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眾祭司長和民間的長老把耶穌解到羅馬巡撫彼拉多那裏,要求他正式確定耶穌的死罪。
猶太人痛恨耶穌的原因是基於宗教理由,所以也以此為基礎審判耶穌。可是在羅馬的法庭裏,宗教上的控訴是沒有效用的。因此,他們便把耶穌帶到彼拉多面前,以三個政治理由控告耶穌(路二十三2):
(1)祂是革命者,誘惑百姓,對國家構成威脅;
(2)祂鼓動百姓停止納稅,有損國家財富;
(3)祂自稱是王,威脅帝王的權力和地位。
我們從馬太福音看見彼拉多就第三項控罪盤問耶穌。他問耶穌是否猶太人的王,耶穌便說:「你說的是」(11節)。
耶穌用「你說的是」來承認他們對祂的指控,然而,這句話的意思是要表明,控罪的字句是控訴祂的人所用的,也就是說他承認:他們的確說我是王。而祂在他們的壓力下,對控罪沒有任何辯白。
於是猶太領袖中頓時爆發了一陣騷動,他們議論紛紛,詆毀耶穌。彼拉多見被告沉默不語不為自己辯護,甚覺希奇;耶穌甚至沒有反駁他們任何一項控訴(12節)。
「彼拉多就對祂說:『他們作見證,告你這麼多的事,你沒有聽見麼?』(13節)也許這巡撫從沒有見過這種情景,因祂面對攻擊卻如此冷靜沉默(14節)。
接下去的記載是一個口氣的轉換。這時候的彼拉多發現這根本不是政治問題,他知道他們陷害耶穌是因為忌妒(18節),這是宗教問題。於是用力想要撇清責任,不想要使用捏造的罪名,給一個未得申辯的犯人判罪。
他想起羅馬政權習慣在逾越節時,釋放一個猶太囚犯,以安撫猶太人(15節)。這時彼拉多提出可以釋放的是巴拉巴(16節),他是犯了叛亂和殺人罪的猶太人(可十五7)。他的如意算盤是,這是一個惡人,應該不會有人想釋放他。
這時,彼拉多的夫人打發人來傳信,整個審判突然受到干擾。她催逼丈夫採取不干預的政策,不要裁決耶穌;因為她做了個十分不安的夢。這夢是關於耶穌的,他是一個義人(19節)。可是,彼拉多並沒有嚴肅地考慮她的口信。
沒想到彼拉多的如意算盤打錯了,因為巴拉巴雖然是犯了叛亂和殺人罪(可十五7),對猶太人來說,因為他是起義反抗羅馬政權,所以反而受到同胞的擁戴。
這時候,祭司長和長老在背後挑唆眾人,叫他們要求釋放巴拉巴,釘死耶穌(20節)。因此,當彼拉多再次問眾人願意釋放誰時,他們高聲喊著要釋放巴拉巴(21節)。
這時候,彼拉多的處境進退維谷,他猶豫不定,就問:「這樣,那稱為基督的耶穌我怎麼辦他呢?」他們一致要求釘祂十字架(22節)。
這種堅決的態度實在令這位巡撫大惑不解。為何要釘死祂?祂犯了何罪?不過他根本沒有時間再冷靜考慮了。群眾歇斯底里的叫囂聲充塞了他的耳朵:「把他釘十字架!」(23節)
彼拉多清楚知道,群眾的仇恨情緒高漲,騷亂正要開始。因此,他在眾人面前洗手,宣告流這無辜被告的血,與他無干(24節)。可是,彼拉多犯了審訊嚴重不公的罪,他的罪刻在歷史上,永遠不可磨滅;這些水也不能把他的罪洗刷淨盡。
群眾已經瘋狂失態,沒有為自己的罪而憂心,甚至高聲說願意擔當後果:「他的血歸到我們,和我們的子孫身上!」(25節)於是,以色列民從他們居住的地方蹣跚步向民族滅絕的厄運,在以後的歷史中承受他們可怕的罪債。
這結果是他們必須要面臨「雅各遭難的日子」(馬太福音24章和啟示錄6-19章所述的七年大災難)。這咒詛一直有效,直至他們承認那曾被拒絕的耶穌,是他們的彌賽亞王為止。
彼拉多釋放巴拉巴給群眾,於是巴拉巴精神從此掌管世界。殺人者仍然作王,公義的王被拒絕。按習慣,被定罪的耶穌被鞭打了,然後交付去釘十字架(26節)。
「鞭打」是指用嵌有金屬或骨塊的皮鞭笞打犯人,這種刑罰極其殘酷,有時甚至可以將一個強壯的男人活活打死的。耶穌忍受諸多凌辱和痛苦,為要完成救贖世人的使命,因祂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祂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