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5. 佳偶的尋找(1-5節)
現在角色反轉過來;她心想自己要採取主動去尋找她的良人。
故事的線索很清楚:佳偶夜晚在她床上熱切地尋找她的良人。在那裏無法找到他,她就出到街道上去,遇見守夜的人,向他們詢問,稍後立刻就找到她的良人,將他帶回她家中,到她母親的寢室中。
這是一個美麗的邂逅,如真似幻的過程,可以說是個夢想。這個夢想自始至終都隨聲附和著「尋找」(1、2各節兩次)和「尋見」(遇見)這些字眼。她四次論到她失去的良人為『我心所愛的』(1-4節)。
夜復夜,她躺臥在床上,都無法忘掉他。她尋找他,但他不在那裏;她大聲叫他,但得不到回答。她只能想像自己出到街上和城裏的廣場中去尋找他,卻找不到(1-2節)。
想像中她詢問那些在夜間『巡邏的人』是否看見他(3節)。想像的確可以讓任何事情發生,離開羅的人之後終於找到他;她拉住他,不容他走,「直到」她領他入她『母親的家』(4節)。
女主角經過失落又獲得的經驗,深深的瞭解自己需要男主角的愛,因此要緊緊的抓住他,與他訂立婚約。下一段就是結婚的詩歌了,這是婚前詩歌的最後一段。
從這個故事的發展,我們發現直到八章(1-2節),女子仍然在期待著有那一天,她可以公開表示她的愛情,領她的良人進『(她)母親的家』,可見我們在這裏所見只是一個夢,在這夢中她與我們分享她的熱望。
另一方面,倘若這卷書是一部愛情詩集,反映不同的人的經驗,我們便不能輕易下結論說這裡是描寫一個真實的經驗。作者在這裏的描述,似乎也是對當時社會一些習俗的挖苦。
在這個社會中,婚姻權由男人決定,女子沒有自主權,只能被動的等候安排。同時,一個女人的地位,由她與男人的關係而定,婚前是對她父親和兄弟,婚後則對她丈夫。
這裏,她表露內心意向時,所有如此社會習俗都被超越了。她要採取主動去尋找她的良人;她會領他到家裏,在那裏完成他們的愛情。任何力量都不應該抑制那洶湧澎湃最深的熱情,政治的或宗教的力量都不能。
不管人生實際面或是文學作品中,許許多多的悲劇,都圍繞著像這樣的傳統枷鎖與內心隱藏的熱情之間的激盪,這正是人生真實的寫照。
『我剛離開他們就遇見我心所愛的。』(4節)她是在離開人們時,才遇見她的良人的;在許多屬靈的事上,別的弟兄姊妹也許可以幫助我們,惟獨遇見主這件事,沒有別人能幫助我們,必須我們自己去尋找。
三、訂婚良辰之追憶(三6~五1)
1. 所羅門的一首婚禮之歌(6-11節)
這段經文描寫所羅門的迎娶行動,是愛情的最佳結局,不過這是一個尚未有結局的結局,因為尚未發生。
婚禮永遠是最令人難忘的經驗,從這次盛大的迎親場面的描寫,可以看見新郎的重視,要顯明他心中的愛情。
作者借耶路撒冷眾女子的口,說出王迎接的盛況。迎接新婦的路上,香料燃燒的煙氣冉冉上升,狀如煙柱。婚禮進行時的儀仗隊中有武士參加。喜轎以堅實的木料和金、銀製造,華貴輝煌(6-10節)。
這頂華轎選用的材料富有象徵意義(10節),特別對今日信徒蒙救的經驗而言十分有意思:黎巴嫩的木料可象徵主耶穌完全的人性;金子代表祂完全的神性;銀子則指祂的救贖;而紫色有君王的尊貴。
『底』直譯作『靠背』,金、銀大概是用來包在利巴嫩木上。當然,這是一種象徵式的解釋。
對於雅歌作者試著以人間愛情反映神人之愛,這樣的象徵是可理解的,亦可豐富我們對主的了解與認識。
「其中所鋪的乃耶路撒冷眾女子的愛情」(10節下): 最後詩人又把焦點由權勢、財富轉向「愛」。這裡這樣使用跟之前描述「眾童女都愛你」(一3)的意義是一樣,每個適婚年齡的未婚女性都欣賞男主角。
這句話也是較為難解釋的描寫,因為上面所提的均是一些實物的材料,何以鋪墊卻用以描寫愛情?新英文譯本作『它的襯裏是皮革製的』;假如這樣,這裡就可以解釋為主耶穌的捨命之功。
所以,這頂華轎一方面指所羅門的娶親盛事,另一方面則象徵耶穌的榮美與工作,祂以極美之物品迎接信徒。
這段經文,充分表現出愛情帶來極盡歡愉的婚筵,也是愛情的至終歸宿與結局。
在地上,每一個信徒均應渴慕這日子的來到。那日,與主同在,並且永不分離。這就與人間之愛有極大的不同,人間之愛仍須面對分分合合,但是與主那婚筵之日,正是我們與主永遠同在之時。
這首詩以向『耶路撒冷眾女子』或『錫安眾女子』(錫安嚴格來說是耶路撒冷聖殿所在)所發的邀請作結,邀請她們在王歡樂的結婚日子出去迎接他(11節)。
在此並提及王母給他戴上王冠或花環,便使人想起所羅門母親拔示巴在他登基和他作王初期所扮演的顯著角色。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 『我剛離開他們就遇見我心所愛的。』(4節)如何應用在屬靈的追求上?
2.所羅門這頂華轎選用的材料富有那些象徵意義(10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