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本章是基督生平的聲望期,六個有關天國主題的結尾,主耶穌使用比喻來傳講天國的福音,主題是「天國的比擬」。在聲望期,耶穌的事工發展越來越壯大,天國不斷的擴展,耶穌主要是使用講道與行神蹟的方式來開展他的事工。
文士和法利賽人既然拒絕天國的王,主就透過一連串的比喻,讓我們預先看見天國。這天國是在主被拒和祂將要以萬王之王、萬主之主顯現前的期間出現的。除第一個比喻以外,六個比喻都以這幾個字「天國好像……」開始。
耶穌常使用比喻的方式講道,也就是使用日常生活的例子,來教導屬靈的真理。一般來說,要解釋比喻,就必須要掌握這比喻著重的屬靈真理,不宜在比喻的細節下功夫,以免失去所要教導的真正意義。
本章七個比喻,前四個比喻是向群眾說的;後三個是特別向門徒說的。主向門徒解釋了第一個和第七個比喻,讓他們(和我們)自己運用祂已給予的鑰匙解釋其餘的比喻。
1.撒種的比喻(1-9節)
耶穌從房子裏出來,坐在加利利海邊(1節),祂在那房子曾治好被鬼附的人。因為有許多人到海灘聚集,他只得上船,然後用比喻教訓眾人(2節)。
第一個比喻是關於一個撒種的人出去撒種(3節),因為種子撒在四種不同的土壤上,就有了不同的結果。
撒的時候,有落在路旁的,飛鳥來喫盡了(4節)。「路旁」指田間供人通行的小路,被人的腳踩得非常堅硬。
有落在土淺石頭地上的;土既不深,發苗最快;日頭出來一曬,因為沒有根,就枯乾了(5-6節)。「土淺石頭地」的表面是一層薄泥土,下面卻是石灰岩層;「沒有根」指根不能獲得充足的養料。
有落在荊棘裏的;荊棘長起來,把它擠住了(7節)。「荊棘地」的表面很乾淨,地裏卻藏著雜草的鬚根。
又有落在好土裏的,就結實,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8節)。好土中三種不同的收成數目,顯示雖然某部分土地的收成較其他部分更好,但整體來說,收成是非常豐富的。
耶穌以一句話:「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9節)結束這個比喻。祂用比喻,向群眾傳遞了重要的信息,同時向門徒傳遞了另一個不同的信息。我們絕不能輕忽祂這番話的精義。
2.用比喻的目的(10-17節)
門徒不明白為何主用隱晦的比喻對眾人講話,所以便問耶穌運用這種方法的因由(10節)。耶穌回答說:天國的奧秘,只向願意活在其中的人顯明,所以門徒能知道,其他不願意活在其中的人是無法知道的(11節)。
比喻本是要人聽懂,要人由簡單的事物認識天國的奧秘(燈放在燈台上)。但對於那些無心尋索真理的人,即使用了比喻,他們對真理還事模糊不清,因為他們根本無心要明白真理(13節)。
當時大部分的猶太人,都不肯接受耶穌所傳的信息,他們故意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正如舊約時代以賽亞先知所說的一樣(14-15節)。
「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見」(賽六9)。
上帝呼召以賽亞,當然是要以賽亞去傳遞上帝的信息給背逆的百姓,而以賽亞領受了上帝的信息之後,也的確是費盡心血、不怕危險的傳達上帝的心意,無奈以色列人並不領受。
「因為這百姓油蒙了心,耳朵發沉,眼睛閉著;恐怕眼睛看見,耳朵聽見,心裏明白,回轉過來,我就醫治他們。」(15節)
為何他們怕被醫治?因為他們活在黑暗裡,不願意見到光。當光一到,他們就無法繼續過犯罪的生活。他們寧可繼續犯罪,也不願意得醫治。
所以,主耶穌解釋他使用『比喻』有兩個用處:
所以說,比喻是一體兩面的,它可以像一扇窗,讓讓陽光自由的飄灑;也可以像一副厚重的窗簾,毫無讓步的遮擋陽光的進入。追求一切屬靈事物的原則,就是你越有心要,神就越多給你;否則,連你從前已得的,也要收回去(12節,參太廿五29)。
門徒得著的是極大的權柄,因為他們看見了以前從未有人看過的,也聽見了以前從未有人聽過的(16節)。
舊約的先知和義人何等渴望彌賽亞的到來,但他們的渴望都落空了(17節)。門徒卻蒙恩活在這歷史的關鍵時刻,能夠看見彌賽亞,見證祂的神蹟大能,並聽見耶穌親口的教訓;祂的教訓又是何等超凡、沒人能媲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