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本章一開始的描寫與十二章(1-14節)略同,都是指以色列被圍時的情形。可是前段著重在上帝拯救的保證方面,而本段則顯出神如何具體地拯救他們。上文看不到選民國的危急,本段則活生生地展露出來。
本章以「爭戰、勝利」與「上帝的降臨」為主題,描述在「耶和華的日子」將發生的事情:
1. 耶路撒冷將經歷被擄的浩劫(1-2節)。
彌賽亞(耶穌基督)第二次降臨的日子已經接近,耶路撒冷城居民的財物必會被搶劫掠奪(2節;啟十一2)。戰敗之人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財物被敵軍搜刮,耶路撒冷要親自承受這一切。
末世一七之前半,那敵基督將必毀約(參但九27),那跟隨敵基督的萬國大軍,必被上帝激動,聚集前來耶路撒冷與以色列人爭戰。一七之後半,聖城必被萬國大軍攻破,外邦人踐踏聖城四十二個月(參啟十一2)。
聖城居民的一半,仍舊得以殘留在城中,未被完全剷除剿滅。
2. 在浩劫中,上帝必親自降臨成為選民的拯救(3-8節) 。
一七之後半,即三年半的大災難結束之時,上帝必要藉彌賽亞(耶穌基督)第二次降臨,率領天上眾軍和以色列大軍,前去與「跟隨敵基督的軍兵」和「萬國大軍」爭戰(參啟十九11-21)。
這就好像從前在以色列歷史上,正當面臨滅亡危機之際,上帝伸手為他們爭戰,扭轉乾坤一樣(參出十四24-25;結三十八21)。(3節)
當攸關上帝選民存亡危急之日,彌賽亞(耶穌基督)必要第二次降臨,腳踏在聖城東面郊外的橄欖山上。橄欖山必裂為兩半,分別向南北方向移動,以致山的中部出現東西橫貫的極大裂谷(4節)。
這
裏充滿末日啟示的色彩。耶和華降臨,不在錫安山,因為仇敵占據了那裏;祂降在橄欖山,這是聖經第一次提到這個名字。以西結稱它為「城東的那座山」(結十一23),事實上它是座山脊,有四公里長,南北走向,在耶路撒冷東邊,兩者中間有汲淪溪谷相隔。
橄欖山比聖殿的山更高,所以完全擋住東邊的視野;若要從城中逃跑,因山坡險峻,也很不方便。這道山脊裂開,成為極大的谷,便不再成為障礙,同時戲劇化地證明︰耶和華已帶著能力臨到。
這個東西橫貫的山谷,剛好可供耶路撒冷城中居民從谷中方便逃跑,因為裂開的山谷必會一直延伸到亞薩(此地名不可考),百姓逃跑,必如猶大王烏西雅年間的人逃避大地震一樣。
彌賽亞(耶穌基督)第二次降臨時,將會有眾天使與祂同來(參太二十五31;可八38;猶14)。(5節)
烏西雅年間的地震,阿摩司書根據該日期計算(摩一1),大約發生於主前第八世紀中期。當時一定非常可怕,以致變成傳奇故事。阿摩司創先將地震用在末日的意象中(摩六11,八8,九1-5)。
在末時,地上的光不是由天上的三光而來,不需日光、月光與星光,因為上帝的榮耀就是永久的光,永不熄滅(啟廿一22-25)。(6節)
在那一個獨特的日子,時間不能再以晝夜來區分與計算。日光既無從作為白晝,也不再反射在月光與星光,日光的效能已經完全失去了。所以既不是白晝,也不是黑夜(7節),即暮色之光,非耀非暗,介乎日夜間之光。
隨著山崩地裂,地下水流有所改變,從耶路撒冷的聖殿那裡有泉源流出活水來(參結四十七1)。有一半的水向東流入死海,另一半的水向西流入地中海,全年四季都沒有所謂的枯水期,一直湧流不息(8節)。
上帝揀選橄欖山作為彌賽亞再臨的地方;祂的顯現,帶來了宇宙間異常的改變。
3. 耶和華必作全地獨一、和平的君王(9-11節)。
當彌賽亞(耶穌基督)再臨時,耶和華要在聖地建立彌賽亞國,並且親自作王。在彌賽亞國度裡,必不再有任何偶像假神,惟有祂乃是獨一無二的真神(9節)。必不再有任何偶像假神的名被人提起,惟獨尊稱真神的名。
