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一開始是傳道書整卷書的主旨:「你趁著年幼,衰敗的日子尚未來到,就是你所說:我毫無喜樂的那些年日未曾臨近之先,當記念造你的主。」(1節)
傳道者強調時間迫切,勸人不要再耽延時間了。年輕的時候,是確定人生走向和價值觀的最佳時機。若要活得有意義,便須趁著年少時為創造主而活。
接著一連串的圖畫逼真地描繪出人類有增無減的脆弱,每幅圖畫都很有畫面。首段是使用比喻的手法(2-4節);次段是使用直接描述(5-7節),兩者都是描寫身體老化實際的情況。
1. 當趁機會失去之前竭力奔跑(2節)
「不要等到日頭、光明、月亮、星宿變為黑暗,雨後雲彩反回;」
這是形容年老視力衰退,目光模糊不清,感受不到大自然發光體的亮度的情形。也就是人生的晚年,時不我予,機會不再的時候。
(1) 要把握恩典的時刻:
白日指恩典時代尚存留的時候;黑夜指恩典時代的結束。
(2) 要把握人活著的時刻:
白日指人還存活在世上的時候;黑夜指人去世的時候。
(3) 要把握可傳福音的時刻:
白日指環境容許傳揚福音的時候;黑夜指環境反對福音達於高峰的時候。
2. 當趁身體退化之前盡力服事(3-4節)
「看守房屋的發顫,有力的屈身,推磨的稀少就止息;從窗戶往外看的都昏暗,街門關閉,推磨的響聲微小,雀鳥一叫,人就起來,歌唱的女子也都衰微。」
這是一幅產業衰敗的圖畫。傳道者以家道衰落之富戶和他傾覆的房子,描寫生命消逝、人事變遷。先是人丁的衰落;其次是屋宇的破落。這八幅圖畫刻劃出年長的人某些特徵:
(1)看守房屋的發顫:手或腳無力顫抖;
(2)有力的屈身:彎腰駝背;
(3)推磨稀少:牙齒脫落,咀嚼困難;
(4)從窗戶往外看的都昏暗:老眼昏花,視力模糊(白內障、老花眼)。
(5)街門關閉:重聽或耳聾,或食慾不振。
(6)推磨的響聲微小:說話聲音含糊不清,有氣無力。
(7)雀鳥一叫,人就起來:晚上睡不好覺,清早就起床。
(8)歌唱的女子也都衰:嗓子嘶啞,聲音微弱而含糊不清。
年輕時期是一生的黃金時代,充滿活力和衝勁,有理想和願望。人當及時行樂,享受人生;但青少年不要過著聲色犬馬、紙醉金迷的生活,知道人生的限制,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所以應當趁身體退化之前盡力服事。
3. 當趁環境變故之前努力得人(5節)
「人怕高處,路上有驚慌;杏樹開花,蚱蜢成為重擔;人所願的也都廢掉,因為人歸他永遠的家,弔喪的在街上往來。」
這裡直接描述身體老化實際的情況。最前面有一個連接詞,「還有」、「再者」,此處未譯出。
(1)人怕高處:害怕爬上高處。
(2)路上有驚慌:因走路不穩而害怕出外走動。
(3)杏樹開花:頭髮變白。
(4)蚱蜢成為重擔:輕輕的蚱蜢,都覺得太重,表示肌耐力退化。
(5)人所願的也都廢掉:過去喜歡的不喜歡了,食慾和性慾都不感興趣。
(6)人歸他永遠的家:朋友一一離世。
(7)弔喪的在街上往來:朋友來往的時候就是參加喪禮。
因年老百病纏身,身體機能衰退,因此步履艱難;害怕爬上高處,害怕出外走動。頭髮變白,兩腳行動不方便,移動遲緩。食物與生理機能退化,對甚麼都不感興趣。
接著老朋友一個個離世,每次見面都在告別式的場合,老朋友們見一面就少一個。
傳福音最合適的人是我們的朋友、家人、我們愛及愛我們的人。
我們自己無法預期現在的狀況何時會改變,也無法預期我們所認識的人是不是給我們現今的機會。所以應當趁環境變故之前努力得人。
4. 當趁死亡臨近之前作主見證(6節)
「銀鏈折斷,金罐破裂,瓶子在泉旁損壞,水輪在井口破爛;」
本節第三次說:不要等到(未譯),與上文相呼應。主要是以四種說法描繪最後的死亡,可以分為兩對。
第一對,金罐附上銀索或銀鏈。當鏈子折斷,罐子跌落,破損了就無法修補。這個意象指出當生命結束時,碎片再也無法復合。
第二對比喻是一個瓶子,由一根繞著水輪的繩子繫著,墜入井中。
死亡如同瓶子的破碎。這裏精確的用語「讓我們看見一幅圖畫,就是掉進舊貯水池撞爛的器具和輪子」。
人人都必然走到人生盡頭,當趁死亡臨近之前作主見證。
5. 當趁耶和華可尋找的時候尋找他(1、7節)
「你趁著年幼,衰敗的日子尚未來到,就是你所說,我毫無喜樂的那些年日未曾臨近之先,當紀念造你的主。」
「塵土仍歸於地,靈仍歸於賜靈的神。」
由於生命非人所能測透的,富有的人也可能有破落的一天,人事變遷和人生悲劇都會隨時臨到的;最終死亡會奪取人的生命,塵土之軀終歸塵土,生命氣息必歸回賜靈氣的上帝。
「當趁耶和華可尋找的時候尋找他、相近的時候求告他.惡人當離棄自己的道路.不義的人當除掉自己的意念、歸向耶和華、耶和華就必憐恤他.當歸向我們的 神、因為 神必廣行赦免。」(賽五十五6-7)
先知首先陳述人的責任,人應當有明顯的態度,「惡人當離棄自己的道路。」然後是心靈的態度,「不義的人當除掉自己的意念。」最後總結事實,立即採取完成的行動,「歸向耶和華。」
任何惡行都是源於對神的悖逆。因此歸向神本身就是一種公義的思想,也必產生公義的觀念,這樣就可以導致與神的旨意相合。
『塵土仍歸於地,靈仍歸於賜靈的神。』
也只有認清生命的真面目,我們才能真正認識神造我們的真理。
最後結論: 沒有神的人生就沒有意義,一切的追求與享受都是虛空(8節)。這是全本傳道書的高潮,也可作為全書鑰句的提示。
透過今天的經文,我們思想以下問題:
1.傳道者使用比喻的方式描寫人年老的光景,試著重讀一遍,並思想對你的提醒是甚麼?
2.傳道者使用直接描述的方式描寫人年老的光景,試著重讀一遍,並思想對你的提醒是甚麼?
3. 讀了傳道書,試著整理一下整卷書的結構,把所精華句子重新溫習一下。並為自己禱告,讓書中的真裡長存心裡。
傳道書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