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埃及避荒回到迦南,因為他們牲畜眾多,就必須從那曾有饑荒之患的南地(1節),逐步北移到從前曾在那裏支搭帳棚的伯特利和艾之間的地方(3節)。亞伯蘭又在他所築的壇上向上帝敬拜(4節)。現在他面臨新的問題,就是與侄兒羅得分家。
- 分家原因(1-7節)
由於亞伯拉罕原有的財產,加上法老的賞賜,他成了大富大貴的人。從聖經觀點看來,人擁有財富並不是罪,愛慕貪戀錢財才算是罪。羅得也像他的叔叔一樣,擁有大量財富。
就是因為雙方各自擁有不少牲口,而又無足夠牧放之地,因此產生資源分配上的困難,雙方的牧人常為了畜養牲口的土地而相爭起來(7節)。
- 關係破裂(8-13)
當他們的僕人為了牧場權益而引起爭端時,我們看見亞伯拉罕表現了寬宏大量的態度。他主動提出解決方案,認為他們既是骨肉之親(8節),就願意慷慨的將選擇權給予羅得(9節)。
而羅得身為晚輩,不但對於僕人的紛爭悶不吭聲,竟自私的把最好的土地要了去(11節)。然而他這自私的選擇把他引往屬靈的災禍裏去,他的品德開始走下坡。
這裡提醒我們,若作了錯誤的選擇,我們的靈性必然大受虧損。
- 神的啟示(14-18節)
羅得走了以後,上帝要亞伯蘭在這伯特利旁邊的山上舉目向東西南北觀看(14節),應許凡他所看到的地,都要賜給他和他的後裔,永遠為業(15節)。又應許賜給亞伯蘭像地上塵沙那樣眾多的後裔(16節)。
亞伯蘭的「舉目」觀看,與「羅得舉目看見」(參10節)前後呼應,但兩者不同:亞伯蘭是遵照神的指示去看,羅得是隨私慾的動機去看;亞伯蘭是從東西南北看到神自己,羅得是從全平原看到所多瑪(罪惡)。
凡你所看見的一切地(15節): 神所要給他的應許之地是沒有界限的,凡他信心之眼所能見到的,都要劃歸與他。
羅得選擇「為自己」,得到的最後是空無一物;亞伯蘭選擇「為別人」,得到的卻是應有盡有。
上帝給亞伯蘭這兩項應許,不但貫串了全部五經,也貫串了整本聖經。然而,新約信徒在看這兩項應許的時候,不單知道自己藉信基督耶穌為亞伯拉罕屬靈的後裔,也知道迦南是預表天上的家園。
亞伯蘭受命縱橫走遍迦南,搬移帳棚到希伯崙,這是日後大衛初建猶太國時的首都。在那裏築壇敬拜上帝,藉以感恩和表徵這些應許的實在和可靠。
由於亞伯拉罕心胸寬廣,他從豐富之財物掌握中得釋放而不受轄制,故神便大大賜福予他,應許他日後必得著豐盛又廣闊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