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九至十章主要是論到選民蒙恩的經過與結果,十一章卻是指出為什麼他們不能早日蒙恩的原因,全是他們棄絕了彌賽亞之故,因此本章就道破九至十章所應許之之恩澤要延後才能降下來之主因。
1. 樹木傾倒(1-3節)–以色列被毀的描述
第五個圖像描寫高貴的香柏樹都傾倒毀壞。
這是一首抒情短詩,寫給利巴嫩和巴珊的。前面曾以這兩處作代表描述回歸者(十10),現在又以它們作結束。好些先知將這兩塊地連在一起談(賽二13;耶二十二20;結二十七5、6),撒迦利亞所用的意象都取自從前的預言。
先知用一個喪禮中的哀號為背景,帶出百姓將面臨大審判的毀壞與荒涼的光景。可能最近的一次應驗是指向主後七十年羅馬軍攻毀耶路撒冷的事件。
迦南美地將被人任意侵入,上帝收回保護的手,領袖階層被毀滅(黎巴嫩的香柏樹被火燒滅);族長、長老見到這樣的災難感到悲傷(松樹啊哀號),上帝選民中各家家長(巴珊的橡樹)都當悲傷(1-2節)。
以色列王宮有哀哭的聲音可以聽見,因以色列全境遭到敵人入侵並摧毀;那些欺凌平民的首領;他們如今因缺少吞噬的機會,而到處遊行,其飢餓咆哮的聲音隨處可聞。都因以色列國土被敵人破壞淨盡(3節)。
先知透過希伯來文兩個文學技巧,生動地書寫以色列被毀的情形。他以極美的詩歌體裁,描繪一幅巴勒斯坦地被蹂躪的圖畫,他又以「倒置法」描述,即先述其果,再說其因,就是接著的第六幅圖像。
2. 壞牧人(4-17節)
第六個圖像是個真人演出的比喻,說明以色列被毀的原因(4-5節)、被毀的定局(6節)以及彌賽亞被棄的預言(7-17節)。
(1)以色列被毀的原因(4-5節)
上帝將祂的心意告訴先知撒迦利亞,要他充當那真牧人「彌賽亞」的角色(4節)。上帝將祂的心意告訴先知撒迦利亞,而由先知撒迦利亞將上帝的話記錄下來(4下-14節)。
外邦侵略者,他們佔領並取得管轄權,任意殘害以色列人,還以為是自己當得的權利,為所欲為,毫無罪惡感(5節上)。
以色列人中的首領們,他們把一般百姓當作私有財物,買賣轉移權利,從中致富,還以為是出於上帝的恩賞,因此感謝讚美上帝。統治和看顧以色列人的政教領袖,實際上並不以憐恤對待他們(5節下)。
(2)毀滅的定局(6節)
全部以色列人,他們不僅首領不良,一般平民也偏離正路,故上帝不再憐恤他們。這是指上帝必將以色列人交給鄰國和他們的王,任令他們為所欲為,鄰國必蹂躪迦南美地(參1-3節)。
(3)彌賽亞被棄的預言(7-17節)
承接前面(4-6節)的吩咐, 先知遂扮演起牧人來,他扮演一個帶預言的角色,執行將來彌賽亞的使命,演出了彌賽亞的遭遇,同時他也將以色列對彌賽亞來臨的態度演出來。
先知以二次象徵性的表演,每次皆預告國家將來的遭遇。不過,也有聖經學者認為這是異象裏的寓言,先知並沒有實際地扮演牧人的角色。
a. 首次象徵性行動(7-14節,「於是」)
(a)折斷榮美杖(7-11節)
於是先知揀選群羊中最困苦的羊,以示他們的苦境,並手拿二根牧杖,稱一根為「榮美」(榮美的恩典,包括憐恤、慈愛、看顧等等),另一根為「聯索」,指國家的團結或合一的聯繫(7節)。
這本是彌賽亞的工作,將恩慈及合一賜給那被外族鐵蹄統轄的選民,只要他們肯接納他為他們的彌賽亞王。
可是在簡短的「一個月」內,先知牧養的工作竟遭僱工的白眼,結果他決定「放棄」他們。因為我厭煩他們,他們也嫌棄我(8節)。
先知可能因羊群太大而請了三名助手協助牧顧之工作,可是這三人必定在工作上不忠職守,屢勸不改,使先知厭煩他們。但他們對先知的態度也不分軒輊。
