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五、人不認識自己的愛:彼得誇口說願意為主捨命(36-38節)
西門彼得不了解耶穌的意思是自己將要被釘十字架而死,他以為主是說將要去旅行,所以不明白他為何不能跟上去。主向彼得解釋說,他將來也要跟著祂,但不是在這個時候(36節)。
彼得還是不能理解為何現在不能跟隨主,與他同行,他懷著奉獻的熱忱告訴主耶穌,他甚至甘願為主而死(37節)。於是主提醒彼得,不要太過自信,在雞啼以先,他將會三次不認主(38節)。
環境是上帝最佳的課程,用來顯明我們的『己』;主有時會量給我們一些黑暗的環境(雞叫以先),容許我們經歷一些挫折、跌倒(你要三次不認我),使我們能認識自己。
十四章1-12節
本章主題: 神子救主奇妙的去與來
再過不久,門徒都將因主耶穌的死而跌倒,他們的世界將會完全崩潰。在這種情況下,只有一件事可以做,就是堅持信靠上帝。
有時我們的遭遇是:雖然不能證明,卻又不得不信;雖然不明白,卻又不得不接受。
假如在最困惑的時刻,我們仍舊相信人生有一個目的,而這個目的就是愛的話,那麼無法忍受的就會變成可以忍受;即使在最黑暗的地方,也能見到一線曙光。
一、奇妙的去:
1.去的目的:豫備地方(1-3節)
主耶穌是一位能體恤人的主。當祂指出自己快要離開祂的門徒,又知道他們內心感到擔憂時,祂便用溫柔憐愛的說話來安慰他們不要憂愁。接著說:「你們信上帝,也當信我。」(1節)
主耶穌告訴門徒,「你們信上帝」,雖然未曾見祂,現在也當以信上帝的心「相信我」。主再次將自己與上帝看作同等。在祂安慰的言詞中指出了幾項要點:
(1)祂去是為信祂的人預備地方(2節):
「在我父的家裏,有許多住處。」父的家是指天家,那裏足夠給所有得贖的人住。
聖經中曾用了很多不同的名詞來描述天家,例如「天上的樂園」(路二十三43)、「天堂」(來九24)、「更美的家鄉」(來十一16)。啟示錄更指出在那裏「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啟二十一4)。
「我去原是為你們豫備地方去」:這句話有兩個意思。
一是主耶穌「上加略山的十字架」,為自己的人預備地方。藉著祂的死贖罪,信徒才在天上有分、有地方。
二是可解作「主回到天上」,預備地方。我們雖不大清楚這個地方,但卻知道一切正在準備中,迎接每個上帝的兒女,「一個預備好的地方,為一群預備好的人」。
不過,也有聖經學者認為,『地方』是指藉著祂的死而復活所產生的「教會」。教會就是神與信徒同住的地方。由此可見,主的死而復活,乃是為我們信徒豫備地方的必要過程。
(2)祂會再來(3節上):
「我若去為你們豫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裏去。」主的再來是信徒一個堅定的盼望。主再來從天上降臨的時候,那時信主而死了的人將要復活,活著的將要改變。
所有主用血贖回來的人都要被提到天家(帖前四13-18;林前十五51-58)。那時基督會親自降臨。正如祂會升天離去,祂也必會再來。祂希望凡屬祂的人都與祂同在直到永遠。
(3)祂會與信徒同在(3節下):
「我在那裏,叫你們也在那裏。」主第一次降臨,表明「上帝與人同在」的真理(參太一23)。祂第二次再來,信徒能與主「永遠」同在(參帖前四17)。
2.去的道路:『我就是』(4-6節)
因主曾告訴他們,祂將要回到父神那裏(參七33;十三3)。此刻門徒應已知道,往父神那裏去的路無他,乃是藉著相信主耶穌基督(4節,參三36)。接著主耶穌回答兩個問題。
第一個是多馬問的: 多馬顯然不明白主所說的。如彼得一樣,他以為主耶穌要到世上某處地方。所以問說:『主啊,我們不知道你往那裡去,怎麼知道那條路呢?』(5節)
主的回答是:『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6節)
自從伊甸園始祖犯罪以後,人和上帝絕對隔絕。人沒有可能再和上帝親近,除非有三個主要的條件得到解決:(1)他必須先有一條正確的道路;(2)他必須先認識真理;(3)他必須先有上帝自己的生命。
地上有許多的路,可是沒有一條路,是能領他到上帝那裏的正路。地上也可以有真理,可是不能叫他認識上帝。地上也有各種生命,可是沒有一個生命能跟永生連結。
主耶穌是道路、真理、生命,在十字架上祂的身體為世人捨了,開闢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使我們能以親近上帝(參來十20)。我們一信耶穌是上帝的兒子,接受祂作我們的救主,我們就解決了親近上帝的三個條件: 道路、真理、生命,我們就能夠到上帝那裏,稱呼祂『阿爸,父』。
3.去的地方:『父那裏』(7-11節)
主耶穌再次論到祂和父之間的合一。若門徒真的認清楚耶穌是誰,他們也就認識祂的父,因為主已將父顯露給世人。如今,門徒應該有認識天父的確據,因為已經看見耶穌彰顯上帝的聖潔、公義、憐憫和慈愛等神性(7節)。
這時候的腓力大概渴望以肉眼看到上帝的顯現,就對主說:『求主將父顯給我們看,我們就知足了。』(8節)
於是,主回答第二個問題:『腓力,我與你們同在這樣長久,你還不認識我嗎?人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你怎麼說『將父顯給我們看』呢?』(9節)
耶穌很有耐心的糾正他。腓力與主同在長久,也是主所呼召的第一批門徒(約一43),但他還不明白基督的神性和祂與父合一的真理。他不知道原來看見耶穌,就是看見那位完全把父顯明出來的。
接著,主連著兩次說,「我在父裏面,父在我裏面」,耶穌有能力行神蹟,講真理,但祂的身分仍是耶和華的僕人,來到世上,說的和做的都依父的意思(10節)。
門徒聽了耶穌見證自己身分的話,該相信祂是與父同為一。即或不然,也當因著祂所做的事,相信祂所說的話是真的(11節)。
4.去的結果:留下信徒做比祂更大的事(12-15節)
最後主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我所做的事,信我的人也要做,並且要做比這更大的事,因為我往父那裡去。』(12節)
『更大的事』有兩層的意思:
(1) 範圍更廣大(參太廿八18-20);
(2)效果更巨大(參徒二41)。
在本段經文中,雖然沒有清楚指出所作的是甚麼事,但是我們相信這必定與傳福音有關。耶穌的工作只限於巴勒斯坦地區,但是祂應許把聖靈賜予相信祂的人,我們便可有能力將福音傳遍世界。
這是何等榮耀之事,上帝願意與人同工,祂也應允我們的祈求,賜予我們有足夠之力量為祂工作。這些說話對信徒來說,實在是最大的安慰與力量,但願我們不要懼怕擔憂,只管努力忠心地為上帝而活吧。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主耶穌告訴門徒:「你們信上帝,也當信我。」這句話應該如何解釋?
2.思想主的話: 『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