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耶穌繼續回答關於權柄的問題時,說了第三個比喻,就是娶親筵席的比喻,也是有關天國的主題。兇惡園戶的比喻是涉及到猶太人領袖的責任;娶親筵席的比喻則是論到外邦人,福音將傳播到世界各國,外邦人將進入神的國。
耶穌沒有與祭司長和法利賽人繼續週旋。祂藉著娶親筵席的比喻再次敘述蒙愛的以色列要被棄一旁,受輕視的外邦人反要被接納,與祂坐席。祂把天國比作一個王為他兒子擺設娶親的筵席(2節)。邀請程序分為兩個階段。
首先,他派僕人親自預先邀請客人,卻遭他們毅然拒絕(3節)。筵席已擺好後,第二次做邀請(4節)。有些人根本對他的邀請嗤之以鼻,他們忙於農務和生意(5節);有些人甚至拿住僕人,凌辱他們,把他們殺了(6節)。
這比喻的意義與葡萄園的比喻相似。天國的宣告好比王的命令,王已預先邀請了他的客人,參加在宮廷裏舉行的婚宴。新約聖經往往以「筵席」來象徵天國裏的歡樂。
在宴會快要開始時,王便打發僕人前往提醒客人赴宴;然而,他們並不理睬王的邀請,雖然王一再催促,他們仍是不理,還把王的僕人凌辱和殺害。這裏比喻猶太人對神所差派的眾先知,甚至神的兒子耶穌的棄絕和迫害。
王勃然大怒,要除滅那些兇手,燒燬他們的城(7節)。他放棄那些第一次邀請的客人名單,給願意來的人發出邀請(8-9節)。這次召請的對象包括所有的人,不分好人或壞人,只要肯來就可以來,筵席上終於座無虛席(10節)。
整個比喻的意思,王是神,他的兒子就是主耶穌。娶親的筵席是天國裏的宴樂歡愉。比喻主要的中心,是說以色列因為不肯受邀,將要被棄一旁。因此,恩典進入外邦,神的恩典使外邦歡樂。
第一階段的邀請,是指施洗約翰和十二門徒對以色列的福音行動,可惜以色列國拒絕接受邀請。「他們卻不肯來」(3節),生動地顯示出人們將要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
第二階段的邀請,指使徒行傳的福音行動,福音首先傳到猶太人中。新約時代中第二批被神差遣的僕人,也就是包括使徒保羅在內的使徒和信徒們。但是有些人輕蔑福音;有些粗暴地對待傳福音的使者。大部分使徒要殉道。
王惱怒以色列是合理的,他差派「兵」,指的是主後七十年,提多將軍和他的羅馬軍隊毀滅耶路撒冷城和大部分的以色列國。「兵」是指神用這些人成為懲罰以色列的器皿。雖然這些軍隊不認識神,但卻成為祂所任用的兵團。
僕人受吩咐去召所有遇見的人,不論善惡都來赴席。上帝的邀請提供給所有的人,不以個人是善或是惡作為條件。但上帝國不因此成為不分青紅皂白、無紀律的團體。對這一點,接著的事件就是證明。
但在賓客中,卻有一位沒有穿禮服的(11節)。王質問他為何不肯穿上禮服赴宴,那人無話可說(12節)。王便派人把他丟在黑暗裏,叫那人哀哭切齒(13節)。
雖然每一位樂意接受邀請的人,都可進入這大筵席的會場,坐在席位上,但只有穿禮服的才能享受這筵席所帶來的一切福氣。沒有穿禮服的人終究必被趕出,受永刑之苦。
這個事件說明地上的教會包括善人和惡人(十三24-30、36-43、47-50),但上帝必在祂自己所指定的時候區分善人和惡人。
不穿禮服的人的結局,是要被丟在外面黑暗之處,哀哭切齒。當時猶太人的婚宴是在夜間舉行,屋裏燈火通明,屋外自然也就是在黑暗裏。這裡生動地勾勒出神的公義。神雖然愛世人,但如果人們繼續不接受,他會毫不顧惜地懲戒人。
這個比喻,主耶穌以一句話作結: 「因為被召的人多,選上的人少。」(14節)
這是一句儆戒基督徒的話:雖然他們都屬於被召的「多數」,但只有那些有義行的才算是屬於被揀選的「少數」。
不是所有被邀請的人,都有機會享受天國的福分。人人都可以說自己是基督徒;然而,若只是口頭上的承認,卻欠缺了美好生命表現的見證,這是天國的王所不會接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