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今天開始讀讀約翰福音,先扼要介紹本書。
《約翰福音》是第四卷福音書,在書中並沒有記錄作者姓名,而僅在全書即將結束時略述:「為這些事作見證,並且記載這些事的就是這門徒。」(廿一24)。
而『這門徒』就是「耶穌所愛的那門徒」,也「就是在晚飯的時候,靠著耶穌胸膛說:『主阿,賣你的是誰?』的那門徒」(廿一20)。教會的傳統和大多數聖經學者都認為,靠著主胸膛的那個門徒就是使徒約翰。
約翰寫本書的時候,大概在主後八十五年至九十年間。那時候,前三卷福音書早已流通在眾教會之間了。
據早年教父的傳說,使徒約翰晚年在小亞細亞的以弗所牧養教會,教訓門徒。很可能他就在這個時期寫成這卷福音,以及約翰壹、貳、參書。
使徒約翰於晚年時,有鑑於教會的迫切需要,才動手寫這第四卷福音;當時同一輩的門徒,若不是已經為主殉道,就是已經安睡主懷,只留下約翰一個人仍生存在世。
早先,在教會中雖然已經有異端興起(參西二8),但還不至於威脅到教會的見證。但是到了第一世紀末葉,教會除了外部面臨羅馬政府的逼迫之外,內部也受到異端嚴重的破壞(參約壹四1-3),特別是有一些人懷疑主耶穌的神格(約壹二18-27;五20;約貳7-11)。
從約翰的書信裏,可以看出當時混亂的情況。有的說耶穌只是一個人,並不是神;有的說耶穌是一個普通人,直等到祂受洗的時候,聖靈降在祂身上,祂才作上帝的器皿,被上帝所用;有的說耶穌是受造者,信了祂還不能得永生等等。
因此,當時各地方的教會的監督,紛紛要求約翰出來寫一卷書,繼三卷福音書之後,來證明主耶穌的神格和工作。那時候只有他能作這樣的見證,因為他是僅存的使徒,曾親眼看見過主和祂所作的事,親耳聽見過主所講的真理(廿一24;約壹一1-4)。
四卷福音書中,前三卷的寫作大綱、材料安排的次序,以及對主耶穌生平的觀點等大致相同,故聖經學者稱它們為《對觀福音》、《符類福音》或《同綱福音》;惟獨《約翰福音》,由於時間、環境、使命感的緊迫性都與前三卷福音書不同,因此在材料編排、內容信息、體裁風格上均見其匠心獨運。
約翰福音的文體,簡單純樸,用字淺顯;但思想深邃高遠,直截有力,觸摸到屬靈奧秘的深處,震盪心靈。本書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材料與其他三卷福音書相同,其餘都是新材料。在材料的取捨中,作者也不是兼容並蓄,而是有目的地作選擇。
本書作者將它的主旨要義清楚表明:「但記這些事,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上帝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祂,就可以因祂的名得生命」(廿31)。本書是叫我們相信基督乃是從天降下仍舊在天的一位奧秘的『神子』。
第一章誓有關神子救主「道」的簡介
約翰以「道」作為福音書之始,但並沒有立刻指出「道」是誰或是甚麼。英語的「道」字(word)是說話的單位,用以向人表達自己。這裏的「道」不是指一段說話或演辭,乃是一個人:「上帝的兒子主耶穌基督」。
上帝在主耶穌身上全面向人類彰顯祂自己。基督來到世上,完美地向我們顯明上帝的形象。基督在十字架上受死,說出上帝何等愛我們。故此,基督就是上帝給人活潑的道(說話),表達神上帝心意。
一、道與上帝的關係(1-2節)
『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1節)
「太初有道」。『太初』與『起初』(創一1)意義不同,『起初』是指上帝創造的開始,亦即時間的起頭;『太初』是指在未有時間以前,在已過無始的永遠裏就已經存在,也就是自有永有。
「道與上帝同在」。耶穌有祂獨特的個性。祂並不是一個理念,一種思想,或一些模糊的觀念。祂是一個真實的實體,又「與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祂不但與上帝同在,更是上帝本身。
