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壤外大功初成,內亂卻繼之而起。起因是以法蓮人向耶弗他抗議,沒有徵招他們一同前去與亞捫人爭戰。沒想到這次的爭端卻引起軒然大波,終至血流成河。
在以笏的時代,以法蓮支派曾經立下戰功(三28-30),這個光環使他們久久難以忘懷。
在基甸的時候,以法蓮支派在基甸打敗米甸人後眼紅,因自己未受邀參戰而爭吵(八1)。現在的以法蓮再次因為耶弗他在與亞捫人爭戰,沒有徵招他們同去而爭吵起來。
從這些爭吵,可以看到以色列支派的聯盟是非常鬆散的。以法蓮、瑪拿西和猶大三大支派因著人多勢眾,常要爭坐老大的位置。誰是老大當然也跟敬拜中心(會幕)的位置有關聯。
聖壇初設在吉甲,後搬遷至示劍(書二十四),然後是伯特利(士二十:26-28),最後落腳在示羅(士二十一12)。示羅是在以法蓮的中心地點,怪不得他們耍大牌,每次都埋怨士師不徵招他們參戰。
「以法蓮人聚集,到了北方,對耶弗他說:你去與亞捫人爭戰,為什麼沒有招我們同去呢?我們必用火燒你和你的房屋。」(1節)
以法蓮人在基甸時代(約一百年前),曾有過一次類似的抗議,當時基甸用智慧的言詞化解(八1-3)。不過,不同的是當時以法蓮人雖然抗議、爭吵,卻不傷人;這次卻傷到了耶弗他的痛處。
耶弗他先是氣沖沖地抱怨回應: 「我和我的民與亞捫人大大爭戰;我招你們來,你們竟沒有來救我脫離他們的手。我見你們不來救我,我就拼命前去攻擊亞捫人,耶和華將他們交在我手中。你們今日為什麼上我這裡來攻打我呢?」(2-3節)
這段話是澄清他的確有徵招精兵出征,只是以法蓮人沒有回應;而他所帶領的基列軍隊是「冒死」作戰。他指出取勝的原因是神的幫助,這與以法蓮人不勞而獲的態度,形成鮮明對比。
只是單單這樣的爭吵,似乎不足以大動干戈變成大規模的內戰。主要原因是一句話: 「我們必用火燒你和你的房屋。」
這句話之所以刺痛他的心,因為他剛剛才將獨生女兒獻上當作燔祭,痛苦異常,他覺得已經為百姓做了最大的犧牲。以法蓮人卻在傷口上撒鹽,揚言要用火燒他和他的房屋,言下之意,充滿挑釁。似乎認為他自作自受,罪有應得。
所以他嗆聲回答:你們今日為什麼上我這裡來「攻打」我呢? 越吵越兇,吵到最後,甚至為了傷人口不擇言,戰爭已經無可避免:「於是耶弗他招聚基列人,與以法蓮人爭戰。
基列人擊殺以法蓮人,是因他們說:你們基列人在以法蓮、瑪拿西中間,不過是以法蓮逃亡的人。」(4節)這裡看見為了誹謗基列人,以法蓮人任意使用鄙夷的口氣,羞辱耶弗他和基列百姓。這好像在基列人的火上加油,因為:
(1)基列人是瑪拿西支派的一個分支,是基列的後裔(民二十六29)。
(2)他們不是從以法蓮支派逃亡的人。
前面已經記載,耶弗他並不輕易挑起戰爭,曾試圖跟亞捫王做了深度的外交談判,據理力爭,是為了避免戰爭。現在他卻不再忍讓,寧可槍口對內,可見受傷之深。
以法蓮人誤判形勢,口不擇言,加上耶弗他「妓女之子」(十一1)、被兄弟及族人「恨惡、趕逐」(十一7)的背景,本就自我形象不佳,因此雪上加霜。可謂冰凍三尺,非一夜之寒。
基列人和以法蓮人都是以色列人,刀口向內,同室操戈,兄弟相殘,實在可悲!人與人之間的仇恨結怨,許多時都因自己的驕傲自大,言語不檢點而起。求主幫助我們做「和平之子」,做一個使人和睦的人。
剛剛打敗亞捫的基列人士氣如虹,一下子就把虛張聲勢的以法蓮人打敗了,逼得以法蓮人到處逃竄。基列人把守約旦河的渡口,不容以法蓮人過去(5節)。他們用口音分辨,只要是以法蓮人就格殺勿論。
那時以法蓮人被殺的,有四萬二千人(6節)。民數記記載的第一次人口調查,以法蓮支派的男丁是四萬零五百名(民一33);第二次人口調查,減少到三萬二千五百名(民二十六37)。看來,當時死去的人幾乎是以法蓮全部男丁。
以法蓮遭逢巨變,從此一蹶不振。後來以色列選立君王,以地理位置及勢力,應出自以法蓮,但最後只能選出支派中位分最小的便雅憫的掃羅。
耶弗他做以色列士師僅六年(7節),不像其他的士師帶來太平,聖經沒有記載帶來和平的年數。接著記載三位小士師比讚、以倫、押頓,已經在前文做了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