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1. 摔碎法版(15-24節)
摩西上山四十晝夜之後,手裏拿著上帝所賜的兩塊石版下山(15節),『兩塊法版』上面有上帝用手指頭寫的十條誡命(16節;三十四28)。
他和約書亞在預定的地方會合,他們下到山腳時,聽見百姓呼喊的聲音。約書亞以為是營裏有人爭戰,而摩西卻聽出不是爭戰的聲音,而是歌唱歡樂的聲音(17-18節)。
待到挨近營前,看到金牛犢,又見百姓在崇拜牛犢跳舞,摩西便在盛怒之下,將兩面都寫有字的兩塊石版摔碎了(19節)。因他認為百姓已經違背了應許遵行上主的話,廢棄與上帝的約,上主的應許將不會成就了。
於是,他取下金牛犢,將它燒成金團,磨成粉末,混在水中,罰百姓喝這罪杯(20節)。然後,摩西質問亞倫,何以要陷百姓於大罪?到底他們對亞倫作了甚麼事(21節)?
亞倫惶恐的請求摩西息怒,並推卸說百姓一向有作惡的本性,這是摩西素來所知道的。然後才說出事情的始末(22-23節)。
但在最關鍵的部分,他卻編造一個謊言,說當初他從百姓那裏蒐集到許多金環,「我把金環扔在火中,這牛犢便出來了。」(24節)。
他的意思是:『我怎麼知道溶化了的金子,出來卻成了一個公牛像呢?』這顯然是推卸責任,用意似乎是聲稱偶像是神蹟產生,不是他故意製作的。
亞倫所犯的錯誤,也是教會中的領導人物所常犯的:
(1) 沒有分辨眾人意見的對錯;
(2) 即便看出來錯誤了,也沒有勇氣指出眾人的錯誤;
(3) 加入錯誤的行列,甚至領導繼續作惡;
(4) 不承認犯錯,卻輕描淡寫地推卸錯誤的責任。
我們做錯事的時候,是多麼容易將責任推在別人身上呢!這是人類罪的本性,總喜歡尋找逃避的藉口。
亞當、夏娃所作的正是一個好例子。在我們的生命中,再沒有甚麼比承認自己的過錯更重要了。我們需要認錯的勇敢與謙卑。
2. 利未人執行殺戮(25-29節)
摩西看出這混亂的根源,是亞倫縱容他們,使他們在外邦人中失去見證(25節)。亞倫因自己也犯錯,所以沒有懲罰那些違約背主的百姓,導致百姓更加恣意妄為。
摩西為處置這次的動亂,呼籲至親的利未子孫,就是一向敬拜上主的人到他跟前來(26節)。吩咐他們革除作惡的人,以保全團的純淨,當天被殺的約有三千人(27-28節)。這被殺的三千人應當是那些堅不認錯、不肯悔改的人。
摩西告訴他們,將自己從眾人中間分別出來,歸上帝為聖,在上帝的眾兒女中間,清除邪惡之源者,必蒙上帝賜福(29節)。
3. 摩西再次代求赦罪(30-35節)
因為以色列人鑄造和敬拜金牛犢,違約犯了極大的罪,摩西就告訴百姓,他要再上山去,為百姓代求。只是他沒有把握能否為百姓遮蓋罪行、挽回局面(30節)。
當摩西到了上帝那裏,訴說百姓罪狀後,痛哭著懇求上帝的赦免,甚至無法繼續說下去。在經過一段時間後,摩西才繼續懇求,願意自己承擔罪責,甚至在上帝的生命冊上被除名,來代替百姓贖罪(31-32節)。
『唉』字表達摩西此刻心中難言的傷痛,不知從哪裡說起。
摩西代求三部曲: 第一步是認罪,唯有認罪才能恢復神與人關係;第二步是求神赦免其罪;第三步是甘心承擔別人的罪過和懲罰。
摩西愛百姓的心就如同保羅一樣:「我是大有憂愁、心裡時常傷痛。為我弟兄、我骨肉之親、就是自己被咒詛、與基督分離、我也願意。」(羅九2-3)
我們要效法這樣的愛,以靈魂得救為寶貴。
上帝告訴摩西祂公義的屬姓,指出誰得罪上主,誰就當被治罪(33節)。
但祂垂聽摩西代禱,寬容他們,要他繼續領導以色列人前往迦南地,而上帝的使者,也會繼續作他們的引路者。以色列人這次所犯的大罪,雖蒙上帝赦免,但仍需為今後的罪行受懲罰。(34節)。
誰犯罪,誰就受懲罰(參結十八20),這是上帝公義的原則;但是上帝樂意自己承擔世人的罪,這是上帝救恩的原則(參彼前二24)。
總結前面的敘述,以色列人之所以會遭上主的擊打,乃因他們強迫亞倫造了金牛犢來敬拜的緣故(35節)。因為罪的工價乃是死;唯有上帝的恩賜,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裡,乃是永生(羅六23)。
在這裏我們可以認識摩西性格的另一面,他對於上帝的百姓具有深摯的情感。他願意忍受上帝的責罰(何等有別於亞倫!),甚至願意為救他們的緣故而被上帝棄絕(32節是聖經中唯一未完成的句子)。
上帝雖暫時寬容,卻未准許他的懇求,因為各人必要承擔自己犯罪的結果(33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