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二十六至二十八篇,都提到神的殿。本篇提到當一個人前來敬拜時內心受到鑒察,因為神要求真誠,而他也因能夠親近神而感到歡欣。
這首詩的核心信息(6-8節),流露出一個人專心以神的同在和祂的殿為樂的情懷。其前後的經文則描繪這份喜樂的來源,是出於抉擇,而不是由於氣氛的影響。
大衛以昂貴的代價選擇他效忠的對象,這一決定促使他投身於神的保護,表明他所關心、所看重的事為何,以及他與怎樣的人最能處得來。
1. 無所隱藏(1-3節)
詩人之所以能呼求公正,是因為他的生命完全,與神的關係密切(1節),經得起神的考驗(2節)。這是基於他遵行神的真理,不斷地經驗神的愛(3節)。他的經驗成了他呼求蒙應允的確據。
一開始他的呼求:「耶和華阿,求你為我申冤」(作我的審判者!),明智地向著那比朋友或仇敵更高的一位而發。這正是人能真正獨立、不受外界影響的祕訣所在。
當大衛思想他的所作所為,而不單只是他盡忠的心意時,他所求的鑒察與試驗,就不像這裏提出要求的表面含意(2節),乃是表明順服。
並不動搖(1節): 直譯為「我將不會滑跌」。
按你的真理(3節): 直譯為「在你的真實中」,而「真實」在舊約中大半是指信實。
2. 無所相同(4-5節)
大衛並未標榜自己的義,即使仇敵圍繞,他也決志只投靠神。他不願與拜偶像的人和戴著假面具的偽君子為伍,不是對特定群體的偏見,乃表明在屬靈之事,不作任何妥協。
他甚至以「我恨惡惡人的會」表達決心,恨他們的會,不是論到社交場合,而是指靈裏的同盟,因他們是與屬神的團體為敵的。
「沒有……同坐」,就是沒有任何認同的參與;「不與……同群」,表示不與其共同出入;「恨惡惡人的會」,意思是不參與那商議惡事的會。
3. 在祂的院中(6-8節)
這是本篇的核心信息,我們可瞥見一列遊行隊伍,在聖殿院中環繞著祭壇歡唱。祭壇與會幕之間,有一洗濯盆,祭司在就近祭壇與會幕之前,必須在此洗手與腳(6節,出四十30-32)。大衛已將此禮儀應用到心中,告白自己靈性的純潔。
唯有聖潔的人才配得讚美聖潔的神(7節),也唯有討神喜悅的人才能與神同住(8節)。
「耶和華阿,我喜愛你所住的殿和你顯榮耀的居所。」
這是表明一種抉擇,他的心在這裏,而不在世界;他的心因這個決定和這群同伴而感到溫暖。在曠野時,祂的榮耀曾在會幕之上,可以目睹(出四十34以下)。
約翰宣稱,那雲柱、火柱所預表的實體即為:「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約一14)
4. 沒有指望的人(9-10節)
善惡在人前有時難以分明。主耶穌設比喻說:
「容這兩樣一齊長、等著收割.當收割的時候、我要對收割的人說、先將稗子薅出來、捆成捆、留著燒.惟有麥子、要收在倉裡。」(太十三30)
所以若要不和罪人同被除掉,只有不和罪人同夥。
世界上有許多不法的集會結社,不是末日要捆成捆被燒的嗎?信徒若與罪人一同捆起來,就難免與他們一同被燒,若我們求神不要把我們的靈魂和罪人一同被除掉,就必要保守著不和罪人同群(9節)。
惡人要害義人,法子很多,或行兇或賄賂都是一樣的厲害。義人要脫離這一切,只有仰望神,他必保佑(10節)。
他們的手中有奸惡: 「手」亦作「左手」,誣陷詩人的人中可能有貪財的執法者和用錢來買通當權者的人。
5. 愛裏沒有懼怕(11-12節)
這裡將一個屬神之人的信念,完整地表達出來。
(1) 行為純全(11節上):
即全心全意。在此表明他立志要如此行,故將「向來行事」(1節)進一步說是「(將)要行事」。這是表示忠誠,而非自義之詞。
(2) 深深的謙卑(11節下):
承認若不得幫助便做不到(救贖我),而且不配視此為權利(憐恤)。
(3) 心裡確信(12節):
因為凡懇求(11節)或信靠(1節)的人,都不會落空。因他的立足點是「平坦地方」,是一個安全、穩妥、通達而內裏包含著公正的地方。這是詩人所求的,也是他憑信心已經得著了的。
因此這篇以自我辯護為起首的詩篇,能以讚美作結束,並且能喜樂地加入眾信徒的稱頌(此處的眾會是複數)。
詩人身處逆境,受著惡勢力的壓迫,然而卻堅貞不屈,忠於他所信靠的神。他那純全的生命,使他能肯定地、滿懷信心的仰望神為他伸明公正(1、11節)。雖然困境仍在,但他的信心領他去到那「平坦地方」(12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