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耶穌從一開始回答門徒們有關「你降臨和世界的末了有什麼預兆」的問題(3節),就不斷強調他不會透露再來的時間,他會在人們最想不到的時刻降臨,也就是說無先兆可以奉告。
「那日子、那時辰無人知道」(二十四36)在後面(二十五13)得到重申,所以這一段應視為一個整體,繼續討論「無人知道」的主題。這一段裡有明說(如:39、42、43、44、50等節),也有通過各種比喻和警句的暗示,都為闡明這一主題。
大多數人都會輕忽主的再來,但是門徒們必須隨時隨地作好準備。
現在「這些事」(33-34節)已不再討論。對「這些事」發生的時間還可以清楚地劃個範圍(34節),可是「那日子和那時辰」(36節)則沒人知道。
耶路撒冷的傾覆是有兆頭的,但人子的降臨卻不一樣,聖子表示祂不知自己要在甚麼時候降臨,這是他道成肉身、順服父神的明顯例證。挪亞洪水之前,人們如常生活,而洪水卻驟然臨到(38-39節);人子再來的時辰,也是人們想不到的。
時日既然沒人知道,就一定會有人沒有準備。與挪亞的日子相比,人子降臨的主要目的是要施行審判,雖然祂降臨還包括其他用意。正因挪亞及其家人都準備好了,而挪亞同時代的人對審判的警告毫不在意,毫無準備,所以都被大水沖走了。
這裡的深意是,準備迎接人子降臨不是不可能,但不是靠數算日子,而是要一輩子隨時隨刻準備好,聽從神的各種指示和警告。顯然人要分成兩類,一類是有準備的(因而得救),一類是無準備的(因而被棄)。
有兩個破壞了正常生活的事例,可以用來進一步說明這種劃分是多麼嚴酷。兩個男人在田裡做著一樣的活計(40節),兩個女人在磨坊同樣在推磨(41節),結果一個被取去,一個被留下。被提或撇下完全取決於是否準備好了(42節)。
取去與撇下的分別,不在於是否得救,乃在於是否『儆醒』。如果取去的條件是得救的話,主耶穌就不用在此勸祂的門徒要儆醒。儆醒的意思乃是天天以等候主來的態度生活工作,一舉一動、所思所念,都是為著迎見主、討祂喜悅。
既然主再來的日期是不能預測的,門徒就必須時刻警醒和準備。耶穌以兩個比喻來說明這個道理:
1. 晚間的賊(42-44節)
賊人只能在家主沒有好好地看守門戶時,他的惡謀才可得逞。因此,家主若時刻小心門戶,就不必懼怕賊人會何時到來。
要是破門而入的賊(挖透房屋)事先發出警告的話,人人便都會警覺起來;人子就像這竊賊一般,並不告知他來的時辰,所以只有隨時戒備才能儆醒預防。
道理已說得如此透徹,而有些基督徒仍企圖靠計算來數出耶穌複臨的日子,這豈不是荒唐嗎!
2. 忠僕與惡僕(45-51節)
主人離開時,僕人根本不知道他會在何日回來。因此,有見識的僕人曉得照顧神的百姓(45節)。這些人盡忠負責,他們在國度裏必得著尊榮,給予更大的責任。主人要派他管理一切所有的(46-47節)。
惡僕代表有名無實的信徒,他知道主人快要回來,然而卻存著僥倖的心理(48節),無動於衷。愚蠢的惡僕趁機會濫用權力來欺負同伴,又輕忽自己當盡的責任(49節),他的結局必然是遭受嚴厲的懲治(50-51節)。
這裏的「假冒為善」(51節),是指做表面工夫,當主人在場時才表現得很忠心;然而,聰明的忠僕卻在這期間加倍地勤奮作工,主人回來時,必定給予他豐厚的獎賞。
這個比喻指基督再來地上作彌賽亞王,是人人看得見的。不過,比喻中所含的教訓,同樣適用於被提的道理。
許多人自稱是基督徒,卻憎惡神的百姓,又與罪人同伍,可見他們根本不是在盼望基督的再來。他們將要遭受審判,而非承受祝福。
當我們面對面見主時,我們將會得著祂的讚許,還是要被祂責備呢?這全視乎我們今天是否警醒生活、有否預備好自己。那麼,你決定怎樣迎接主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