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三、享用活水的結果:
這段經文是理性與感性的差異。傳福音應該是感性多於理性,熱情多於冷靜。
1.對人作活的見證(27-30節)
門徒從敘加購買食物回來,發覺耶穌正和那婦人說話,覺得詫異,因為當時的拉比們教導說,男子出了家門就不可與陌生婦人談話,就連與妻子說話都不妥。但「沒有人」問主曾向她要甚麼,或「為甚麼和他說話」(27節)。
那婦人談完話「留下水罐子」,迫不及待的「往城裏去」。她請城裏的人出來看那個「將她素來所行的一切事都說出來的人」,說這人可能就是彌賽亞。這話引起他們的好奇,許多人都拋下工作,離家出城找耶穌(28-30節)。
撒瑪利亞婦人的行動,對比猶太人是一個極大的反差。耶穌在猶太地居住施洗,雖然許多人前來受洗,我們沒看見群體歸主現象。但是在撒瑪利亞卻不然:『眾人就出城,往耶穌那裡去。』(30節)
2.叫主得著滿足(31-34節)
從傳福音者的角度來看,撒瑪利亞婦人是一個不被看好的,這樣的人怎麼有好見證?人家怎麼會相信他?怎會有說服力?不做反見證就不錯了!沒想到,他的感性、他的熱情讓福音在撒瑪利亞大大傳開。
反觀門徒們,這些跟從主學習已經有不算短的時間的門徒,他們是理性的、是冷靜的。對於主耶穌跟婦人說話,他們覺得訝異,知道不合傳統,但是他們沒問甚麼(27節)。
當主耶穌趁機教導他們真理時,他們一副茫然的樣子:『這其間,門徒對耶穌說:「拉比,請吃。」耶穌說:「我有食物吃,是你們不知道的。」門徒就彼此對問說:「莫非有人拿什麼給他吃嗎?」』(31-33節)
當然,這些門徒是初學者,許多屬靈的功夫還沒有很深的根基,所以對屬靈的事物領略較淺薄,但是也是一個很強烈的對比。相較一個初認識主的撒瑪利亞婦人,不顧惜自己的顏面,立刻熱情的到人群中見證主,這些門徒就顯得過於理性、過於冷靜。
戴德生曾說:「有人爭著繼任使徒,而我就寧做撒瑪利亞婦人的後人,因當使徒出外找食物時,她急著救人靈魂,就連水罐子也忘了。」
『耶穌說: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來者的旨意,作成他的工。』(34節)這句話我們一定要牢牢記住,我們應該效法主的心志,讓遵行天父的旨意成為我們人生的標竿,讓完成主的福音使命成為我們努力的方向。
這不代表主耶穌不吃任何物質的食物;乃是強調在祂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不是要滿足身體上的需要,而是遵行上帝的旨意(參可三20)。
3.叫撒種的和收割的一同快樂(35-38節)
主耶穌要門徒以屬靈的眼光看見神國的莊稼已熟(人心已預備好了),收割的人有永恆的報答。
主耶穌對門徒說,格言說如果你播種,你就要等候至少四個月,才能開始收割。也就是說收割的時辰是催促不來的。祂卻很慎重地告訴門徒:「舉目向田觀看,莊稼已經熟了(原文作發白),可以收割了。」(35節)
耶穌所想著的是自然和恩典的對照。按常理人人撒了種要等待一個時期才收割;在撒瑪利亞神聖的事情發生得這樣突然,道種一經播下,就等著人去收割。
主耶穌指示門徒有關呼召他們去做的工作。祂選了他們當收割的人。他們不但能得到今生的「工價」,而且他們工作的成果能延續「到永生」。在天上,撒種的和收割的將「一同快樂」(36節)。
這正應驗一句俗語:「那人撒種,這人收割。」(37節)門徒是承接整個救恩歷史中收割的人,歷代的先知付出勞苦、努力,甚至付出生命,但門徒還沒怎樣付出勞力就要收穫了(38節)。
4.叫更多的人得著主話的供應(39-42節)
因為那撒瑪利亞婦人簡單坦白的見證,有好些人相信了主耶穌。因她說:「他將我素來所行的一切事都給我說出來了。」(39節)作見證能夠使人相信主耶穌,所以在教會中,千萬不要小看作見證的功效。
撒瑪利亞人接待主耶穌與猶太人全然不同。撒瑪利亞人似乎真正欣賞這個奇妙的人,「求他在他們那裏住下」。主沒有推卻他們的邀請,「在那裏住了兩天」(40節)。
信主的人經歷各有不同。有人相信是因為婦人的見證,更多是因為主耶穌的話(41節)。上帝用不同的方法領罪人歸向祂,最不可缺少的是他們要相信主耶穌基督。
然後,他們對婦人說,他們有救恩的確據,不是因為婦人的話,而是因為主耶穌的話。他們「親自聽見了」並相信祂的話,知道這真是(基督)救世主(42節)。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婦人認識主耶穌是彌賽亞之後做了甚麼事?她可能會面對甚麼窘境?
2.主耶穌說祂最大的使命是甚麼?祂如何教導門徒應用這個真理?
3.撒瑪利亞城的人聽了婦人的見證如何回應?有何結果?對你的啟發是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