可能對大祭司撒督心懷嫉妒。撒督來自耶路撒冷,因此可能屬於原來的耶布斯族(撒下八17),現在地位淩駕在他之上。亞多尼雅顯然曾經先與這二人商議之後,才邀請猶大國的臣僕加入。
大衛宮中顯然已分為兩派,擁護亞多尼雅的人紛紛應邀,保皇的人則未被邀請,包括祭司撒督、護衛長比拿雅,先知拿單、示每、利以,並大衛的軍隊領袖在內(8節)。可見亞多尼雅已設定他的同父異母弟弟是王位競爭人。
亞多尼雅擺設宴席,作為繼承王位的序幕,卻沒有邀請拿單、比拿雅和所羅門。顯然他正計劃殺害他們,因為他們若一同坐席吃喝,亞多尼雅就有責任保護他們(9-10節)。
3. 拿單及拔示巴之抗衡行動(一11-27)
亞多尼雅的動作被視為正式稱王(25節,二15)。雖然尚未加冕,也未被指定為繼位太子,然而他的舉止卻儼然如王一樣。
亞多尼雅的行動應該是相當隱密、迅速的,所以拿單才不能用正常的程序來回報大衛,而必須透過拔示巴來傳話。他的計畫是透過拔示巴與他自己先後傳話的方式來催逼大衛王採取行動。
『你進去見大衛王,對他說:「我主我王啊,你不曾向婢女起誓說:你兒子所羅門必接續我作王,坐在我的位上嗎?現在亞多尼雅怎麼作了王呢?」』(13節)
於是,拔示巴到王的臥室去見王,把亞多尼雅所做的事向王說明,要求王正式宣布王位繼任人選,免得王離世之後他與兒子所羅門遭遇不幸(15-21節)。
童女亞比煞正伺候王(15節):亞比煞在場,成為見證人。這可能便是所羅門後來不肯將她賜給亞多尼雅的原因(二22)。
先知拿單也隨後覲見,質問王是否已經應允亞多尼雅繼承權?否則他怎會大擺筵席,邀請其他王子和軍隊統帥約押、祭司亞比亞他,並且呼喊:『亞多尼雅王萬歲!』只是和王親近的群臣並未受邀(22-26節)。
最後,拿單催逼大衛王,質問王果真同意這事嗎?怎麼不告訴大臣們誰要繼承王位呢(27節)?
先知拿單和所羅門的母親拔示巴設計要阻止亞多尼雅登位,便先後將他的陰謀奏告大衛王。並說明大衛已應許立所羅門為王。大衛的歷史紀錄並沒有記載應許立所羅門之事,不過從後面大衛的反應,知道這是一個事實。而且其他經文的確說明所羅門作王乃神給大衛的啟示。
「你要生一個兒子,他必作太平的人;我必使他安靜,不被四圍的仇敵擾亂。他的名要叫所羅門(就是太平的意思)。他在位的日子,我必使以色列人平安康泰。他必為我的名建造殿宇。他要作我的子;我要作他的父。他作以色列王;我必堅定他的國位,直到永遠。」(代上二十二8-9)
「耶和華賜我許多兒子,在我兒子中揀選所羅門坐耶和華的國位,治理以色列人。」(代上二十八5)
先知拿單可能自覺有責任使得神所應許的大衛王朝得以延續,一如以前撒母耳覺得自己有責任膏立王一樣。他與拔示巴的計畫,符合拔示巴想成為一位有影響力之太后的心願(參二19),也能達到他的願望,提名一位共同執政及王位繼承者(27節)。
4. 大衛印證所羅門為繼位人(一28-40)
於是,大衛做了決定,宣召拔示巴來,把立所羅門為王的事正式告訴她。然後宣召祭司、先知和眾勇士的首領,公佈他的決定(32節)。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大衛的哪一個兒子策畫繼承王位?為何如此?裡面隱藏的教訓是甚麼?
2.誰起來對抗這樣的事?他如何進行反撲?主要的原因是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