人們說基督是個神靈、或說祂像上帝、祂是神聖的,都不能充分說出事實來。聖經教導我們祂就是上帝。
「這道太初與上帝同在。」(2節)本節不僅是第一節的重複,並且也是一個確認:指出耶穌基督在已過無始的永遠裏,就已經是上帝,並不是突然由人變成上帝的。
二、道與萬有的關係(3節)
「萬物是藉著祂造的」原意指『萬物是透過祂而成為存在』,祂並不是受造物,而是萬物的創造主。
「萬物」,包括人類、動物、天上的星宿、天使,一切有形及無形的東西。「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絕無例外。只要有一樣東西存在,都是祂造的。
三、道與人的關係(4-5節)
「生命在他裏頭」。這句話不單指祂擁有生命,亦指祂是「生命」的源頭。生命包括屬靈及肉身的生命。我們出生的時候,便有肉身的生命;重生的時候,便有屬靈的生命;二者都是從基督而來的。
「這生命就是人的光」。這位給我們生命的主也是「人的光」。祂給人所需要的指導和引領。
『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5節)本節經文可說是《約翰福音》的提綱挈領;本書中後面的發展,都在說明光(耶穌基督)與黑暗(世界的王)之間的鬥爭。
罪來到世界,將「黑暗」帶進人類的心靈。他們再不知道上帝是誰,也沒有興趣想知道。整個世界也陷於「黑暗」之中,主耶穌到來,就像光照在黑暗裏。只是黑暗既「未能理解光,也未能勝過光」。
四、道與先鋒施洗約翰的關係(6-8節)
施洗「約翰」是「從上帝那裏差來的」(6節),作主耶穌的先驅,他的使命是宣告基督來臨,囑咐百姓預備好迎接祂。「這人來」為要證實耶穌就是世界的真「光」,叫「眾人可以」信靠祂(7節)。
約翰只是點著的明燈(參五35),向人指明世上的光(參九5),他自己並不是那光(8節)。施洗約翰不是光的源頭,只是反映上帝的光,我們基督徒也是這樣。耶穌是真光,指示我們生命的方向,幫助我們到達上帝的面前。祂揀選了跟隨祂的人向不信的世界反映這光。
五、道與世人並以色列人的關係(9-11節)
約翰向世人指明的光是真光,照亮一切來到世界的人(9節)。祂創造世界,為世界的合法主人,但世人卻不認識這位創造主(10節),視祂如普通人一個,並待祂如陌生人,更如被遺棄的人。
「他到自己的地方來」,祂沒有僭奪別人的財產,反而在自己所造的世界上居住,但「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11節)。基督來到世上,在猶太人中間,要作他們的彌賽亞,但他們卻不接受他。
六、道與信徒的關係(12-18節)
故此,基督再向全人類呼召,「凡接待他的」,祂就賜他們「權柄作上帝的兒女」(12節)。我們如何能作上帝的兒女?不是靠善行,也不是成為教會會友,更不是盡力而為作好人,而是接待他,相信他的名。
因著信靠耶穌而重生,使我們的態度、願望、動機與以前不同。出生使我們有肉體的生命,成為父母家中的成員;重生使我們有屬靈的生命,在上帝的家中有分。
從生理上說,一個人先要出生,才能成為人的兒女。故此,若要成為上帝的兒女,必須有第二次的出生,這稱為重生,悔改信主或得救。這裡先指出三個不能使人得救的途徑,然後才指示得救的唯一道路。
首先,得救的人「不是從血氣生的」,意即人不能說自己的父母是基督徒,所以他就是基督徒。救恩不能由血緣從父母傳給子女。
其次,得救的人不是「從情慾生的」,人的肉體沒有能力使自己獲得新生。雖然人要願意才能得救,但單靠意志並不能使人得救。
第三,得救的人不是「從人意生的」。救人的能力不在於人。
重生究竟如何發生呢?答案在「從上帝生的」這句話,即重生的能力只在上帝,不在其他(13節)。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道」做何解釋,祂跟上帝、跟萬物、跟人有何關係?
2.如何才能重生得救?重生得救以後有何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