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1. 造幕板(15-25節;卅六20-30)
這段經文論到框起帳幕的豎板,都是用皂莢木做的(15節)。皂莢木是西乃半島所產的一種木材,材質堅硬,不易腐朽,用來製作支撐的木板和各種傢俱,是上乘的木料。
每塊板子長四百五十公分(十肘),寬六十八公分(一肘半,16節),一公一母,一凸一凹;公對母,凸對凹,兩兩相對,以便將兩塊豎板緊密接合在一起(17節)。
帳幕呈長方形,入口處是在東面,從面積來看,東面和西面較小,南面和北面較大。帳幕入口的左面(南面)要做二十塊板(18節)。
二十塊豎板要配上四十塊銀座,銀座的上方有一個凹狀的卯眼,供豎板底部的凸狀榫頭插入以便接合在一起。也就是每塊豎板底下有兩個銀座,每兩個銀座承接一塊豎板,使二十塊豎板直立在四十個帶卯的銀座上(19節)。
帳幕入口的右面(北面)也要做二十塊板(20節),一樣要配上四十塊銀座,跟左邊一樣,要有凹狀的卯眼與凸狀榫頭接合在一起(21節)。
帳幕的後面,就是西面,要做六塊板(22節);南面和北面相接的兩頭各做一個轉角板,彼此呈直角相接(23節)。
轉角板下半截要分開,上半截要合在一起;上半截要用直角狀環子箍在一起使成整塊。兩頭轉角板的做法相同,使西面的豎板各別藉轉角板,使與南面、並與北面的豎板相連接(24節)。
中間的六塊豎板(參22節),加上兩頭各一塊轉角板(參23節),共有八塊板;每塊豎板插在兩塊基座上,使之豎立起來。每塊豎板底部的兩個凸出榫頭,插在兩個銀座上的凹狀的卯眼裡,使帳幕後面(即西面)的八塊豎板都直立起來(25節)。
從以上的記載,我們可以猜測到帳幕的長度為三十肘(南北二十塊豎板),寬度約十肘(後面六塊豎板加兩塊夾角的拐角豎板),高度為十肘(豎板的長度)。
我們不知道這些豎板的厚度,因此無法估計其重量。但不論其厚度如何,以一般能支撐前兩段經文所說的幕幔和罩棚幔子與雙層皮製的罩頂來說,必不會是很薄的木板。
這樣厚重長笨的木板,也不會是在曠野飄流的以色列人的聖幕,比較像是住居迦南後很少遷動的聖幕。
2. 造閂(26-30節;卅六31-34)
豎板若要能連結一起,並穩固直立支撐著帳幔和三層的罩棚,就必須用閂閂在一起。帳幕南面(這面的板)、北面(那面的板)、西面(後面的板)各做五個閂。每一塊豎板的中間部位的橫閂要能將整排豎板連在一起(26-28節)。
他們總共做了十五條閂,使南北西三邊的豎板,各邊上下均有兩條閂,而三邊的中間那條閂,卻是各邊一條由頭到尾的。
這些閂是套在連於豎板上的金環的。豎板和閂都是用精金包裹著的(29節)。都是按照上帝在西乃山上,當面指示摩西,關於建造會幕和其中一切器具的樣式(30節,參二十五9,40)。
皂莢木包金,表明活在信心裡,與神聯合。信徒若不活在信心裡,只是顯露自己(皂莢木),神就不可能使用他。
今天的教會,也要完全「照著」上帝所「指示」的「樣式」去建造,不得按任何人的主觀意識隨意為之。
保羅提醒我們:「你從我聽的那純正話語的規模(或譯「規範」),要用在基督耶穌裡的信心和愛心,常常守著」(提後一13)。離開這個「規範」,教會就會走樣。
3. 造分隔聖所與至聖所的幔子(31-35節;卅六35-36)
分隔聖所與至聖所的幔子仍要使用彩色織錦,精巧的工藝製作法,並將基路伯的形像繡在幔子上(31節,參1節)。
要把幔子掛在四根包金的皂莢木柱子上;柱子有金鉤;柱子安在四個帶卯的銀座上。這樣,每根柱子套在每個銀座上,即一柱子一銀座(32節)。
要將幔子的頂端掛在金鉤上,使幔子垂下來,隔開聖所和至聖所,將法櫃放在至聖所內,施恩座安在至聖所內的法櫃上(33-34節)。陳列餅的桌子要放在幔子外的聖所內,在帳幕的北邊;燈檯則放在帳幕的南邊,和桌子彼此相對(35節)。
製作分隔聖所與至聖所的幔子,主要是為使上主可以住在幽暗之中(二十21;申四11;王上八12),把安放法櫃和施恩座的至聖所,與安放陳設餅桌和金燈臺的聖所分別開來。
這分隔,也使上帝和人的交通分隔了,這是因人的罪惡而不能直接到上帝面前的緣故,乃要藉著大祭司一年一次的獻祭贖罪,才能進到上帝面前了。
但是,當主耶穌被釘十字架,受難而死時,這分隔至聖所和聖所的幔子從上到下裂為兩半,使聖所與至聖所相通。便表明因基督救贖的功勞,上帝與人從此復和了。
4. 造門簾(36-37節;卅六37-38)
帳幕的東邊是沒有豎板的,乃是敞開著的。因此要用各種珍貴顏色的線和細麻,以刺繡織工(挑花的繡工)的方法,做一幅刺繡成有細縫的簾子,做為會幕出入口(36節)。
這門簾是掛在這面五根用皂莢木包金的柱子的金鉤上。柱子的下面,是用銅鑄造的銅座承托著的(37節)。這樣,每根柱子套在每個銅座上,即一柱子一銅座。
至此,整個帳幕的本身建構,已算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