於是先知決定放棄那些桀驁不馴的人,不以他們為牧養的對象,任由他們自取滅亡,任由他們自相殘殺、相咬相吞(9節)。
聖經學者將三牧人預喻在彌賽亞出現時以色列國的三種領袖:宗教方面的(如法利賽、文士、撒都該等)、祭祀方面的(如祭司長、祭司、利未人)及民政方面的(如長老)。據福音書記載,就是這些人商議除滅耶穌的(如太廿七11;可十五1)。
為了表明他的放棄,先知就折斷那「榮美杖」,這動作表徵上帝與萬民所立的約此時廢棄了(10節)。如今此約除去,表明上帝放棄其選民,任由外邦國攻取他們。那時,那些「仰望我的困苦羊」便堅信上帝言出必行了(11節)。
(b)折斷聯索杖(12-14節)
先知回去向羊的主人收取牧養的工作,主要是在試驗他們對他的工作有何評價。於是羊主給了他三十塊錢,這是律法中賠償被牛觸死之奴僕的價錢(12節,參出廿一32)。
原來先知起初是向他們找份牧養工作的。關於先知如何牧顧群羊的動作,作者在開始時沒有詳細說明,只在故事發展的過程中逐漸透露故事所需資料,而構成一個全完的事蹟。
這裡所記是先知撒迦利亞代表彌賽亞(耶穌基督)對以色列人的政教領袖說話,讓他們對他們所棄絕的真牧人作出估價。結果他們定意付代價除掉彌賽亞,而所定的代價僅相當於一個奴僕的身價,並且也應驗在猶大賣主的事上。
上帝於是吩咐先知將他們認為美好的工價丟給窯戶,先知在上帝的殿中就照做了(13節)。這是預言出賣主耶穌的猶大,後來將他所得的三十塊錢丟回給祭司長和長老,而他們轉將那銀錢買了窯戶的一塊田(參太二十七3-10)。
為了表示這動作是一個很嚴重的放棄,先知將第二根杖折斷,藉此表明上帝廢棄以色列全國的「聯合」(14節),即上帝讓他們兄弟分裂,國家敗亡(應驗約十一48的預言)。
那根聯索的杖(參7節)本來是要使上帝的選民合而為一,如今因為他們棄絕彌賽亞,以致被主折斷。這表明彌賽亞廢掉上帝選民中間的情誼,造成後來猶太人逼迫猶太基督徒,及上帝與人有了中間隔斷的牆(參弗二13-14)。
b.再次象徵性行動(15-17節,「又」)
(a)取愚牧器具(十一15-16)
先知又蒙吩咐,再次扮演牧人,這次要扮演愚昧的牧人,就是惡牧,以示上帝因他們藐視先知(代表彌賽亞)的後果(4-14節)。此處預表原先上帝所設立的好牧人,就是彌賽亞,將會被愚昧的牧人所取代。
上帝自己解釋先知的象徵動作所表示的意義,上帝將興起一個愚昧的牧人,專門惡待上帝的選民。他不是正規的牧人,不從事牧人所該作的事,反而像盜賊和豺狼一樣,傷害群羊(16節)。
(b)宣告壞牧人之禍(17節)
牧人既然不能看顧羊群,就不必要保留他身上看顧的能力,使他變成廢人。有手卻不能舉杖,有眼卻不能看見,全然失去牧人的資格。
選民因拒絕真牧人去跟隨無用的假牧人(15-16節)而遭上帝的刑罰。這刑罰可歸納於「我廢棄與萬民所立的約」這句責備中(10節),上帝定意「不再憐恤這地的居民」(6節)。
和上帝的關係斷絕,被上帝所棄,這是何等可怕的刑罰。而對那些無用的牧人來說,禍患與咒詛必不離開他們(17節)。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 主耶穌是我們的大牧人,祂看顧喪亡的,尋找失喪的,醫治受傷的,在我們中間牧養我們。我們能終生跟隨這位好牧者,是何等大的福氣。
2. 求主在教會中,興起更多忠心的好牧人、領袖,牧養分散在各地的羊群。又求主憐憫,格外保守在這世界中,那些仍沒有牧人牧養他們的羊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