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城365 天天親近主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
1.召喚以法蓮人(七23-25)
戰爭仍然繼續進行,其他以色列人都眾人一心追殺米甸逃兵。本來按兵不動的以色列其他支派拿弗他利、亞設和瑪拿西,也聞風而起,與基甸的勇士一起追殺敵人(23節)。
基甸開始的時候沒有立刻號召以法蓮支派參戰,可能是他們的分地離開耶斯列平原較遠。現在米甸人準備逃往約但河東,過河的渡口在他們的境內,所以基甸才叫他們把守渡口。
以法蓮人在約但河的渡口截斷敵人的歸路(24節)。最後,他們捉住了米甸人的兩個首領,一個叫俄立,一個叫西伊伯。把他們都殺了,將首級帶過約旦河,交給基甸(25節),證明殺敵奏功。
2. 以法蓮人爭吵(八1-3)
以法蓮人在十二支派中常以首領自居,他們住在迦南中原高地,得天然地勢作屏障,較為安全。而以法蓮境內,有示羅和伯特利兩個宗教聖地,更形成他們驕傲自大的心理。
戰後,以法蓮人抱怨他們沒有參與最初打敗米甸人的戰鬥(1節)。基甸放低姿態,謙虛地抬高以法蓮,稱讚他們在打退米甸人的事上,立了大功;而他自己所作的,比起來實在微不足道,以法蓮人聽了這話才消氣(2-3節)。
「回答柔和,使怒消退。」(箴十五1)
想一想,你怎樣去處理人際關係呢?你認為基甸是弱者嗎?
基甸屬瑪拿西支派,以法蓮人顯然是不服他的領導,故意藉故興風作浪。還好基甸機智地處理,使得一場內爭得以化解。後來在另一次戰役中,以法蓮又以同樣理由仗勢威脅士師耶弗他,卻招來大禍(看十二章)。
以法蓮支派好大喜功的性格,也是日後以色列國分裂的一個遠因。
1. 基甸的挫折(八4-9)
基甸及那三百人忠心堅忍,他們追趕敵人,甚至渡過了約旦河,來到河東:「雖然疲乏,還是追趕」(4節)。在祈求糧食支援的時候卻連續碰壁,包括疏割及毗努伊勒都拒絕援助。
疏割位處約但河東,示劍以東約 32 公里,雅博河的北岸,屬於迦得支派的一城(書十三27)。毗努伊勒,在疏割以東約十公里,在雅博河的南岸,是宗教聖地,雅各曾在此與神的使者摔跤(創三十二31)。
疏割人顯然對於剛剛發生的戰爭全然不知,也不知道基甸與勇士的勝利。首領拒絕基甸的請求,不肯供給他們糧食,他們不相信以色列人能打敗米甸人(6節)。毗努伊勒城的人的回答也是跟疏割人一樣(8節)。
面對這樣的挫折,基甸氣極了,他回答疏割人:「耶和華將西巴和撒慕拿交在我手之後,我就用野地的荊條和枳棘打傷你們。」(7節)回答毗努伊勒人:「我平平安安回來的時候,我必拆毀這樓。」(9節)
何以這兩地的居民不願出手幫助基甸呢?從他們的回答,我們可以看出他們瞧不起基甸,也怕米甸人報復。特別是他們的分地是在約但河東,似乎有偏安的心態。另外,或許他們認為基甸的追擊米甸人,只是為了報家族的仇(參18節),與他們無關。
後來基甸問西巴和撒慕拿說:你們在他泊山所殺的人是什麼樣式?回答說:他們好像你,各人都有王子的樣式。(18節)他問的是:『你們在他泊山所殺的人是甚麼樣式?』而不問『在別的地方?』表示他所關心的只是自己的族人,而非以色列其他支派。
從基甸的警告,我們可以看出,他把疏割和毗努伊勒兩城視為不忠與背叛,他警告會用野地的荊棘責打他們、拆毀他們的樓房。我們再次看到,以色列各支派的聯盟關係非常脆弱,甚至差不多已經瓦解。
從這兩件事可以看見人性的軟弱,人可以為自身的安全,就連自己弟兄也不肯幫助!
求主光照我們,讓我們愛心永不冷淡,不把別人的難處做為閒談的話題,也不置身事外。每一個肢體的軟弱都應該有我們當盡的責任。