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六、祭司長和法利賽人的反應(45-57節)
主耶穌的作為總是將世人劃分為信與不信兩類。祂這次叫拉撒路復活的後果也不例外,猶太人有的相信祂(45節);也有的不懷好意,去把這件事報告給法利賽人(46節)。
祭司長和法利賽人知道主叫拉撒路復活之後,就聚集到公會,說:「這人行好些神蹟,我們怎麼辦呢?」如果任由祂這樣講道、行神蹟,百姓都會信奉祂為彌賽亞,以致起來反抗羅馬帝國(47-48節)。
法利賽人在主耶穌三年半的傳道事工中,一直扮演著反對祂的主要角色,但他們在政治上並沒有力量;就在這個時候,祭司長也加進來,與法利賽人合作,想要同心對付主耶穌。
這兩個派系原來是針鋒相對的,如今為了政治利益結合在一起,顯然是出於上帝主權的安排。
這段經文對於當時發生的事交待的很簡要,但也說得很完全。先是開會,再是商討,最後是決策。
公會聚集商討,議定了一個決策。他們商討的題目是,他們當如何處置耶穌這個人?他們當如何阻止事情之發展?最後該亞法就說話了,他不願直接明白表達他的意思,卻以漂亮的詞句掩飾他那卑鄙的意念。
該亞法開頭說:「你們不知道甚麼。」(49節)意即「你們甚麼都不知道!」這話相當不禮貌;據說這就是撒都該人典型的說話方式(祭司長和大祭司都屬撒都該人)。
「一個人替百姓死,免得通國滅亡,就是你們的益處。」(50節)
這句話的意思是:「與其讓百姓遭殃,不如叫一個人去死。」他認為耶穌替百姓死更好,省得通國惹怒羅馬人。他的提議是要把主耶穌交付羅馬政府當局,使祂替百姓被處死。
但是他不好如此明講,因此他說的話是以政治的權宜和國民的利益為理由,也贏得了人們的贊同。後來在釘耶穌十架的結論上,彼拉多最後允准了這個辦法。當彼拉多看見動亂即將暴發時,就把耶穌交給了他們。
可見人為著自己的利益,甚麼不法的勾當都作得出來。
該亞法:他是在主後二十六至三十六年作大祭司,他主持主耶穌的宗教審訊。使徒行傳(四6)記載彼得和約翰被帶到公會前審訊時,他也在場。
「他這話不是出於自己,是因他本年作大祭司,所以預言耶穌將要替這一國死。也不但替這一國死,並要將上帝四散的子民都聚集歸一。」(51-52節)
約翰在述說這件事時,事實上是說:「不錯,但是該亞法所說的,是超過他所知道的。他在不知不覺中說出了一句偉大的話。祂若是死了,是個益處,不但使本國得益,也使全世界得益,使祂能把四散的子民都聚集歸一。」
因此,約翰在這裡所記錄的,乃是一句最可歎,最卑鄙,最兇惡的話;而另一面,這一句最可惡的話,卻同時被上帝掌管,把它扭轉成為一個給與這將亡世界的福音與盼望。也就是說,該亞法的惡意反而成就了上帝的美意。
法利賽人沒有因主在伯大尼所行的神蹟而相信,他們對上帝的兒子反而更憎恨。從那日起,他們就商議要殺害耶穌(53節)。主耶穌知道猶太人積怨愈來愈深,於是離開那地,到了靠近曠野的一座城,名叫以法蓮(54節)。
「到了一座城,名叫以法蓮」(54節):一般解經家認為這座城乃在耶路撒冷北面,距伯特利東北約七、八公里處(參撒下十三23)。
猶太人的逾越節近了,各人都得要上耶路撒冷去,在逾越節前潔淨自己(55節)。這是約翰福音提到的第四個逾越節(另三處是二13,五1、六4)。主傳道的生涯已到了尾聲,就在這個逾越節,祂死在十字架上。
眾人齊集在殿裹時,立刻想到那位行神蹟的耶穌。他們討論祂會不會來過節呢(56節)?祭司長和法利賽人則下令,任何人知道祂的行蹤,都得要通知官府,好使他們能捉拿他(57節)。
本章結束的經節,似乎暗示這時耶穌已被加上罪犯的罪名。當局還公開提出一筆獎金犒賞密告耶穌下落的人,猶大一時財迷心竅,為這一點錢,出賣愛他們的主。
然而,耶穌卻不顧危險,堂堂正正地到耶路撒冷來,他沒有躲躲藏藏,乃是公然出現。他在生命的最後幾天的表現,乃是有史以來最有勇氣的「罪犯」。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 祭司長和法利賽人是甚麼樣的人?他們聚集公會的原因是甚麼?
2. 該亞法的發言內容是甚麼?他的惡意為何反而成就上帝的美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