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除了橄欖山的教訓以外,在耶穌人生的最後階段還有對門徒的「臨別贈言」,記載在約翰福音(約13-17章),馬太福音則未有記載。本段直接記載預言彼得不認主,及客西馬尼園的禱告。
1. 預言彼得不認主(31-35節)
主耶穌告訴門徒,說他們那夜會與祂分散。他們一旦看見暴風狂吼,便戰慄不已,為要保存性命,他們都離棄他們的主。撒迦利亞的預言將要應驗:「擊打牧人,羊就分散。」(31節,亞十三7)
然而祂留下盼望給他們。雖然門徒因離棄主而羞愧不已,但主卻永不離棄他們。祂從死裏復活後,便在加利利與他們相遇(32節)。這時候彼得莽撞地衝口而出,保證必不離開主,他永不會這樣做(33節)。
耶穌指正他說的「永不」:「今夜雞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34節)在雞叫之前,這輕舉妄動的門徒將要三次不認他的主。彼得仍然堅稱他對主忠心不二,說他情願與基督同死,也不會不認祂。眾門徒都齊聲效忠(35節)。
他們所說的都是真心肺腑之言,只不過他們不曉得自己的心。
2. 客西馬尼園的折騰哀痛(36-46節)
到了客西馬尼園,耶穌吩咐十一個門徒中的八個坐在門口等候祂(36節)。
客西馬尼顯然是橄欖山上的一座橄欖園,是耶穌平時和門徒常聚之處(約十八2;參路二十二39-40),逾越節時,他們露宿的山坡可能就是這裡,所以猶大很清楚到哪裡可以找到他們。
然後帶了彼得和西庇太的兩個兒子,走進園裏去。祂就憂愁起來,極其難過(37節)。祂坦白告訴彼得、雅各和約翰,祂心靈裏甚是憂傷,幾乎要死,要他們在這裏等候,和祂一同儆醒禱告(38節)。
聖潔無瑕的主,預見自己將要為人類的罪獻上作贖罪祭,難怪祂的聖潔的心突然憂傷,這種痛苦實不足為外人所道。滿有罪污的人,又怎能想到主的心情,無罪的主為我們成為罪?(林後五21)
祂離開三個門徒,在園裏稍往前走。無人能分擔祂的苦楚,更是無人像祂這樣禱告:「我父阿,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39節)
主的祈禱並非祂不願意受死,或想出爾反爾。約翰記載主的禱告說:「我現在心裏憂愁,我說甚麼纔好呢?父阿!救我脫離這時候;但我原是為這時候來的。父阿!願你榮耀你的名。」(約十二27-28)
因此,祂祈求苦杯或許可以離開祂,是承認作為一個完全地的人,身體的軟弱,並不是指祂祈求不上十字架。因為,祂正是為此而來到世上的!
也許我們可以從不同角度理解,耶穌的意思是說:「我父,假如有別的方法,使不虔敬的罪人能得救,而不用我上十字架,請你現在告訴我吧!然而無論如何,我希望你知道,我只渴望順從你的旨意。」
神有回答麼?沒有,天上沉寂無聲。默然寂靜,顯示神別無他法,稱罪人為義,只有讓基督,這位無罪的救主受死,為我們作代罪羔羊。
祂回到門徒那裏,見他們睡著了,就對彼得說:『怎麼樣,你們不能同我儆醒片時麼(40節)?然後提醒他們,總要儆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耶穌知道他們的心靈願意儆醒,然而肉體卻軟弱(41節)。
我們記得彼得前面才說願意與主同死(參35節),現在卻不能與主一同儆醒片時;一個不能儆醒片時的人,就無力與主同死。
當我們想到自己的禱告生活,便不敢責備他們。我們投入睡夢中,多過專心祈禱;當儆醒祈禱時,我們的心卻遊蕩四方。有多少次,主向我們說話,就如祂對彼得所說:「怎麼樣?你們不能同我儆醒片時麼?總要儆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
主第二次又去禱告;表示願意順服父的心意。祂願意喝苦杯,承擔一切的罪而死(42節)。
祂第二次去見門徒,發現他們又睡著了(43節)。同樣,第三次也是如此:祂祈禱,門徒睡著了(44節)。祂便對他們說:「現在你們仍然睡覺安歇麼?時候到了,人子被賣在罪人手裏了。」(45節)
馬太在此記耶穌三次禱告,似有意拿它與記彼得三次不認主的後事(第69-75節)相呼應:在關鍵時刻跌倒正是彼得未能與耶穌一同禱告的結果。
門徒與主共同儆醒守夜的機會終於溜走了。賣主的人漸漸走近,他的腳步聲從遠處移近。耶穌說:「起來,我們走罷」(46節),不是逃避敵人,而是面對敵人。
耶穌現在要主動迎著罪人走去,因為父的旨意註定要藉他們的手去完成。耶穌在祂整個受難的預言中使用了「罪人」(45節)一詞,可看出祂如此厭惡承受「這杯」的某些原因(37-39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