耶路撒冷四周原為丘陵山地,在彌賽亞國度時期,從北方的迦巴直到耶路撒冷南方的臨門要變為一片平原,耶路撒冷城在四圍一片平原之中屹然高聳,明顯突出。
耶路撒冷城的範圍從北面的便雅憫門到東北角的第一門之處,又到西邊的角門;並從最北的哈楠業樓,直到南面,靠近王池(尼二14)與御花園(尼三15)王的酒醡處(10節)。
包圍耶路撒冷的眾山是為要隱藏它、保護它(詩一二五2),但現在不再需要這種防禦了,所以它們被夷為平地,讓聖城凸顯在地上,配合全地大君王之首都應有的氣派。
由迦巴(耶路撒冷東北九公里)至臨門(耶路撒冷西南六十二公里),橫貫耶路撒冷約超過六十公里之地均變成平原。
迦巴乃猶大支派所分之地,是最北的一個城鎮(參王下廿三8),而臨門則是最南方之城,所以「由迦巴至臨門」可作「由南至北」之意;現今由南至北之地理形勢皆有變動,叫耶路撒冷更顯突出。
相當龐大數目的人口定居在城裡,不再因觸犯上帝而遭受天災人禍等責罰,城內居民必十足享受與『耶路撒冷』名實相符的平安。
4. 耶和華必親手用災殃攻擊列國(12-15節)。
本段在時間次序上接連第3節,1-2節是處在戰役之前期,而本段則是後期。
上帝解救選民的危難透過三個方法: 他先用「災殃」(瘟疫,如出九14;民十四37)攻擊仇敵,叫他們肉體「消沒」(12節),那些敵對上帝的軍隊,突然之間生病,在上帝面前完全無能為力。
接著又使用內哄之法,使他們之間產生極大的混亂,甚至自相殘殺(13節),這也是一件神跡性的審判(參結卅八21)。
最後以猶大作為滅敵的途徑,上帝的選民必要請纓前來,為保衛耶路撒冷奮勇爭戰。各國的財物,就是金銀衣服,必被搜刮一空(表徵完全的勝利),牲畜也與人同樣遭災殃(形容仇敵徹底的敗亡)。(14-15節)。
5. 列邦因耶路撒冷的大君王萬君的耶和華而蒙福(16-21節)。
在全書最後一段落中,先知以全地都來敬拜大君王為結束,表示國度已建立,上帝的權柄「從這海到那海,從大河到地極」(參九10)。這是一幅祥和平安的圖畫。
(1) 萬民來朝拜(16-19節)
戰後殘留的各國聯軍倖存者,必因在戰爭中親眼目睹各種神蹟奇事,有感於以色列人的上帝乃是又真又活的大能上帝,故歸信祂,並且每年上到耶路撒冷來敬拜祂。他們藉著歡度住棚節,承認上帝支搭帳棚與屬祂的人同住(16節)。
全世界各地各族之中,若還有不承認、不敬拜以色列的真神的,上帝必不會降福給他們。不相信、也不敬畏真神的人,必得不到上帝的降福,甚至會被災病攻擊(17-19節)。
(2) 選民重為聖民(20-21節)
耶和華將作全地的大君王。這裏看見一幅耶路撒冷全然歸耶和華為聖的圖畫,在這圖畫中,當上帝統管世界時,神聖和世俗的區別必要消除,全地所有人、物件與動物都歸上帝為聖。
馬匹身上的一個小裝飾(鈴鐺),如同昔日大祭司冠冕上的金牌(出廿八36)一樣,刻上『歸耶和華為聖』這幾個字;表示當初上帝對以色列的旨意(出十九6),完全得著成就。
耶和華殿內的『鍋』等普通器皿,也必像祭壇前用來盛血的祭碗(參亞九15)同樣聖潔,一切都歸神聖的意旨所使用。
耶和華的日子,是一個審判的日子,也是施恩的日子。對有罪的人來說,這「日」帶來了驚恐與審判;對敬畏上帝的人來說,那日是「拯救」的日子。
這章中上帝降臨的描述可算是全書的高峰。那位獨一無二、聖潔和平的大君王要臨到全地萬民中間,是可畏(3-11節)又是可親近的(16-17節)。百姓應有的回應是「歸耶和華為聖」。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 我們所事奉敬拜的,是一位將要來、至尊至榮的大君王,祂配受我們的尊榮,俯伏敬拜。你如何對待我們的上帝呢?
2.在平常生活當中,應當如何表現出『歸耶和華為聖』呢?
撒迦利亞書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