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這段經文是葡萄園的比喻,這個比喻接續第十九章末關於賞賜的講論,說出一個事實,所有真門徒都會得到賞賜,不過賞賜的多寡是由門徒服事的心態而決定的。
巴勒斯坦地區的葡萄是在九月底收成的,之後不久雨季便來臨;若收成的工作趕不及在雨季來臨前完成,葡萄就會腐爛。同時,耶穌時代巴勒斯坦的經濟相當不景氣,失業率很高,所以即使在收割的季節,仍有大批散工可以隨時雇用。
這比喻描繪一個家主清早去雇人,進他的葡萄園作工(1節)。工人的工錢是一天一錢銀子(2節)。就當時的社會來說,工人得到合理的工錢。一般說來,他們是在早上六時開始作工。
上午九時,家主在市上看見還有未受聘的工人(3節)。這時家主與工人沒有明文協議;家主口頭答應會給工人所當給的,工人便跟他去作工(4節)。
正午和下午三時,家主多雇了些工人,並答應給他們好工錢(5節)。下午五時,他發現還有未受聘的人(6節)。這些人並不是懶惰;他們想找工作,但卻找不到。家主便叫他們進葡萄園工作,沒有提到工錢多少(7節)。
我們可以留意,第一批工人是經討價還價,達成協議而受聘用的;其他工人則沒有這個過程,他們把工錢的事交給家主決定。
葡萄園的工作從日頭初昇便開始。園主雇人的時間是「清早」(上午六時)、「巳初」(上午九時)、「午正」(中午十二時)、「申初」(下午三時)及「酉初」(下午五時)。
到了晚上,家主叫管事的派發工錢給工人。管事的人從後來的開始,到先來工作的為止,把工錢分給各人(8節),這樣最早受聘的人便看見其他人獲分派工錢多少。
結果,所有的工人都獲得同樣的工錢,就是一錢銀子(9節)。第一批進來作工的人以為會得到更多工錢,事實卻並非如此,他們不過同樣得到一錢銀子(10節)。他們對這個結果深感不公平,對家主發出埋怨(11節)。
他們認為自己作工的時間比其他人長,整天勞苦受熱,不應該得到相同的酬勞(12節)。家主回應其中一個工人,說:「朋友,我不虧負你,你與我講定的不是一錢銀子麼?拿你的走罷,我給那後來的和給你一樣,這是我願意的。」(13-14節)
第一批工人要求一天一錢銀子,也得到所講定的工錢,這是家主的公義。其他工人信靠家主的恩惠,所以便得著恩惠,說明家主的恩惠是不受限制的。可見恩典比公平更寶貴,我們把自己的賞賜交給主決定,總比向祂討價還價好。
然後,家主便說:「我的東西難道不可隨我的意思用麼?」(15節上)顯而易見,我們要學的功課是讓神作主。祂有權作祂所喜悅的事。祂所喜悅的是正確、公義和公平的事。
家主補充說:「因為我作好人,你就紅了眼麼?」(15節下)
這問題正揭露人本質是自私的。早上六時工作的人正好得著他們該得的工錢,主人是完全公義的,沒有對他們有任何的虧欠。不過他們嫉妒那些工作時間較少而又得到同樣工錢的人。
家主知道工人需要工錢,便按他們的需要給他們;他並非按他們貪婪的心來分發工錢。他們全都得到應得的,工錢一點也沒有減少;他們所得的都是他們和家人所需的。
我們愈深入研究這比喻、便愈明白主的賞賜不僅公平,而且美得無比。早上六時作工的人應當想想,他們不僅得到合理的工錢,而且能整天服事這位慈愛無比的主人,豈不是額外的報償?
這比喻的重點是強調家主的慷慨,突出神國度裏的恩典;神能夠憑自己的主權,將恩典白白地賜予有需要的人。
耶穌還可能用這比喻提醒門徒,不可因著自己的犧牲而自恃有功,輕看他人,以致不願與人分享天國的福氣。神所欣賞的,是那些存著感恩的心、而非為了索取報酬的心去事奉其他信徒。
耶穌用一句話結束這個比喻:「這樣,那在後的將要在前,在前的將要在後了。」(16節)主耶穌的話與十九章最後一節一樣(十九30),主警誡門徒,不可抱有討價還價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