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橄欖山教訓第三個比喻是綿羊與山羊的比喻,關係到審判萬民,仍然與天國的主題相關。
當基督再來的時候,不再是恩典,而是審判的時刻。祂將要坐在榮耀的寶座上,天使和祂一同臨到(31節)。祂將要召聚萬國萬邦的人,到祂榮耀的寶座跟前接受審判,如同牧羊人把綿羊與山羊分別出來(32-33節)。
這比喻的重點,是敘述人子降臨後,從祂的寶座向萬民作出宣判。它結束了耶穌末世的教導,並且構成了主再來預言的高峰,指示信徒在今世應如何事奉,預備祂的再來。
人子把萬民分別的行動,形容是「好像牧羊的分別綿羊山羊一般」(32節)。這是再次強調最後要把在那之前混在一起的徹底分開,在得救的和被棄的之間沒有中間位置。
原來在巴勒斯坦地的牧人,一到晚上便把綿羊和山羊分開,因為山羊的禦寒能力較弱,而綿羊則需要較多的新鮮空氣。在這普世的宣判中,綿羊被安置在榮耀的地位(右邊),而山羊則被安置在不蒙悅納的地位(左邊)。(33節)
王對右邊的表示歡迎,因為他們的身分是「蒙我父賜福的」(34節),他們可以承受神的國。這國度在創世時已預備好,等待一班後嗣來承受,可見這國度不是他們行善賺取的,乃是出於神恩典的賜予。
原因是主餓了,他們便給祂喫;渴了,便給祂喝;主作客旅,他們便歡迎接待祂(35節);主沒衣服穿,他們便給祂穿;主病了,他們又探望祂;並且主在監裏時,他們也來看祂(36節)。
義人(綿羊)表示他們對王疏忽,從沒有恩待過王(37-39節);其實王並沒有在他們的時代裏在地上出現。王解釋說,凡恩待祂弟兄中一個最小的,就是恩待祂(40節)。他們善待祂門徒中的一個,所得的報酬與善待祂一樣。
義人得以承受永生,因為他們具體的幫助了「王的弟兄」;透過服事王的弟兄,他們服事了王(40節)。「王的弟兄」是指主的門徒;由於門徒在世上生活難免受逼迫,因此幫助他們的,就是站在天國的一邊,也就是在天國的使命上有分。
王叫不義的「山羊」離開祂,進入那為魔鬼和他的使者所豫備的永火裏(41節),因為他們在雅各受難的日子沒有看顧祂(42-44節)。他們藉口從沒看見祂,然而王提醒他們說,凡疏忽祂的跟從者,便是疏忽祂自己了(45節)。
因此,山羊要往永刑裏去,而綿羊則要往永生裏去(46節)。
王對左邊的表示厭惡,因為他們的身分是「被咒詛的」(41節),他們的結局就是永刑。山羊在受宣判前,身分已很明朗,他們受懲罰,是因為他們在天國子民有需要的時候不加援手,這就是不與天國認同,也表明自己是天國以外的人。
這比喻所針對的,是對天國子民的愛心。一個人的善行,能證明他的信心是活的。
我們以愛心服事弟兄,就是透過主的弟兄服事主;這樣的愛心也是生命的表現。當我們看見肢體有需要時,不應只在言語上表示愛他們,也要在金錢上、時間上,以及其他可能的範圍內給予適切的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