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3-16章是士師列傳,17-21章是士師記的兩篇附錄,也就是說,士師列傳記載到參孫為止。附錄中17-18章記述但支派拜偶像;19-21章記述便雅憫支派幾乎絕種的慘事。
當時,是摩西的孫子的時代(參十八30),可見這兩件事大概是發生在士師時代的早期,可能在俄陀聶年間。
這五章之中有共通的動機及主旨,與士師記的導論之間有許多有意義上的連繫。在這幾章之中,既沒有『士師』也沒有『拯救者』,也不談及任何外在的敵人。而是著重『各人任意而行』這一件事實(十七6及廿一25)。
本章故事記述以法蓮人米迦在家中設立祭司和神像的經過,而十八章則記述但支派奪去米迦的祭司和神像,使得米迦變成一無所有!
1.米迦立像(1-6節)
「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6節),這句話在下面幾章會再三出現。本來耶和華是以色列的王,摩西律法成為王的治民法典,可是以色列民背棄耶和華,想要甚麼就做甚麼。
米迦偷去母親的錢,後來怕母親的咒詛臨到就招認了。他的母親就給兒子祝福,撤銷先前的咒詛(2節)。然而他母親竟然鼓勵孩子用銀子去鑄造兩個偶像(3節),在家中設起神堂(4節),米迦更分派自己的兒子作祭司(5節)。
這兩個神像,一為雕刻,一為鑄造。前者可能是木雕,外鑲銀子;後者可能是銅鑄,貼上銀。有的聖經學者認為這兩個偶像都是牛形(參出三十二4;王上十二28-30)。
接著,米迦又私立自己的兒子為祭司,這更是大錯,因為只有亞倫的後裔才可擔任祭司。此時,利未人的祭司制度或已解體,利未人已不能按常規供職。聖經用「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6節)來解釋這些倒行逆施、雜亂無章的情況。
米迦的母親是首先建議製造偶像的人,她對神的態度表現出來的就是想要「利用」神。她銀子被偷,技巧地「利用」咒詛逼使犯人出來自首,沒想到她的咒詛卻諷刺地落在了自己兒子的身上。
當她知道那犯人是自己的兒子時,便立刻試圖「利用」祝福企圖抵消那咒詛。她還特意將那一千一百舍客勒銀子分別出來,奉獻給神,為她的兒子製造了一個偶像,目的也是要為他贖出那咒詛,哪知那偶像後來正好成為他兒子的咒詛。
米迦名義上他是敬拜耶和華,實質上他是拜偶像,用私意崇拜神。我們是否像米迦一樣,在教會中執掌大權,名義上是服侍神,實際上是樹立自己權勢,奪去神的榮耀?
2.利未人作祭司(7-13節)
以色列人住進迦南時,利未人是沒有地業的,他們分佈全國四十八個城中居住(民三十五;書二十一)。一個住在伯利恒的利未人,有一天來到以法蓮山地米迦那裏(7節),要找到棲身之所。
米迦給他衣服、食物、住所、銀子,一應俱全,把他留下來,作他家的祭司(8-12節)。米迦先前已經分派一個兒子作祭司,但他知道這與律法相抵觸(民八19),因此一有機會馬上立利未人作祭司以做彌補。
一個利未人做家庭祭司!多麼榮幸啊!「現在我知道耶和華必賜福與我」(13節),這句話卻是多麼可憐、自欺欺人的迷信啊!祭司是在聖殿服事,不是在家廟服事的;利未人不都是祭司,只有亞倫的家族才可做祭司(出四十13-16)。
米迦認為神的福分是可以運用「方法」得到的。所以他設神堂、製造以弗得和家中的神像、分派自己的兒子作祭司、找利未人當私家祭司,都是試圖運用宗教傳統上的方法想要得到神的祝福。
這裡對利未人的描述也有諷刺的地方。他離開自己的地方,在異地做客,目的只為尋找更好的物質生活。
所以,當米迦問他從那裡來的時候,他除了說他來自猶大的伯利恆之外又補充說他是「利未人」,要找一個可住的地方,目的當然是向米迦表示,他是一個「待價而沽」棟樑之才。當他聽到米迦給他的待遇時,便很快答應下來。
「我們不像那許多人、為利混亂 神的道.乃是由於誠實、由於 神、在 神面前憑著基督講道。」(林後二17)
從古至今有多少人『為利混亂神的道』,使教會受虧損,這是太醜陋的事!所以我們來到教會中,不可貪圖任何利益,只該誠誠實實的追求主,敬拜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