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保羅在上段經文中論到以色列離棄神,也是神全盤旨意中的一部分。而且神揀選的旨意並不在乎人的德行;這樣說來,神豈不是專橫無理及不公平嗎?於是保羅就這點再詳加解釋:
1.神憐憫以色列民(14-16節)
保羅準確地料到,他在神權能揀選的教導上,會引起各種反對。他們認為,衪既揀選一撮人,就必然定罪其餘的人。他們反駁,神既已事先預定好一切,人也就無可奈何;而神將人定罪是不義的。
保羅激烈地辯稱,神絕對不是不公平的(14節)。他不但沒有緩和對神主權的描述,以迎合這些反對者,反而是毫無保留、更激烈地重申神主權的論點。
他首先引述神對摩西的說話:「我要憐憫誰,就憐憫誰;要恩待誰,就恩待誰。」(出三十三19)有誰能夠說至高的神、天地的主,沒有權憐憫和恩待人?(15節)
結論就是,個人或國家民族的最終結局,並不取決於他們的意願,也不在乎他們有多努力,而是在乎神的憐憫(16節)。
當保羅說這不在乎那定意的時,並不是指一個人在自己得救的問題上,完全不牽涉自己的意志和決定。福音的邀請,明顯要人憑意志作出回應。
人的定意和奔跑,在救恩的事上雖然不是基本的、決定性的因素,但並不是說,神完全不需要我們的定意和奔跑。生命的水是白白給那些『願意的』人喝的(啟廿二17);窄門是給那些『努力的』人進去的(路十三24)。
「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 神所賜的。(弗二8)保羅以答辯的方式來抗衡當時的一種流行思想,認為神揀選那些值得祂揀選的人。
保羅直截了當地提出,只有神隨己意白白賜給人的恩典才算是恩典,其實神以「憐憫」和「恩典」來待人已經超越了公平;憐憫和恩典既是額外附加的,當然只在乎神自己主權的旨意了!
2.神對摩西和法老的主權(17-18節)
神的主權不單可見於衪向一些人施憐憫,還可見於衪使另一些人剛硬。法老就是一個例子。就是那位摩西時代,攔阻以色列人出埃及,而與耶和華神對抗的埃及王。
按表面看,好像是神使他剛硬(參18節;出四21;七3,13,21等),實際原因是他故意不認識神(出五2)。他高抬他自己過於神,所以神就任憑他(參羅一28),他也就越過越剛硬了。
保羅說,神同時使用善人和惡人,目的是彰顯神的權能,並使祂的名傳遍天下,表明神掌管一切。那溶化冰雪的陽光,卻使泥土硬化;那使衣物褪色的陽光,卻將皮膚曬黑;那位憐憫心靈破碎者的神,也使不肯悔改的人心裏剛硬。
拒絕接受恩典,也就不能得著恩典。今世國權的興衰,全在乎神的旨意;認識神的人,常常藉著禱告與神同工,求神在「國是」上彰顯祂自己的權能。
3.神在人身上的權力(19-24節)
保羅堅稱神有權按衪的心意而行,就引起了反對的意見,認為既是如此,他就不應指責任何人了,因為沒有誰曾成功地抗拒他的旨意。他們認為不管人說甚麼或做甚麼,都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保羅首先駁斥,受造之物竟敢認為其創造者有錯,是無禮犯上的(19節)。有限的人,身上有各種罪污、無知、軟弱,根本就毫無資格向神還口,或質疑衪的作為是否正確公平(20節)。
保羅借用窑匠和泥的比喻,來說明神的主權無誤。如同窑匠有絕對的權柄和權能,用部分泥土來做貴重的器皿,其他的則用來做卑賤的器皿。既然每個人都是不配的,衪就當然可以隨己意施恩,揀選、保留部分人(21節)。
保羅描述神這位偉大的窑匠,似乎面臨利益上的衝突。一方面,衪打算懲罰罪惡,以顯明他的忿怒,並彰顯他的權能(22節)。但另一方面,衪又願意忍耐地寬容那可怒豫備遭毀滅的器皿。
如果神要向一些人施憐憫,將他豐盛的榮耀向他們彰顯,就是那些蒙揀選早豫備要得永遠的榮耀的人(23節);試問誰有權反對?保羅說明,蒙憐憫的器皿就是我們這些基督徒,包括神從猶太人和外邦人中召來的(24節)。
這就為下文要說的奠下重要的基礎──神棄絕以色列民,卻揀選了一撮餘民,並呼召外邦人,一起得尊貴的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