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按聖經的傳統,約瑟是雅各所愛的妻子拉結所生的(創三十23-24)。他被兄弟們嫉妒而賣到埃及(創卅七章),卻在那裏做了宰相(創四十一章),並於飢荒中不但救了埃及人,也救了雅各全家,並引致雅各全家下到埃及(創四十六章)。
約瑟的兩個兒子,瑪拿西和以法蓮,因為被雅各接受為兒子,使約瑟可在弟兄中多得一分產業,並且立幼子以法蓮在長子瑪拿西之上(創四十八章)。
約書亞記就是按以上以色列人所接受的傳統而做分地的。
1. 緒言(1-4節)
約瑟的子孫就是以法蓮、瑪拿西二支派(4節)。除此以外,17章仍記述此二支派分地事。他們所得土地在迦南中部,最為肥沃;日後成為北國以色列的中心。先知書通常多以「約瑟家」或「以法蓮」代表北國。
這份分給以法蓮和瑪拿西半支派的土地的緒言很簡單,只在以色列南北分裂時的國界上劃一條線,就是東由耶利哥,向西經伯特利、亞他錄、下伯和崙,基色而至地中海的一條線。
在約但河以東之時,瑪拿西的半支派曾分得了寬闊於流便與迦得支派的地(十三8-31)。剩餘的半個瑪拿西支派在迦南分得的地,是以法蓮支派所分得之產業的兩倍。
原則上應根據人口比例而分配產業(民六53-54;三十三54),據以色列的第二次人口普查,以法蓮支派為32,500名,瑪拿西支派為52,700名(民二十六34-37)。
2. 以法蓮的境界(5-10節)
以法蓮的境界,東邊為約但河;南邊因有前面(1-4節)的國界線敘述,所以在這段經文就省略了。西邊達到地中海,而北邊就與瑪拿西為界。
因為和瑪拿西的分界,部分地區,特別是在加拿河往東的地區不甚明顯,說明是因以法蓮在瑪拿西人的地業中,得了些城邑村莊的緣故。
以法蓮雖是瑪拿西的弟弟,但上帝曾應許他將比哥哥還大(創四十八17-20)。在以色列以聖幕為中心安營時,以法蓮支派也是西邊陣營的領袖(民一18-24)。並且,上帝的會幕被建立在以法蓮支派領土內的示羅(十九51),直到士師時代。
以法蓮支派在政治、宗教等領域都佔據主導地位。身居如此重要地位的以法蓮支派卻犯了一個重大的過失。即以法蓮子孫並沒有驅逐境內住基色的迦南居民,反讓他們為奴隸(10節)。
這就意味著他們雖有力量逐出迦南族類,卻為了貪圖安逸而違背了上帝的命令(申七1-26)。記下這事實,是為要讓人明瞭何以會有許多異族人在以色列人中作服苦的人的來由。
基色位於耶路撒冷與海港約帕之間的通道上,為非利士境最東面的一個重要城市。基色王和軍隊雖被殲滅,此城仍在迦南人手中,直到所羅門王時代,才藉埃及法老之手攻陷(王上九16)。所羅門王重建基色為一駐防城(王上九16-19)。
3.本段結論
以法蓮與瑪拿西兩個支派是約瑟的子孫。約瑟是一個敬畏耶和華的義人,一生虔誠聖潔,謹守上帝的命令,大大榮耀上帝。他曾為了敬畏上帝而遭受許多痛苦,但是上帝賜給他兩個兒子。
長子叫瑪拿西,就是「忘記」痛苦的意思;次子叫以法蓮,就是「昌盛」的意思(創四十一51-52)。現在,上帝在以色列的眾支派中特別揀選了猶大、以法蓮和瑪拿西三個支派,來承受當時約書亞已經攻佔的地區為業。
其他的各個支派(流便與迦得除外,他們已得河東一帶地方為業)所分得之地有部分還在敵人的佔領之下,他們要繼續爭戰才能攻取和承受。由此可見,上帝實在特別恩待了義人的後裔。
這正應驗了十誡中的應許:「愛我、守我誡命的,我必向他們發慈愛,直到千代。」(出二十6)
隨著的兩章經文告訴我們,以法蓮和瑪拿西兩個支派所分得之地是很肥沃的,包括約旦河流域在內。約瑟原來只是一個支派,但是上帝卻藉著雅各的祝福,把他的後裔計算為兩支派(創四十八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